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亞玲

[摘要] 目的 研究護理風險管理在糖尿病患者CT增強后發生對比劑腎病中的價值。方法 選取80例該院進行CT增強后發生對比劑腎病的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選取的住院時間要求是2017年6月—2018年6月。按照入院先后時間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40例,對照組行臨床常規護理方式,實驗組則行護理風險管理的方式,對兩組患者的效果進行對比。結果 治療后實驗組患者的血肌酐數值、對比劑腎病發生率、對比劑不良反應發生情況遠遠低于對照組,組間數據經統計學處理后發現,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針對糖尿病患者進行CT增強后發生對比劑腎病實施護理風險管理有著良好的效果及重要臨床意義,有利于疾病的康復與治療,值得大力推廣、使用。
[關鍵詞] 糖尿病患者CT增強后發生對比劑腎病;CT增強;價值研究
[中圖分類號] R47?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9)08(b)-0097-02
現代影像醫學技術的快速發展,CT增強的使用范圍越來越廣泛,而對比劑是CT增強檢查中必要的輔助物質[1]。其能夠明顯增加患者腔道、內臟、血管等組織是成像清晰度,更好地呈現病灶部位及形態,有利于疾病的診斷及治療[2]。但是對比劑對腎臟的損傷較大,尤其是糖尿病患者操作CT增強后更容易引發對比劑腎病,如何降低糖尿病患者對比劑腎病的發生率是目前必須重視的問題,對糖尿病患者進行CT增強后發生對比劑腎病實施護理風險管理能取得滿意的效果,為了研究其價值,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80例該院進行CT增強后發生對比劑腎病的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入院先后時間將患者分為實驗組40例和對照組40例,進行常規護理干預的一組患者選作對照組,對照組患者男女比例為29∶11,患者年齡為45~65歲,患者平均年齡為(57.1.8±5.9)歲。另一組進行常規護理干預加護理風險管理的患者選作實驗組,實驗組患者男女比例為27:13,患者年齡為46~68歲,患者平均年齡為(59.5±6.1)歲。選定標準:①所有患者經臨床確診為糖尿病,并且病程均在5~10年。②統一使用該院引進的128排CT進行增強成像檢查,造影劑選擇非離子型造影劑。排除標準:①非離子型造影劑過敏患者。②嚴重肝腎功能不全及甲亢者。兩組患者的基礎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行臨床常規護理方式,對患者的用藥、注意事項予以告知,對患者的病情進行登記。實驗組患者在對照組常規護理基礎上采用護理風險管理,具體有以下幾點:①健康教育。檢查前調整好狀態,要輕松平靜地做檢查。告知各項注意事項,監測好血糖值,保證檢查前后血糖平穩,評測腎臟的功能。建議患者多飲水有利于對比劑的排泄。②選擇對比劑。非離子型造影劑(碘海醇350),該造影劑為等滲性對比劑。使用時將其加入至37C注入體內,減輕粘度及對血管的刺激性。③選擇血管。選擇離心臟近的右肘靜脈,穿此前對血管進行檢查,要選擇管腔大周圍沒有傷疤的部位。面評估,遇到突發狀況及時報告主管醫生。④水化。在 CT 增強檢查前,要求患者飲水600~800 mL左右,飲水量根據患者情況增減,檢查3 h后飲水300 mL,目的降低對比劑的副作用。⑤心理干預。檢查前患者要有良好的情緒,護理人員要幫助其減輕心理壓力,避免患者緊張焦慮,心理護理干預對減少碘對比劑副反應發生率有積極的意義。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血肌酐數據指標,使用對比劑后患者腎病的發生情況,以及對比劑使用后患者的不良反應。
對比劑腎病發生率=腎病例數/總例數×100.00%。
對比劑不良反應包括:斑丘疹、發燒、血管性水腫。不良反應發生率=(斑丘疹+發燒+血管性水腫)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該次糖尿病患者CT增強后發生對比劑腎病中的價值調研數據處理,計量資料用(x±s)表示,以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以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血肌酐數值對比
不同護理干預前,兩組患者的血肌酐數值比較,數據經統計學處理發現其,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不同護理后,對照組40例患者檢查后24 h血肌酐數值為(153.31±57.86)μmol/L,檢查后48 h血肌酐數值為(164.31±65.86)μmol/L;實驗組患者檢后 24 h 血肌酐數值為(122.79±35.86)μmol/L,檢查后48 h血肌酐數值為(119.54±33.93)μmol/L。實驗組遠低于對照組,組間數據經統計學處理后發現,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P<0.05)。見表 1。
2.2? 實驗組與對照組患者對比劑腎病發生率比較實驗組腎病發生率(2.50%)要遠遠低于對照組腎病發生率(17.50%),組間數據經統計學處理后發現,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實驗組與對照組患者對比劑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實驗組腎病不良反應發生率為5.00%(2/40,),遠低于對照組25.00%(10/40)的發生率,組間數據經統計學處理后發現,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CT 增強檢查在現代醫學的診療過程中被廣泛使用,具有準確率高,操作無痛性等優點[3]。對比劑是進行CT增強檢查非常重要的輔助藥物,此類藥物分為離子型與非離子型,臨床較為常用的是非離子型對比劑,該藥物在應用過程中對腎臟有明顯的不良反應,尤其是糖尿病患者本身免疫力差,后期并發癥多,長期高血糖更會引發腎功能不全,做CT增強檢查使用對比劑往往會進一步加重腎臟的負擔,進而引發對比劑劑腎病,血肌酐數據異常升高,導致急性腎功能衰竭,甚至死亡[4]。為了降低對比劑腎病的發病率必須實施護理風險管理,需要長期堅持不斷改進,建立完善的風險制度,通過實施護理風險管理,做好患者檢查前的心理護理,增加患者信心,促使他們積極配合,對操作CT增強檢查有非常積極的作用,嚴格掌控禁忌證與適應證,把健康教育做到位,是患者能有一種輕松平靜的狀態做檢查[5]。科學合理的使用對比劑能把風險系數降到最低,準備好檢查前后的各項工作。該次研究中也發現,對照組40例患者(檢查后24 h)血肌酐值是(153.31±57.86)μmol/L,48 h(檢查后)血肌酐數值為(164.31±65.86)μmol/L;實驗組患者檢后 24 h 血肌酐數值為(122.79±35.86)μmol/L,檢查后48 h血肌酐數值為(119.54±33.93)μmol/L。不同護理方式后,實驗組患者在血肌酐數值要遠遠低于對照組;且實驗組患者的對比劑腎病發生情況及不良反應亦遠遠少于對照組;結果再次證實了該護理方式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針對糖尿病患者進行CT增強后發生對比劑腎病實施護理風險管理有著良好的效果及重要臨床意義,有利于疾病的康復與治療,值得大力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徐金影.護理風險管理在糖尿病患者CT增強后發生對比劑腎病中的價值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8,21(8):106-107.
[2]? 何彤.風險管理護理對糖尿病患者對比劑腎病發生的影響[J].慢性病學雜志,2017,18(2):172-173.
[3]? 陳瑟燕,周琇,李楚蓮.護理風險管理在糖尿病患者CT增強后發生對比劑腎病中的作用[J].分子影像學雜志,2016, 39(1):71-72.
[4]? 張悅.提高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質量的護理措施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9,17(4):175-176.
[5]? 盧紅華.多學科聯合對1例糖尿病腎病尿毒癥合并高血壓患者進行個體化護理體會[J].基層醫學論壇,2016,20(27):3879-3880.
(收稿日期:2019-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