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青 王明弘
[摘要] 目的 探究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礙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護理措施。方法 對2018年7月該例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礙的2型糖尿病患者給予抗休克護理、降糖護理、抗感染護理、高熱護理、壓瘡護理、留置各種管路護理、健康教育等護理措施。結果 該例患者經過上述對癥治療13 d后,血糖得到有效控制,全身各個器官的功能亦有所改善,各項指標平穩,效果滿意。結論 加強對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礙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個性化護理,能夠挽救患者的生命,提高生活質量。
[關鍵詞] 2型糖尿病;多器官功能衰竭;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9)08(b)-0101-02
多器官功能衰竭(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是20世紀70年代提出來的一種新的臨床綜合征,指兩個或者是兩個以上的器官同時或在短時間之內相繼發生功能衰竭的一種綜合征[1]。當前,我國步入老齡化社會,隨著老年人數的增多,2型糖尿病患者的數目也在增加。與此同時,由于老年人機體免疫功能的衰退,在患有糖尿病的同時常會伴有身體各個器官功能的衰竭,病情變化快且危急。該院于2018年7月22日收治1例2型糖尿病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急癥的患者,經過一系列個體化治療護理后好轉出院,現報道如下。
1? 病歷資料
患者,男性,64歲,(家人代述)走失4 d被發現,于2018年7月22日由警務人員聯系家屬后由120送至急診。既往糖尿病史10年,平時皮下注射胰島素進行調糖治療,近4 d未注射胰島素;癲癇病史38年,平素口服苯妥英鈉,偶有發作。入院查體:血壓80/40 mmHg,昏睡,查體欠合作,口唇無發紺,頸靜脈無充盈、怒張。雙肺呼吸音粗,未聞及干濕啰音,心率100次/min,律齊無雜音;腹軟,無壓痛,肝脾未及,雙下肢無腫脹。輔助檢查:血糖測試:Hi(表明血糖高,超出監測范圍),血氧飽和度86%。急診化驗回報:pH:7.11;二氧化碳分壓34 mmHg;氧分壓120 mmHg;鈉153 mmol/L;葡萄糖27.8 mmol/L;乳酸2.1 mmol/L;剩余堿-17.7 mmol/L;細胞外液剩余堿-18.7 mmol/L;血常規:WBC 4.1×109/L;NEUT% 84.3%;LYMPH 9.9%;超敏C反應蛋白37.06 mg/L;尿素42.78 mmol/L;肌酐580 μmol/L;鉀5.93 mmol/L;氯102.0 mmol/L;二氧化碳13.2 mmol/L;葡萄糖48.35 mmol/L;酮體陽性(+)。頭部及肺部CT結果回報:頭部CT未見腦出血;肺CT提示:肺內纖維灶、鈣化灶,雙肺慢性炎癥。各科會診后診斷為: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2型糖尿病、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糖尿病高滲、高鉀血癥、癲癇、腎前性因素所致腎衰竭、肺部感染。入院后給予補液、多巴胺聯合去甲腎上腺素升壓以糾正休克及胰島素降糖消酮治療,完善各項檢查,觀察生命體征變化,給予對癥支持治療,進行心理護理,飲食指導,健康教育等,入院13 d后血糖控制平穩,各項指標平穩。2018年8月3日患者及家屬要求出院,做好出院指導后,同意出院。
2? 護理
2.1? 糾正休克,預防控制感染
患者入院時血壓80/40 mmHg,昏睡,血氧飽和度86%,遵醫囑給予多巴胺快速靜點升壓治療,面罩吸氧5 L/min,血壓逐步上升至110/60 mmHg,指血氧飽和度97%;入院第2天監測血壓96/51 mmHg,給予多巴胺+腎上腺素升壓治療,心電監護顯示血壓110/70 mmHg,血氧飽和度95% ;入院第6天血壓基本平穩,遵醫囑停用升壓藥,密切注意病情變化。患者凝血報告顯示異常,考慮患者病情嚴重有發生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的可能,遵醫囑給予抗凝治療。
糖尿病患者的抵抗能力、皮膚防御能力均明顯減弱,更易遭到侵襲而引起嚴重感染,因此要盡早合理地使用抗生素,給藥前進行細菌培養和藥敏試驗,觀察患者用藥后的不良反應。嚴格遵守無菌原則,做好常規護理[2]。
2.2? 血糖的控制管理
目前在重癥高血糖患者的管理上提倡采用“安全、平穩、有效”的策略,以達到最大限度地控制血糖及減少低血糖的不良后果[3]。入院時患者有4 d未注射胰島素,測量血糖值Hi。遵醫囑給予0.9%氯化鈉注射液500 mL+胰島素20單位泵入(200 mL/h),0.9%氯化鈉注射液50 mL+奧曲肽3 mg 泵入(4 mL/h),達到降糖消酮的目的。用藥后,監測血糖值27 mmol/L。此后按時監測血糖4~6次/d,根據血糖值的變化隨時調整胰島素的輸入劑量、速度,確保血糖值維持在正常范圍內。
