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推行土地礦產資源的資產管理,是科學發展觀關于可持續發展的要求,是市場經濟體制下加快經濟建設、提高發展水平的必然要求,是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的必然要求。資產編報有利于土地礦產資源的數據化呈現,發現資產管理中的漏洞并有效快速地解決問題。
關鍵詞 資產編報 土地 礦產 資源管理
一、引言
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提出,健全國家自然資源的資產管理立體系,實現經濟快速發展,需要各類資源的強有力支撐。資源安全問題已經成為關系經濟順利發展的重點,強化土地礦產資源內的資產管理已經成為重中之重。
二、資源的不確定性
(一)土地資源
土地資源是指已經被人類所使用的或可預見性使用的土地,是指可供農、林、牧或其他產業可利用的土地。在土地利用中,在不同的地區和不同的生產技術條件下,土地資源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如大面積的沼澤地域,在曾經農業技術還沒有能力對沼澤進行改造利用的時候,沼澤區域不能劃分為土地資源。但是隨著農業技術條件的進步,人類獲取了一定的技術,使得沼澤地具備農業耕種的條件,這時,沼澤地就變成了土地資源。
(二)礦產資源
礦產資源具有隱蔽性。從最初的普查到具體的選擇探礦,再到開采冶制,需要非常專業的認知與判斷。礦產資源的開采難度大、資金需求大,需要準確判斷來確定是否值得投入資金來進行勘探,何況對儲量的把控也是需要漫長的時間來具體勘探。業內的共識就是,完成探明儲量的勘探,也就最多把握了儲量的八成,以人類最先進的勘探技術,仍然會有10%以上的不可預知的領域。[1]
土地資源和礦產資源的不確定性導致資源在進行資產編報的時候,數據具有不確定性。未能及時更新的資源數據也使資產編報成為一種形式主義,不能真正為資源的管理起到作用。
三、資產編報工作的問題及原因
(一)缺乏重視,管理缺失
土地礦產資源的資產編報工作復雜又煩瑣,但往往沒有一個專業的部門來完成。土地礦產資源的不確定性需要更專業的人員長時間、持續性地對土地礦產資源進行調查走訪,并與相關部門保持良好的合作,相互對資源數據進行整合,這需要資產編報人員具有一定水準的業務能力。而如今的相關部門仍然沒有對此項工作加以重視,資產編報人員往往是由其他部門的人員臨時接替或者兼任,導致工作效率低下,工作質量無法得到保證。
(二)數據不透明,信息不公開
相關部門的資產編報多由其他部門的人員兼任,而土地礦產資源內的復雜性需要資產編報人員進行大量的數據收集和比對。由于資產編報沒有一個具體的管理部門或者管理制度來對資產編報人員進行相關工作的說明與規定,資產編報人員的配置有限、能力不足,加之內部監督機制的不完善,導致資產編報人員采集的數據是否真實可靠,存在一定的疑問。
(三)資產編報不科學
首先,資產計價的不確定性導致資產編報的混亂。土地資源歸土地局管理,礦產資源歸礦業局管理,而各大類資源下屬的不同分類又歸各單位不同的部門進行管理。各部門自行對資源進行資產計價,在核算方法上的不統一,使得各自形成各自的數據。其次,編報系統信息化程度低。對資產編報的重視程度低,導致現階段資源數據與各個管理部門之間并沒有一個有效的信息管理網絡系統,信息交流不方便。資產編報人員在進行資源數據采集的時候,需要到各個部門的財務室或者資料室進行資料庫查找。這樣首先是信息采集速度緩慢,其次就是信息更新速度緩慢。這樣不利于更有效、更快捷也更科學的土地礦產資源資產管理。[2]
四、資產管理的建議
(一)提高對資產編報工作的重視
現今,人們對資產編報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夠,資產編報仍然沒有專門的部門和專業的編報人員來進行此項工作。這對相關部門的資產編報工作和資源管理工作的進行帶來了嚴重阻礙。因此,相關部門需要提高對資產編報的重視程度,設立專門的資產編報部門,專人專職,以資源種類為單位,設置專業的資產編報制度,選拔優秀的、專業的資產編報人員,更加有針對性地對各資源進行數據調查和資產編寫。
(二)規范資產計價,統一資產編報標準
土地資源和礦產資源分布較廣,資產數量較大,地域、種類和價值不同,資源的管理部門和使用單位不同,或者會根據時間的推移各資源在市場經濟中的計價標準發生改變,導致確定資產計價的難度增加。這增加了資產編報工作的難度。這就需要政府牽頭,各相關部門和相關企業共同對資源進行整合與數據比對,制定統一的計價標準,統一資產編報的計價標準,使得各個單位的資產編報標準做到統一、公開和規范,更有效地對土地礦產資源進行更科學的資產管理。
(三)科學資產管理制度,構建信息化平臺
信息化時代,土地礦產的資源管理也需要更加信息化。資產編報不是一個部門關起門來就可以完成工作,它需要大量的數據比對和實際探測,才可以完成工作。信息技術的應用使得數據的查詢和更新更加快捷準確,利用信息技術對資源的資產編報進行整合,可以更有效、更全面地對土地礦產資源進行更科學的監督管理。
五、結語
資產編報是對土地礦產資源最直接明了的直觀反饋。復雜多變的資源數據需要更專業、更及時的資產編報,以此來對土地礦產資源進行分析,準確地發現在土地礦產資源利用中的問題與不足,強化對土地礦產資源的資產管理,實現科學發展觀所要求的可持續發展。
(作者單位為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土資源分局)
[作者簡介:王永偉(1970—),山東蓬萊人,本科,畢業于中共山東省委黨校法律專業,土地估價師,主要從事地質礦產管理工作。]
參考文獻
[1] 王琦.淺議礦產地質勘查的基本特點[J].四川水泥,2018.
[2] 吳虹雁,呂芳茹,顧義軍.論自然資源資產的確認、計量與系列報表編制框架[J].財會月刊,2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