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根旺


[摘 ? 要]立體幾何解答題是歷年高考必考的熱點,對部分學生來說是一大難點,他們往往找不到解題的突破口.突破難點的關鍵是讀好題.讀題有明確的思維步驟,讀題時可按照“初讀[→]聯想讀題[→]結合問題讀題[→]回顧”的步驟進行.
[關鍵詞]立體幾何;讀題;解題
[中圖分類號] ? ?G633.6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文章編號] ? ?1674-6058(2019)26-0023-01
立體幾何抽象、邏輯性強,學生覺得難學不易掌握.其解答題更是學生的一大難點,學生往往找不到解題的突破口.對于立體幾何問題,讀題是解決問題的關鍵,讀題需要有明確的思維步驟.
第一步,初讀——數形結合.
閱讀時全局把握,將信息在圖中對應勾畫,把數與形結合起來;明確題目中的面面、線面、線線之間的關系.重點留意圖形中的面面垂直、線面垂直、線線平行、線面平行等關系;挖掘幾何體中的隱含條件,弄清問題的類型;對照圖形將已知條件回顧一遍,避免解題時將條件漏掉,導致問題無法解答.
第二步,聯想讀題——條件轉化.
認真分析已知條件,展開聯想,進行推理,將每一個條件細化和衍生.其實,就是對已知條件的再加工.有時,需先研究清楚空間幾何體的某一個面.當題中某一個面中關系較多時,可將此面單獨畫出來,以便于充分利用圖形提供的信息解決問題.有時,也可通過作截面將三維問題二維化.有的問題,條件是以圖形的形式或將條件隱含在圖形之中,審題時要善于觀察圖形,挖掘圖形中所隱含的特殊關系.條件給出具體數據較多時,可以通過數值計算得出一些位置關系.
第三步,結合問題讀題——尋找結論成立的充分條件.
從問題本身出發,聯想常規解決模式,思考問題解決途徑,尋找所需要的條件.把握已知與未知間的聯系,并及時提取記憶中的有關信息,構思解決方案.如果這些條件題目中沒有直接給出,可尋找與之接近的條件或結合第二步“聯想讀題”轉化所得的條件.通常,第二步中對某一平面的研究會發現解決問題的許多條件,應加以重視.
第四步,回顧——查漏補缺.
解題后還需要回顧,觀察已知條件有沒有用到位、是否有疏漏,角度范圍是否合理,求解過程與求解結果是否統一,解答過程是否規范.
[例題](2016·天津卷)如圖1所示,四邊形ABCD是平行四邊形,平面AED⊥平面ABCD,EF∥AB,AB=2,BC=EF=1,AE=[6],DE=3,∠BAD=60°,G為BC的中點.
(1)求證:FG∥平面BED;
(2)求直線EF與平面BED所成角的正弦值.
讀題第二步:
①[四邊形ABCD是平行四邊形?]AB[∥]CD,BC[∥]AD;
②EF∥AB [?] EF∥面ABCD,EF∥CD;
[③ ? ? ? ? ? AB=2BC=AD=1∠BAD=60°?BD⊥AD ? ? ? ? ? ? ? 面AED⊥面ABCD][?BD⊥面AED?面BDE⊥面ADE;]
④由“G為BC的中點”通常會聯想到“三線合一”“中位線”“直角三角形中線性質”.
讀題第三步:
(1)求證FG∥平面BED聯想常用方法:
①線面平行的判定,線線平行(在面BED中找一線與FG平行),通常尋找中位線或構造平行四邊形.
②面面平行的性質定理,[過FG的一個平面]∥面BEG.
③定義,線面無交點(反證法).
本題在面BED中尋找與線BD平行的線,根據前面的分析,取BD的 中點為O,抓住中位線.當然,有時也可讓學生直觀觀察線的大體位置,形成直觀感覺,再到線,然后加以證明.OG∥DC且OG=DC=1.又因為EF∥AB,AB∥DC,所以EF∥OG且EF=OG,即四邊形OGFE是平行四邊形,所以FG∥OE.
(2) 求直線EF與平面BED所成角的正弦值常用方法:
①作線面角:作(找)面的垂線,找斜線的射影,斜線與射影所成角即線面角.
②線面角不好作時,可計算斜線上一點到面的距離(即垂線段長度),通常可用等體積法、對稱點法或平行線轉化法.垂線段的長除以斜線段的長即為線面角的正弦值.
③平行線轉化,兩條平行線與同一平面所成角相等.本題EF∥AB,所以直線EF與平面BED所成的角,即為直線AB與平面BED所成的角.過點A作AH⊥DE于點H,連接BH.又平面BED ∩平面AED =ED,由(2)知平面BED⊥平面AED,所以AH⊥平面BED,所以直線AB與平面BED所成的角即為∠ABH.
通過以上讀題,問題基本得到解決,部分學生如果在解題過程中被卡住,建議再次審題,從已知條件出發檢查是否有信息漏掉.
(責任編輯 黃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