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楠 尹 亮
小學時期,對于語文的學習,常常是為了未來的學習奠定良好基礎的階段。中文,本身就是一種語言,而且與其他的語言相同,均必須有一個比較好的語感。因而,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以及其有效性,值得我們深入分析以及研究。
1.關于朗讀的時間安排與教師指導方面的調查
在調查到老師會給你們多少的時間進行朗讀的時候,有85.2%的學生表示很多。由此可見,小學語文老師對于朗讀的重視程度是比較高的。而有46.9%的學生表示語文老師會經常在課堂當中對大家的朗讀情況進行指導,而有30.3%的學生表示有時會,有15.7%的學生表示很少,有7.1%的學生表示從來都沒有。由此可見,教師的指導還是比較缺乏的。
2.關于朗讀評價的調查
在對教師的朗讀評價上面,有48.5%的學生表示,是很喜歡老師進行點評的,而有21.2%則表示喜歡同學之間互評,11%的表示喜歡進行自我評價。有12.5%表示喜歡綜合評價,6.8%表示不喜歡進行評價。
1.朗讀教學指導方法缺乏
根據調查結果我們可以看到,絕大多數語文教師在課堂當中均是有指導學生進行朗讀的。然而,大多數教師本身就缺少一個有效的朗讀指導方法。例如,A老師便表示:她在讀本科的時候的確是師范專業,然而卻沒有上過專業的朗讀課,即使是在投入工作以后,也是通過聽課、培訓等方式學習的。
2.朗讀教學評價內容不具體
在隨堂觀察當中我們發現:有不少的教師在學生讀后,使用到的評價語都是“讀得很好”“讀得很有感情”等等,卻未結合新課標當中的語音、語調以及語氣等方面做出綜合考察,所以,這樣的評價是無效的。
1.掌握方法,務實指導
日常的課堂朗讀教學是教師能夠更好地指導學生的重要時機。這應該讓學生更好地關注朗讀過程中的重音、停頓、語調、節奏等內容。由于句子里面的重音常常是作者希望表達的一種感情的表現,所以在朗讀過程中,應該指導學生懂得如何使用重音。“節奏”并非只是生理方面的換氣所需,同時,更是可以做到節奏鮮明,使得文章有著一種“音律美”。
2.明確朗讀評價的標準
第一,語音方面。在進行朗讀的時候,聲音要比較清楚,而且可以做到正確讀出停頓以及重音。
第二,語調和語速方面。可以做到針對朗讀的內容,做出合理的語調與適中的語速流暢地朗讀,在朗讀過程當中不會出現讀破句子的情況。
第三,感情方面。要可以做到正確地感受到其進行閱讀的材料的思想感情,并且可以通過朗讀將感情進行展現。
朗讀能力的效果培養,對于訓練學生的語感以及激發他們的思維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小學教師應該不斷地思考與關注課堂朗讀能力培養的有效性,分析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并找到具有可行性的策略。
調查問卷
1.你喜歡朗讀嗎?(單選)
A.非常喜歡 B.比較喜歡 C.喜歡 D.不喜歡 E.—般
2.你覺得朗讀重要嗎?(單選)
A.非常重要 B.—般重要 C.不重要 D.沒感覺3.你喜歡在語文課上展示朗讀嗎?(單選)
A.非常喜歡 B.比較喜歡 C.喜歡 D.不喜歡 E.—般
4.語文課上,老師讓你們朗讀時間為多少?(單選)
A.很多 B.很少 C.沒有
5.老師在語文課上會專門指導你們朗讀嗎?(單選)
A.經常 B.有時 C.很少 D.從不
6.你喜歡老師對你怎樣的朗讀評價呢?(單選)
A.教師點評 B.同學互評 C.自我評價 D.綜合評價 E.不做評價
7.你認為自己朗讀處于怎樣的水平?(單選)
A.讀書結結巴巴 B.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出來 C.基本能讀出語氣 D.能夠有感情地朗讀
8.你認為自己朗讀還存在的問題為?(多選)
A.多字、丟字 B.指讀 C.聲音不洪亮 D.不能掌握好語氣停頓E.讀不出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