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傳章


[摘要] 目的 探究糖尿病并發白色念球菌口炎患者的臨床診斷及治療方案。方法 選取90例在2017年1月—2018年1月該院收治的糖尿病并發白色念球菌口炎患者(觀察組),并選擇同期收治的不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普通口腔疾病患者90例(對照組)。對兩組患者的臨床診斷及治療方案進行有效分析。結果 與對照組(8.89%)相比,觀察組患者口腔白色念珠菌檢測陽性率(21.11%)較高(P<0.05)。通過對兩組患者進行有效治療,明顯減輕了大部分患者的口角炎、義齒性口炎等粘膜萎縮、充血癥狀,基本恢復正常的舌乳頭。同時觀察組患者血糖水平得到明顯改善。結論 糖尿病并發白色念球菌口炎患者存在不十分顯著的臨床表現特征,為促進治療效果和臨床診斷效果有效提高,醫護人員需要全面探究患者的相關臨床癥狀,同時對有效治療方法進行積極運用。
[關鍵詞] 糖尿病并發白色念球菌口炎;臨床診斷;治療方案
[中圖分類號] R587.1?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9)08(b)-0050-02
白色念球菌口炎這一口腔黏膜疾病在臨床中存在較高的發病率,導致該病發生的主要致病因素為念珠菌屬感染[1]。糖尿病屬于臨床常見的慢性代謝性疾病,該病的主要特征為高血糖,因胰島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到嚴重損傷時,導致患者出現高血糖情況。對于糖尿病患者來說,由于其機體長時間處于高血糖狀況下,極易導致各種組織出現功能障礙和慢性損害情況,例如神經、血管、心臟、腎及眼等。當糖尿病并發白色念球菌口炎發生時,其病情程度更加復雜,對患者健康危害更大,因此必須加強對糖尿病并發白色念球菌口炎的積極診斷和治療[2]。遂該文選擇2017年1月—2018年1月90例患者主要探究糖尿病并發白色念球菌口炎患者的臨床診斷及治療方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90例該院收治的糖尿病并發白色念球菌口炎患者(糖尿病組),并選擇同期收治的不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普通口腔疾病患者90例(對照組)。其中觀察組和對照組男女患者人數之比分別為46∶44、43∶47;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年齡分別為(53.11±10.01)歲、(54.67±8.20)歲。在一般基線數據的比較中,影響組間比較的兩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并且可以實施比較統計。
1.2? 檢測方法
1.2.1? 檢查口腔? 對患者的具體病情狀況進行真實記錄,同時按照患者口腔粘膜的相關損害情況,對其實施粘膜病診斷。
1.2.2? 涂片白色念珠菌? 使用消毒棉簽對患者口腔黏膜進行輕輕擦拭,在玻片上對其進行涂擦,同時需要將10%的氯化鉀溶液放置于玻片上,實施加熱處理,然后在顯微鏡上進行妥善固定,如果有念珠菌出現時,則表示為陽性。
1.2.3? 培養白色念珠菌? 取10 mL唾液在沙堡羅氏培養基上接種,同時在恒溫箱上進行2~3 d的培養,恒溫箱溫度一般保持在37℃左右,如果有白色念珠菌菌落在培養基上生長的情況,則表示為陽性。
1.2.4? 臨床診斷標準? ①白色念珠菌涂片和培養均為陽性的患者;②經血糖檢測確診為糖尿病的患者;③患者存在舌乳頭改變、干燥、潮紅、疼痛、萎縮等白色念珠菌口炎的相關癥狀。
1.3? 治療方法
綜合性治療糖尿病并發白色念珠菌口炎患者,主要方法包括:通過2%的碳酸氫鈉溶液在口腔內含漱,一天治療3次;運用3 mg轉移因子對患者進行注射治療,一周治療2次;對患者局部涂布制霉菌素混懸液50萬U/10 mL,一天治療3次。對患者進行1個療程的持續治療,一個療程為30 d時間。
1.4? 統計方法
運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表示方法為“[n(%)]”和(x±s)、檢驗方法為“χ2”和“t”,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比較兩組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狀況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較高(P<0.05),見表1。
2.2? 比較兩組口腔粘膜感染及損害狀況通過對兩組患者進行有效治療,明顯減輕了大部分患者的口角炎、義齒性口炎等粘膜萎縮、充血癥狀,基本恢復正常的舌乳頭。見表2。
2.3? 分析觀察組血糖水平變化情況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空腹血糖(5.62±1.31)mmol/L、餐后2 h血糖水平(7.53±1.70)mmol/L均低于治療前的空腹血糖(11.27±2.11)mmol/L、餐后2 h血糖水平(14.32±1.66)mmol/L(P<0.05)。
