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雪梅
四川省眉山市東坡區崇禮鎮中心小學
學習語文最終指向于應用,學生應該學會通過閱讀提煉信息,并在寫作中良好建立表達形式。在目前應試教育背景下,閱讀與寫作更是占據了大比例分值。因此,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與寫作教學融合可以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對語文教學具有重要意義。
新時期下,大部分小學中,教師沒有將閱讀與寫作進行融合教學。只是將二者作為獨立模塊進行分類教學,究其原因是因為教師沒有理解閱讀與寫作之間的關聯性。例如,在學生寫作過程中,經常出現提筆犯難的現象,究其原因是因為學生沒有素材可寫,更談不上創新。小學語文寫作中,大部分學生使用相同素材,如母愛題材,就會寫作自己生病,母親在深夜背著自己去醫院。
學習任何一門知識或一項技能時,都要以興趣作為驅動。所以,在閱讀與寫作融合教學時,教師要注意激發學生興趣。一方面在閱讀過程中是較為簡單的。老師在課堂中可以使用一小段時間,讓學生通過自由發言的方式說出自己感興趣的文章題材。例如,大部分同學都會喜歡科學類文章或童話類文章。老師不能打消這一年齡段學生的自信心,要讓其自主閱讀,廣泛積累寫作素材。另一方面,在寫作過程中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對寫作的興趣十分低下。大部分學生是因為不知道從何下筆,從哪個角度切入開始寫作。因此,教師要通過引導的方式讓學生先行寫作自身感興趣的題材。例如,教師可以布置學生自主寫作,讓學生自由發揮,以發散思維為主。通過逐漸引導,讓學生感覺到寫作并非難事,以此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樹立信心[1]。小學跨度較大,當學生處于小學高年級后,會由于經歷幾年時間學習而對寫作再次失去興趣。那么教師可以組織舉辦多種比賽,以特定節日如兒童節、建黨節、國慶節等開展征文比賽,讓學生通過認真寫作獲得獎勵。
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學科,閱讀與寫作占據重要比重。因此,在閱讀與寫作融合教學中,老師要注意二者緊密聯系。一方面,以讀促寫。首先要讓學生對教材中課文進行閱讀。例如,在二年級上冊《火紅的楓葉》文章中對楓葉進行描寫,能夠在語文教材中出現的文章代表文章結構與修辭手法以及謀篇布局符合本年級學生。所以通過閱讀教材文章,可以讓學生深度理解課文的同時將課文所用寫作手法充分提煉。當學生循序漸進閱讀教材文章后,再拓展到課外書籍中。讓學生通過閱讀積累寫作素材,這樣才能讓學生在提筆寫作時做到謀篇布局有思路,動手下筆有素材。另一方面,以寫促讀。素質教育下,培養學生閱讀能力變得多樣化,自主閱讀、創新閱讀、個性閱讀。在這種模式下,并不是教師放任學生不管,而是在限度之內讓學生自由發展。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寫作。當學生寫作結束后,教師要對學生作品進行認真修改,讓學生明確自身在寫作方面還存在哪些不足。這樣才能促使學生真正做到以寫促讀[2]。同時,在寫作過程中,學生經常會出現如下現象:當學生想描寫景色時,發現自己大腦中并沒有描寫景色詞匯,諸如此類,是因為學生閱讀的素材較少,沒有積累大量素材。因此,通過寫作可以讓學生明確自身欠缺之處,這樣才能形成正循環。
小學階段,學生學習能力還在啟蒙階段。在這時想要將閱讀與寫作良好的結合就要從養成良好的習慣開始。那么在閱讀或寫作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帶著一支筆。一方面,在閱讀時發現精美句子可以用筆作為標注,然后將好詞好句整理到筆記本上。這樣在課余時間可以將所有精美句子進行復習,為寫作奠定基礎。另一方面,在寫作結束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回頭檢查自己的作品。檢查后可以再度發現作文中有可以修改的地方,或有可以升華的地方。這樣在逐漸養成良好習慣后,才能真正做到閱讀與寫作的融合。
語文教學中,閱讀與寫作具有緊密的聯系。因此,教師要善于創新教學方法,通過激發學生興趣、以讀促寫、以寫促讀,養成學生良好的讀寫習慣等方式,讓學生真正能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提高語文學習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