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軍
四川省遂寧市船山區龍鳳學校
閱讀是人們的重要活動之一,它能夠幫助人們學到更多的知識,培養能力,陶冶情操,讓人精神上得到滿足。因此,語文教師應注重學生的閱讀,同時還要培養他們學會讀書的能力,不要采取傳統的教學方法將書本上的知識輸送給學生,應運用一種能夠有效地帶動學生閱讀興趣的方法;筆者認為,個性化的閱讀教學法是教會學生閱讀的有效方法,它能夠幫助學生在閱讀中獲取更多的知識。
小學語文教學,是基礎教育階段最基礎、最重要的教學內容之一。在這一階段,學生要學會認字、閱讀和寫作,因此,小學語文教學是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等能力的關鍵方式,是對語文學習的啟蒙,有其他學科不可比擬的重要意義。閱讀教學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一環,其教學意義在于為學生培養終身受用的語文素養和人文素養。小學生處于品德養成的初期,是人格和個性形成的基礎階段,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閱讀教學有助于小學生聽、說、讀、寫等能力得到切合實際的培養,為小學生的后續教育和知識學習、綜合素質培養打下穩定的基礎。個性化閱讀,作為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有助于讓學生形成主動探究、思考想象和評價判斷的能力。因此,應當看到,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個性化閱讀教學,非常重要。
小學語文中實行個性化閱讀教學,應先認清學生在個性化閱讀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并對各個學生之間的共性與差異性進行細致研究與分析,找到個性特點因材施教。針對小學生的各個年級與學段閱讀能力,對閱讀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進行科學調整與把握,以實現對各個階段學生實施真正的個性化閱讀教學,培養學生的良好個性。個性化閱讀教學對語文教師來說,是一個全新的挑戰,需要語文教師自身擁有較高的教學能力,通過自身優勢的發揮,以學生的個性差異為基礎,對閱讀教學進行多元化設計,促使教師與學生在個性化的閱讀教學中共同成長。首先要引導大量閱讀,為個性化閱讀奠定基礎:要求學生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并與同學交流圖書資料,擴展自己的閱讀面;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擴大閱讀范圍,拓展自己的視野;加強課外閱讀量,勤做讀書筆記,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鼓勵學生上網閱讀。學生的閱讀量大,了解的知識就廣博,積累的語言材料就充分。實踐證明,大量閱讀是積累的好方法,可為個性化閱讀奠定基礎。其次要從閱讀的積累落實:建議學生在閱讀中積累自己認為優美的詞語、精彩的段落、有名的篇章,積累自己喜歡的成語、名言、警句、格言、諺語,積累對自己有啟迪的語言材料,并將這些內容背誦下來。積累語文材料,其實是感性的語言模塊的整體儲存,可以把它看作是生活經驗材料,也可以看作是形象材料,或者是思維材料、情感材料,這些材料儲存于大腦,將成為學生的終身營養,也就是語文素養的重要構成。
1.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由于每個學生的個性氣質、興趣愛好、學習基礎各不相同,在進行個性化閱讀教學時,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選擇,從而使他們真正成為閱讀的主人,促進其個性化的發展。一些寫景的課文,往往采用“并列式”的結構,如果依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先讓他們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自主學習,再進行全班交流,非但不會影響教學效果,反而會讓學生變教師的“要我學”為發自內心的“我要學”。例如在學習《廬山的云霧》這篇課文時,我讓學生自主選擇喜歡的部分先進行學習,大多數男生選擇的是“廬山的云霧瞬息萬變”這一部分,而女生選擇的則是“廬山的云霧千姿百態”這一部分。因為尊重了學生們的意愿,課堂上,他們個個興趣盎然,積極主動,取得了理想的教學效果。
2.自主選擇學習方式:每個學生都是獨特的個體,他們有自己最擅長的學習方式。在教學中,我們要鼓勵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來理解和感悟課文。例如在教學《燕子》這課時,我就嘗試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自主閱讀。學生們所采用的方法是不同的,有的學生輕聲朗讀,邊讀邊思考;有的快速默讀,邊讀邊旁注;還有的分小組合作學習……盡管采用的方法各不相同,但對學生來說卻都是行之有效的。
在生活中,我們到處可以見到學生閱讀的機會與內容。教師應巧用課內外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讓學生在學習中體會快樂,培養他們的閱讀興趣,以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和交際能力,從而使他們形成具有獨立性和創造性的個性,幫助他們和諧發展。在開展閱讀實踐活動時,教師應根據閱讀教育的目標,有計劃、有目的地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讓他們的閱讀水平都有所提高。此外,當學生在閱讀中出現問題與困難時,教師應及時進行處理,并指導學生將自己在閱讀中獲得的信息傳遞給其他同學,這樣能夠提高學生理解、想象、傾聽等方面的能力,從而增強學生閱讀的興趣。
“閱讀,是在別人思想的幫助下,建立自己的思想。”在學生學會了一定的閱讀方法和具有一定的閱讀經驗后,要讓學生獨立感悟文本。閱讀是學生自己的事,任何人都不可以包辦代替。盡管有時學生的閱讀理解與作品的原意有距離,甚至大相徑庭,但正是這種差異才帶來閱讀后的真情實感,正是這些不同的聲音才真正體現了學生活躍、敏銳的思維,正是這種創造性的思維才有價值。在閱讀過程中,只有調動起學生自己的人生閱歷、文學素養、性格情趣,才能實現與文本真實的接觸,形成最初、最真切的理解。
總之,語文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應為學生的創新與發展提供空間。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的實施,應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鼓勵學生打破傳統的閱讀束縛,讓閱讀真正成為學生個性化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