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青麗
廣西扶綏縣民族小學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這些名言無不告訴我們讀書的重要性。對于語文教學來說,閱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加強和重視小學語文拓展閱讀是體現新課程標準的表現。其目的在于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進一步鞏固學生關于聽、說、讀、寫等運用語文知識的能力,符合時代發展的要求,也更有利于滿足學生對于知識的需求。而拓展閱讀是在教材的指導下,教師引導學生對于相關的知識進行補充的閱讀。在這個過程中更加強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有助于豐富學生的見聞,提升學生的思維水平,提升小學語文的整體質量。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充分挖掘語文課本中的閱讀篇目,引導學生細細品味其中的語言、寫作的技巧以及作者字里行間所流露的思想感情。一般來說,編進語文教材的課文都有著很強的示范性,這些文本往往經過專家們仔細的斟酌和刪選,一般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同時,這些文本與小學生的年齡結構相符合,所以讀好語文課本是開展好閱讀教學的關鍵。教師可以在教材的指導下,有選擇性地對于教材文本的內容進行必要的擴充,讓學生以課文為綱進行探究達到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的效果。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巧設問題引導學生更深層次地展開探究。除此之外,教師要深入了解學生的閱讀興趣,為學生積極推薦他們感興趣的閱讀資源,最大化地保護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讓學生在閱讀中感受到文字的力量,感受到語文學習的開放性。
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教師很難完全放手,為學生提供真正可以用來閱讀的時間和空間。教師往往會要求學生進行課外閱讀,但是,學生的課業負擔相對較重,課外的閱讀時間在現實中是很難得到保證的。因此,語文教師要善于分配上課的時間盡量為學生的閱讀提供條件。科學分配學生的時間,將課前閱讀與課外閱讀有機結合是一種很好地方式。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課前便能夠很好的進入狀態,長此以往形成良好的預習習慣,課后閱讀作為課堂教學的補充又有助于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深層次理解。如教師在講授蘇教版小學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課文《海倫凱勒》之前,可以引導學生查閱相關的資料,這樣便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又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豐富學生的知識。在上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利用有創意的導語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使學生盡快進入到課堂閱讀氛圍中來,然后通過多媒體等現代設備來從視覺和聽覺的雙重角度來讓學生感受到語文閱讀的魅力,這樣便增加了師生互動的情節,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最后,為了使學生更多地了解主人公,教師就可以讓學生課外查閱主人公有關的故事進行閱讀。從而來更好地理解作品表達的思想。除了拓展閱讀時間之外,教師也應當打破教室這一空間的束縛,帶領學生走入當地的圖書館、書店等,向學生展開一個豐富多彩的閱讀世界。打破課堂與教室的束縛,拓展閱讀時間與空間,教師要注重營造閱讀氛圍,提高學生閱讀的自覺性。同時,教師要鼓勵學生做閱讀筆記,進行閱讀摘抄、朗讀背誦等訓練。讓閱讀起真正作用。
要想提高小學拓展閱讀教學的有效性,開展一些閱讀活動是極其必要的。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對于活動有著比較高的參與熱情,而語文活動的開展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豐富多彩的活動本身就具有趣味性。通過開展朗讀比賽、講故事比賽、演講比賽、征文比賽、原創詩歌比賽等活動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參與性,更有利于形成書香校園的文化氛圍。閱讀的目的在于溝通和交流,在于表達自己的情感,而活動的開展為溝通和表達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舞臺,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對于閱讀文本產生的感悟就會有差別。正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會有一千個哈姆萊特”。因此,開展活動能夠促進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思維碰撞,也有助于教師更加全面地了解學生。通過競賽能夠激勵更多的人懂得閱讀的重要性,也能實現閱讀內容的自我推介和相互推介最終起到取長補短的作用,讓閱讀帶動作文實現語文成績的提高。
總之,拓展閱讀是學生汲取知識、提高能力、熏陶情感與提高語文綜合素養的重要途徑,但要想真正提高拓展閱讀教學的有效性,使其朝著科學、合理的方向發展,還需要教師向學生傳授正確的閱讀方法,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學生需要對自我的嚴格要求,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掌握較好的閱讀方法并堅持不懈。因為知識是無止境的,學習的過程是漫長的。同時,社會和家庭也需要積極參與,為學生的閱讀提供一個舒適安靜的環境,讓學生懂得書中自有黃金屋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