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玲
廣西南寧市馬山縣永州鎮中心小學五弄教學點 廣西南寧 530607
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織形式。它是傳播知識,探索智慧和發展思維的重要手段。是教師和學生互動溝通的主要方式。課堂提問貫穿整個教學過程。教師提出的問題質量的高低會直接影響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因此,優化教師課堂問題更有利于教師教學效果的實現和學生的知識生成。那么,如何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呢?下面筆者結合自身多年語文教學經驗談一談如何提高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提問的有效性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活動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了解更多的漢字。讓他們在老師的幫助和指導下學習和掌握一定的句法和語法。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設置恰當的問題。但是,在設置問題的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應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進行提問。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圍繞現實生活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2]。以比喻句式課堂教學為例進行分析,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進行提問,“同學們,運用比喻句式怎樣對“我的媽媽……”這句話進行造句呢?”,這時,有的學生說道“我的媽媽像太陽一樣溫暖。”,還有的學生說“我的媽媽像鮮花一樣漂亮”。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通過這樣的課堂提問即能檢驗學生比喻句式的掌握情況,而且又能夠對學生的理解程度進行充分把握。然后,教師再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評價,對學生的不足之處實施有針對性指導,幫助學生糾正其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此同時,貼近學生生活實踐提出問題可以促進學生根據實際生活中所得到的經驗對問題進行回答,在夯實學生基本功的同時,也使學生對學習產生一定成就感。
每節課都有自己的關鍵點和難點。只有突破這些關鍵點和難點,才能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在課堂教學中,突出重點,正確把握提問時機是非常重要的。提問的時機很多,如:在加強新知識時提出問題,在思考訓練期間提出問題,在突破難點時提出問題。啟發得當,學生就能夠抓住課文的重點和難點提出問題,讓學生自主發現問題,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更重要的是,它從根本上改變了學生被動接受教師的知識傳授,消除了學生對學習的依賴,使學生成為積極的探索者和學習者,潛力因此而得到充分發掘。只要教師密切關注課堂教學的難點,并選擇恰當的提問時間,就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在小學語文課堂的提問教學中,其方式和方法需要靈活多變,以確保教學的有效性。要全面拋棄傳統的滿堂灌式的教學方法,變學生被動為主動學習,積極參與其中,要充分把握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注重教學方式的創新。
對于教學語言,可以多運用幽默的的語言表述方式,運用故事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構建相應的情境感受,還可以鼓勵學生結合文本內容進行情境飾演。在情境角色中,展開相應的提問設計,使學生產生更強的感受能力。
多種提問教學形式也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活動,有助于提高教學效果。例如,在進行有關親情的話題中,鼓勵學生通過多種語言表達方式來形容身邊的親人,然后進行相應的點評指導。
提問教學不僅只是提問,還要注重對學生的評價。身為小學生非常在意教師對自己的評價。因此,要對學生的回答進行相應的鼓勵認可,讓學生明確自身的優點,進而提升學習信心。尤其是很多農村小學生自卑情緒重,性格較為害羞因而要多鼓勵學生,讓學生充滿自信并認可自己,讓學生保持活潑開朗的性格。新穎的提問方式,可以讓課堂提問更加有效。
提問的問題應該是由淺入深,一步一步,逐層遞進。創設問題情境,設計一組問題層層推進,一步步啟發學生,使學生逐步理解。如在教學《跨越百年的美麗》時,讓學生思考四個問題:題目的含義是什么?“美麗”既指居里夫人的什么?也指居里夫人的什么?重點指居里夫人的什么?教學《兩個鐵求同時著地》時,可以設置三個問題:當時的人們都絕對相信亞里士多德嗎?人們相信和崇拜亞里士多德到什么程度?伽利略對這個觀點的懷疑是否有依據?只有提出有層次的問題,才能使學生的回答體現出層次,從而正視差異性的客觀存在,以給予個體性的知識補充。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回答問題的機會,從而提高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有效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實現個體的發展,整體的優化。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積極探索適應農村學生問題的方法,以激發學生的思維,加深對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在教學中,應善于創造情境和運用課堂問題,這樣才能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