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秀峰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對高校教學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現階段,運動訓練學課程理論與實際聯系得并不緊密,在一定程度上忽視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該文從改革運動訓練學教學模式為切入點,探討改革的必要性、分析在改革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問題,為符合各層次運動訓練學人群需求和有效的教學模式提出合理化建議。
關鍵詞:運動訓練學? 教學模式? 改革與對策
中圖分類號:G808.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8(a)-0139-02
素質教育提倡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這就要求高校不斷優化教學模式以其適應時代的發展。運動訓練學是體育院校的必修課程,現階段的授課模式以理論課為主、實踐內容較少,而理論知識需要在實踐過程中不斷探索和深化,這樣的授課方式很難讓學生全面系統地掌握課程。可見,對運動訓練學教學模式的改革是十分必要的,需要突破傳統方式的單一性和局限性、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學模式。基于此,該文通過探討改革的必要性、分析在改革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問題、提出對策的同時,更為運動訓練學教學改革與創新觀念提供理論幫助。
1? 運動訓練學教學改革的重要性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教學改革中一項重要的工作是教學模式的改革。
運動訓練學作為高校體育專業的必修課程,對體育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義,每一名教育研究者深知,學科的理論知識是從實踐中獲取而來后,在經過研究去指導實踐,即實踐經驗—理論研究—分析觀念—再次實踐。在教學過程中,理論與實踐是相互聯系、彼此促進的獨立個體。一直以來,運動訓練學的教學模式一直呈現出理論與實際聯系不緊密的現象,單純“灌輸式”授課,讓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相分離,不利于發展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而對知識點的掌握多是采用死記硬背的方法,這很容易造成學生對學科知識點的掌握是為了應付考試,很難在實踐中得到有效應用。因此,轉變教學觀念、更新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模式對當前運動訓練學教學是十分必要的。
2? 現階段運動訓練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2.1 運動訓練學教學在素質教育理念變化下存在的問題
運動訓練學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創新能力。一直以來運動訓練是每一個體育教師最熟知的科目,而經過這么多年,多數教師依然選擇傳統“師徒”形式的教學進行授課,而現在的教學任務是在不斷創新中進行,以傳授理論為主授課方式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需要,新的想法和觀點也要在教學領域不斷創新,而多數的教師對新思維的教學模式還在摸索和接受中,從另一個角度可以看出,運動訓練學教師的教學思維還未能及時跟上現階段教學發展的腳步。第二,科學研究能力不足。科學研究是深化一個學科教學和改革的理論動力,其水平高低也作為評價教學質量好壞的重要標志,要用最新的科研成果去支撐教學理論知識,只有對現有教學進行深思才會在該領域中有所發現,此外,通過論文的撰寫還能提高教師的文字書寫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走訪調查表明,多數教師發表論文和科學研究課題方面還是較為薄弱的,擁有自己課題和發表高質量論文的教師較少,多數都是為了自己評職稱所需,而非真正去做研究,說明對此沒有足夠的重視。第三,教育目標設置不夠明確,如果說師資力量是學校運動訓練學教學教學發展的基礎,那么教師的教學目的是發展的重要保障,因為,教學目的是教師從事某一項教學內容的初心,現階段傳統運動訓練授課形式教師教授、學生聽講的經驗訓練模式,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培養有創新力和實踐力的學生是教育教學的重點,形式單一的傳授式的理論教學、課堂較為枯燥、不利于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很難將理論知識和實踐相融合。因此,改革運動訓練教學模式不僅能夠培養學生在創造力和自主力,更是素質教育的需求。
2.2 運動訓練學教學在人才培養規格中存在的問題
科技的發展、時代的進步對競技體育人才的需求發生了變化。運動訓練培養目標是提高運動技能、為競技體育輸送高質量人才,而傳統教學模式很難適應現階段運動訓練專業人才培養規格。可見,這一現實問題能否有效解決,將直接關系到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的質量。為此,所以改革教學模式從單一、枯燥的理論教學模式向豐富、有趣的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模式,從以教師為中心,轉向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多方面發展學生的技能,樹立其科學的健身觀和終身體育的意識,使其走向社會不僅具備專業知識,還具備良好的道德品質。
2.3 運動訓練學教學與社會需求導向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傳統運動訓練教學模式培養方式是讓學生掌握競技運動的基礎理論與知識、學會訓練方法,然而,現階段專業的運動訓練人才不僅要具備良好的運動技能,更要有高尚的職業道德及創新與實踐精神,掌握教學、科研、管理能力的綜合性人才。可見,傳統教學模式培養下的學生很難符合社會的需求,而近年來持續走低的就業率也從側面印證了這個觀點。可見,當前需要改變教學模式,使其更好地適應社會對競技體育人才發展的需求。
3? 運動訓練學教學改革與對策
3.1 更新教學方法,適應素質教育需求
運動訓練學專業性很強,對于剛步入大學的學生來說不是一門容易理解的學科,教材內容的選擇上盡量和學生的生活相結合,注重教學的趣味性,因為一個人的興趣是能夠有效完成各種教學目的的前提,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只有在從中感覺到快樂,才能更好地去學習。此外,教學過程中要注意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并重視教學模式的可持續性,一邊深入理論知識的研究,一邊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為學生搭建自主學習的平臺,避免被動灌輸的枯燥,讓理論知識在實踐中有效運用,從而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斷滿足素質教育的需求。
3.2 提高師資力量,優化教師團隊
運動訓練學教師,受到高校科研壓力和自身知識水平的影響,會在一定程度上忽視對教學的鉆研,通過調查得知,具備良好教學水平和運動能力的教師教少,可見,高素質的專業教師嚴重缺乏,而較教師是高校教學改革能否順利進行的關鍵。可見,提高優化師資力量這是當前教學中需要解決的問題,學校應該給予運動訓練課程更多的關注和重視,讓更多的教師能夠享受到更優質的教學資源,得到應有的重視。
3.3 完善培養模式,使之符合社會需求
教學模式改革要結合社會需求,培養符合競技體育發展需求的高素質綜合性人才,解決就業問題。為此,高校可以定期開展教研活動、成立專門的研究小組,使運動訓練學教學更具指導性與前沿性,用研究成果成果推動高校運動訓練學教學改革。
4? 結語
教學模式改革不是簡單地壓縮理論教學,而是注重教學過程中理論與實踐緊密相連,并重視教學模式的可行性,在研究和探索中不斷尋求適宜新時代教育教學要求的運動訓練學的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 田曉玉,李培,張新定.關于運動訓練學教學模式改革的探索[J].網絡財富,2010(19):181.
[2] 莫美華.培養學生的體育能力造就新世紀體育人才[J].體育科技,2003(4):89-90.
[3] 山東體育學院《運動訓練學》課題組.《運動訓練學》教學大綱[EB/OL].(2008-01-01).http://61.156.236.53yuanjixunlianxueonews.asp?id=10.
[4] 張鐵雄,將炳長,谷旭輝,等.對大學體育教學模式的研究[J].體育科學,2003(3):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