3? 討論
導致糖尿病發生的主要致病因素包括遺傳因素、環境因素、不良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等,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包括多食、多尿、多飲、體重減輕、疲乏無力等,部分糖尿病患者會有肥胖情況發生,如果早期不能實現對患者的有效治療,將導致患者體重明顯降低,對患者生命健康產生極大威脅。此外,如果患者血糖水平長期得不到有效控制,將會使患者出現相關并發癥,其中主要包括乳酸性酸中毒、高滲性高血糖狀態及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等急性并發癥,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糖尿病性腦血管病、糖尿病性心臟病、糖尿病足、糖尿病眼部并發癥及糖尿病腎病等糖尿病慢性并發癥[3-4]。相關研究顯示,對于糖尿病患者來說,在疾病狀況的影響作用下,會降低他們的粘膜和皮膚表面pH值,導致上述現象出現的原因主要在于因增高了患者血液或唾液中的葡萄糖濃度,使得表皮脂肪酸含量出現逐漸減低情況,與之前相比,導致表皮脂肪酸對真菌的抑制能力明顯減弱,使得白色念珠菌大量生長,從而使口腔白色念珠菌病產生,使得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質量產生極大影響,因此加強對糖尿病合并白色念珠菌口炎患者診斷和治療的積極研究尤為重要[5]。臨床多運用綜合性方法對患者進行有效治療,主要治療藥物包括2%的碳酸氫鈉溶液、轉移因子及制霉菌素等,首先對糖尿病并發白色念球菌口炎患者進行治療過程中需要對血糖水平進行有效控制,除此之外,對患者局部涂布制霉菌素混懸液,促進白色念珠菌能夠有效接觸藥物,使白色念珠菌的繁殖和生長得到全面控制。同時,對患者肌肉注射3 mg免疫調節劑轉移因子,促進患者機體免疫力得到有效改善。運用2%的碳酸氫鈉溶液進行含漱治療,促進患者的口腔堿性環境得到良好保持,從而使白色念珠菌的生長得到抑制[6]。此外,還需要對該病采取有效的緩解方法,例如對于存在慢性消耗性疾病或長時間使用免疫抑制劑、抗生素的患者,需要對白色念珠菌感染情況的發生積極預防,尤其需要加強對內臟等深部組織出現白色念珠菌并發癥的情況,使白色念珠菌感染情況的發生得到早期發現和治療,有利于促進患者疾病得到迅速康復[7]。
該文通過探究糖尿病并發白色念球菌口炎患者的臨床診斷及治療方案,數據指出,在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方面,觀察組患者口腔白色念珠菌檢測陽性率(21.11%)較對照組(8.89%)高(P<0.05),該研究結果和相關學者[8]研究的糖尿病組患者口腔白色念珠菌檢測陽性率為22.00%,對照組口腔白色念珠菌檢測陽性率為6.67%,糖尿病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的結果一致。同時,通過對兩組患者進行有效治療,明顯減輕了大部分患者的口角炎、義齒性口炎等黏膜萎縮、充血癥狀,基本恢復正常的舌乳頭。同時經過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血糖水平得到明顯改善。
綜上所述,糖尿病并發白色念球菌口炎患者存在不十分顯著的臨床表現特征,為促進治療效果和臨床診斷效果有效提高,醫護人員需要全面探究患者的相關臨床癥狀,同時對有效治療方法進行積極運用。
[參考文獻]
[1]? 關耀晴.生化檢驗在糖尿病臨床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世界臨床醫學,2016,10(14):231,235.
[2]? 霍美英.臨床糖尿病診斷中常規檢驗與生化檢驗的價值對比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3):1-3.
[3]? 黃小雪.生化檢查對糖尿病臨床診斷的應用[J].臨床檢驗雜志:電子版,2017,6(3):483-484.
[4]? 李銘堅.糖尿病診斷中生化檢驗的臨床診斷效果研究[J].心理醫生,2018,24(8):75-76.
[5]? 許曉紅.分析糖尿病合并重癥感染患者的臨床診斷和治療對策[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5,(2):76-76.
[6]? 劉婷婷,謝田田,芮濤,等.糖尿病心肌病的診斷與治療進展[J].海南醫學,2018,29(14):2017-2020.
[7]? 夏惠英.糖尿病患者血脂檢驗在臨床診斷中的應用探討[J].醫藥前沿,2016,6(28):43-44.
[8]? 李一衡.糖尿病性缺血性腦血管病的臨床診斷及治療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2):138-140.
(收稿日期:2019-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