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涵 佟玉英
[摘 要]隨著威斯康星思想的提出,高校的社會服務職能越來越清晰,研究也越來越深入,學者對于高校社會服務的理論內涵、影響因素以及對策措施進行了相對全方面的探討,促進了人們對高校社會服務的更深層次認識。然而,高校在實際履行職能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這不僅需要提高校政府和企業的支持,更需要高校從自身出發,樹立目標、完善機制、提高師生服務意識。
[關鍵詞]地方高校;社會服務;現狀;反思
一、高校社會服務職能的產生
我國高等學校社會服務職能的研究起步比較晚,最早描述是潘懋元先生在1984年曾指出“在新技術革命進程中,高等學校社會服務職能也顯得越來越重要了”。“高校增強社會服務能力,要牢固樹立主動為社會服務的意識,全方位開展服務。”
二、我國地方性高校社會服務的內容
高校大力開展社會服務職能對推動地方經濟社會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我國地方性高校為社會服務的內容主要表現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以及資源設施共享三個方面。
(一)人才培養
人才培養是地方高校為社會提供服務的重要形式之一,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其一表現為普通的學歷教育,學生通過在學校進行生活學習,為地方社會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專業性的人才。其二是非學歷教育,即通過在校內委托培養、定向招生、聯合培養等方式,為特定的人才需求部門培養和輸送人才。
(二)科學研究
科學研究水平的提升是高等學校的主要發展目標之一,同時也是地方性高校為社會服務的表現形式之一。地方性高校科學研究服務主要表現在通過利用學校本身科研設備優勢和人才優勢等其他方面的優勢,幫助當地解決在生產發展中遇到的科學問題。
(三)資源設施共享
在國家大力發展高等教育的背景下,高校的設備設施越來越齊全完備,不僅能為校內師生服務,還能為當地的文化發展和精神文明建設服務
三、我國地方性高校社會服務的現狀
(一)我國地方性高校社會服務存在的問題
地方性高校的社會服務職能體現在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但在實際的服務過程中,地方高校社會服務的現狀還有些方面不盡如人意,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1.高校自身存在的問題
從高校自身來說,高校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思想觀念傳統守舊,為地方服務的能力欠缺,雖然地方高校數量不容小覷,但畢業生質量值得深思;此外,地方性高校科研選題與社會生成連接也不夠緊密;地方性高校與教育部直屬高校相比,實驗設備條件較差,科研能力也相對薄弱。地方高校社會服務目標籠統含糊,并且自身尚未建立完善的社會服務機制,學校對于積極參與社會服務的教師沒有健全的激勵機制,地方性高校為社會服務的整體政策導向模糊不清。部分地方院校為爭取“綜合定額+專項補助”,不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在專業設置上,仍然堅持以基礎理論學科專業為主,忽略了地方特色專業的建設。
2.政府方面欠缺的問題
相比教育部直屬大學,地方高校數量遠遠多于重點大學,但政府資金投入力度小。政策偏向使得不同地方的高校發展水平不一,這也導致了高校社會服務水平的不平衡發展;此外,政府對地方高校發展干預過多,使地方高校辦學千篇一律,不足以彰顯地方特色。同時,我國科研成果轉化機制不健全,導致科研成果無法轉化為直接生產力,阻礙了其為社會服務。
(二)提升我國地方性高校社會服務策略
1.高校的自我提升
首先要建立健全完善的服務機制。高校在對學校工作進行整體規劃時,把服務社會的具體工作內容引入其中,并建立專門機構進行統籌規劃安排。同時,建立與當地產業的對接機制。完善教師評價機制,將社會服務的權重納入教師評價機制中,最大限度地激發教師參與社會服務的熱情。
其次要激勵和支持教師參與社會服務:將社會服務融入教師教學科研之中。提高教師參與社會服務的能力素養,可以通過開展多種類型的學術交流活動;為教師參與社會服務提供平臺,通過與地方政府、企業和其他社會組織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
最后高校要突出辦學質量和服務特色。結合當地實際發展狀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地方高校在建設學科專業時,要找準自己的發展方向,大力發展地方特色學科。此外,高校還應當樹立全校人員的社會服務意識,尤其是高校學生。比如,提高學生的志愿服務能力,完善志愿服務機制,擴大志愿服務宣傳。
2.政府及企業的輔助
政府應加大對地方高校的投入力度。應簡政放權,在宏觀調控的前提下放寬地方高校的辦學自主權,更精準地為地方服務。重要的是引進社會組織、民間團體和其余服務單位等評價主體,建立全面的社會服務評價考核體系。
企業應改變以往對地方院校學生的刻板印象,加強與高校的合作,共同為社會服務。根據自身特點,與地方高校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利用高校做自己的“智囊庫”,形成特色“產業庫”,開展全方位的“產學研”深度合作。
結 ?語
在我國高等院校中,地方性高校占了絕大多數,并且也直接影響著當地的社會經濟發展,關于地方性社會服務的研究也得出了重要的研究成果,但仍然還需要進一步深入與挖掘,只有在實踐中不斷反思和總結,才能更好地提高我國地方性高校的社會服務能力。
基金項目:依托黑龍江大學新世紀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重點項目(項目編號:2017B07)。
參考文獻:
[1]劉哲.我國地方高校社會服務職能研究綜述[J].湖南農業大學學報,2008(4):12-14.
[2]劉炯天.新時代高校服務國家戰略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思考[J].中國高教研究,2018(4):9-11.
[3]臧玲玲.如何激勵和支持教師參與社會服務——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的經驗及啟示[J]. 教育發展研究,2017(19):7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