翟茜茜
素質教育背景下,實現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是教育教學活動開展的重要目標。從教學過程來看,德育、美育教學難度較大,其實一個長期性的實踐過程。受其影響,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注重兒童的學前教育。就學前美育教育而言,藝術教育是其重要的開展方式。具體而言,提升兒童藝術鑒賞能力及修養,培養兒童藝術表現力和創造力是兒童藝術教育的最終目的。在藝術教育中,教師會有計劃、有目的地對兒童進行藝術理論與實踐結合,實現兒童生活與藝術活動的聯系,并促進兒童的全面發展[1]。從教學效果來看,學前藝術教育對兒童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層面:
其一,系統全面的藝術教育能有效地開闊兒童視野。這是因為兒童在語言、文字表達方面能力較弱,其會通過自身感覺器官感受外界客體,并形成最為直接的情感表達。在這一過程中,學前兒童的審美感知能力得到啟發,確保了兒童生活的豐富化。其二,在藝術教育過程中,部分內容的學習需要兒童進行藝術聯想,如在音樂欣賞或繪畫中,豐富的想象能實現藝術形象的再創造,并間接培養兒童的創造力。其三,學前藝術教育以審美教育為核心,使得兒童在審美中豐富自己,感受不同的內心體驗,從而達到觸動心靈的目的。其四,學期藝術教育還能深化兒童感受,實現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的高效融合。從長遠發展角度來看,其能增強兒童溝通能力,塑造兒童良好的人格,最終實現兒童的全面發展。
新時期,人們對于兒童學前藝術教育提出了較高要求,要進一步提升學前兒童藝術教育質量,促進兒童的全面發展。在教學活動開展中,應注重以下策略應用:
認知、情感、精神是人們教育的三個基本層級,三者相互影響,相互促進[2]。對于兒童而言,受自身認知能力影響,其對于精神理念的感知能力有限,故而在兒童教育中,應注重教育目標的合理設置。就學前藝術教育而言,應通過一些較為簡單的藝術形象,使得兒童形成對世界的初步認識。并且在藝術形象選擇中,應注重藝術形象的積極性,使得兒童在藝術教育中感受到快樂。基于此,在兒童藝術教育中,應注重多數兒童對于藝術形象的感知能力,并培養其對藝術的追求和向往,從而使得兒童向往美、追求美,為兒童的全面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藝術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就藝術教育而言,離開了生活,其所表示的美學理念就成為無根之木。尤其對于學前兒童而言,其所接觸的知識層面較少,若采用較為抽象、邏輯性較強的藝術形象對兒童進行教育,則勢必造成兒童學習困擾,影響兒童教育質量。故而在實際教育中,應注重兒童藝術教育生活化,即其教育的內容是可感覺的、熱情的。譬如,在學前兒童音樂藝術教育中,可通過《愛我你就抱抱我》《乖寶寶講衛生》等簡單歌曲對兒童進行教育。而通過美術教育培養兒童藝術情操時,需引用一些簡單的風景、動物、人物事件圖開展教育,實現兒童藝術情感的有效培養。
自主與創造是人區別于其他生命體最重要的特征。兒童學前教育中,為進一步提升兒童藝術教育質量,培養學生的藝術素養,則應注重兒童自主創造意識的培養。從教育過程來看,能激發兒童的創造力,培養兒童的藝術輸出能力。一方面,學前教育老師應通過簡單的藝術形象對兒童進行引導,然后指導學生按照自身的理解,繪制自己心目中的藝術圖片,實現美的有效表達。另一方面,針對兒童繪制的圖片,教師應熱情地對其進行評價,同時注重鼓勵兒童,使得兒童具有自主創造的精神,同時能在生活中不斷地追求藝術、向往藝術。需注意的是,在兒童自主創造藝術培養中,應注意尊重兒童生命個性。譬如,在兒童鼓勵中,應結合兒童的生活特征,針對性、差異性地對其進行鼓勵,確保兒童保持童心、童趣,然后以幼嫩、質樸的想象進行藝術創作,實現兒童的個性化發展。
藝術教育對于學前兒童的發展具有重大影響。實踐過程中,人們只有充分認識到學前兒童藝術教育的價值所在,并在教學實踐中積極深入地開展藝術教育工作,才能有效地提升學前兒童藝術教育質量,進而促進兒童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