2.3? 置管的護理
2.3.1? 導尿管的護理? 患者入院時昏迷,遵醫囑留置導尿管,留置深度23 cm,妥善固定導尿管,保持管路通暢,避免導尿管受壓、扭曲、堵塞;清洗尿道口1次/d,維持尿道口潔凈。集尿袋低于膀胱水平,防止發生逆行感染。患者意識清醒,病情穩定后拔管。
2.3.2? 鼻飼管的護理? 患者入院時昏迷,遵醫囑留置鼻飼管,置管深度55 cm。每次鼻飼前抽吸胃液保證鼻飼管在胃內且管路通暢;鼻飼后用溫水沖洗鼻飼管暢通管路,防止鼻飼液堆積管腔,使其變質造成胃腸炎或堵塞管路。
2.3.3? 右側股靜脈置管術后的護理? 患者入院當天行右側股靜脈穿刺術,手術成功。術后護理,每次補液前沖管,確保管道通暢,觀察輸液部位完好,無出血;深靜脈貼膜完好,皮膚無腫脹,貼膜1周更換1次;妥善固定管路,補液結束后用肝素封管。
2.4? 生命體征的觀察
生命體征是反應個體身心健康情況的有效指標。患者入院后立即進行持續的心電監護,密切注意生命體征變化,觀察患者瞳孔、意識,及時了解和記錄患者的動態病情變化,以達到更好的救護效果。同時注意患者保暖,促進末梢血液循環。住院期間患者偶有發熱,優先給予物理降溫(如熱水拭浴、置冰袋),嚴重時遵醫囑給予退熱藥。
2.5? 基礎護理
制定護理計劃,做好基礎護理:①口腔護理:住院期間用生理鹽水棉球清潔口腔2次/d,預防感染。②皮膚護理:皮膚是人體的天然屏障,該糖尿病者為老年人,機體抵抗力差,易發生壓瘡,因此護理人員應每2 h翻身1次,按摩局部組織,促進血液循環;保持床單平整、清潔、干燥[4]。③飲食護理:護理人員應安排科學規律的飲食計劃,以控制、降低血糖為宗旨。患者入院時置鼻飼管,置管期間進流食,入院第2天鼻飼后,患者無腹痛嘔吐,遵醫囑拔管,改成經口進食,早期給予半流食,逐步至普食。合理控制總熱量,少量多餐;嚴格控制易升糖食物的攝入,限制飲酒,多吃新鮮蔬菜,避免食用高鉀食物,如香蕉[5]。
2.6? 患者及家屬的心理護理
患者既往有糖尿病史,走失4 d而未注射胰島素,導致血糖升高、昏迷,來院時家屬情緒緊張、焦躁、不安,此時護士應及時進行有效的心理疏導,使家屬的情緒較快平復,建立有效溝通,以便醫護人員進行更好地搶救、護理。
患者神志清醒后進行心理輔導。因患者是自己走失,且既往有糖尿病、癲癇病史,所以要加強患者的安全教育,使其充分認識到走失的嚴重后果;由于該患者是一位老年人,老年人通常不善于表達交流,因此,要鼓勵患者表達自己的想法,耐心傾聽,解答其疑問,使其充分認識疾病有關知識。同時也要指導患者與家屬建立有效溝通,叮囑家屬給予其細致的照顧和陪伴,幫助患者尋求家庭支持[6]。
2.7? 出院宣教
患者于入院第13天病情平穩,患者及家屬要求出院,因此做好相關的出院指導。該患者是自己走失,因此加強患者的安全意識,囑咐家屬不可讓患者獨處,以免發生意外,多陪伴患者,加強與患者的溝通。患者患有癲癇病,一直按時服藥,住院期間癲癇并未發作,告知患者出院后抗癲癇的藥物仍要繼續服用,不可漏服或停服。告知患者要自我攜帶糖塊、餅干,若出行時或使用降糖藥物后出現頭暈、心慌等低血糖癥狀,需立即食用一些糖塊或餅干[7]。定期監測血糖,了解血糖動態變化,及時給予相應處理。根據自身情況進行合適的體育鍛煉,增強體質,避免劇烈運動,切不可盲目運動[8]。
3? 小結
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礙的2型糖尿病病例臨床上較少見,該患者病情兇險、復雜,累及身體多個器官,危急生命,醫護人員的密切配合及各科大夫的會診使患者病情得到充分評估,配合其他支持療法,使患者平穩度過危險期。病情平穩后,護理人員24 h不間斷的護理,仔細觀察患者的病況,及時記錄報告。經過13 d的精心護理,患者的各項生理指標趨于穩定,取得良好的救護效果。挽救患者生命和減輕患者痛苦是每一個醫務人員的崇高職責。
[參考文獻]
[1]? 冉小平,畢平,賀聃,等.糖尿病并發多器官功能衰竭64例臨床分析[J].中國基層醫藥,2012,19(18):2756-2757.
[2]? 郭偉.急救護理用于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患者的臨床探討[J].糖尿病新世界,2015(9):6-8.
[3]? 許媛.重癥病人的血糖控制[J].外科理論與實踐,2008,13(3):189-190.
[4]? 付艷霞,李錦梅,王麗麗,等.1例2型糖尿病高滲狀態合并橫紋肌溶解癥的護理[J].當代護士,2015(11):125-126.
[5]? 楊玉紅.2型糖尿病合并腎功能衰竭患者的護理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4,10(5):49-50.
[6]? 楊丹,胡細玲,高玲玲,等.1例1型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合并自身免疫性低血糖患者的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18,53(8):1022-1024.
[7]? 梁爽.50例糖尿病患者的護理體會[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17,28(7):867-868.
[8]? 林育真.老年糖尿病并發癥護理探討[J].糖尿病新世界,2015(11):144-146.
(收稿日期:2019-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