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雙玲
摘 要:我國西南巖溶地區的石漠化問題突出,形勢十分嚴峻,這不但加劇了巖溶地區的貧困狀況,還威脅到長江和珠江中下游的生態安全,石漠化治理刻不容緩,但道真縣在治理石漠化上存在一些問題從而影響治理成效,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一些建議和措施。
關鍵詞:石漠化;治理;問題;建議
石漠化即石質土地的荒漠化,是土地劣化演變的極端形式之一,是在亞熱帶巖溶地區降雨豐富的條件下,受人為因素的干擾,導致森林植被大量破壞,造成嚴重水土流失,基巖大面積裸露,地表呈現類似荒漠化現象。我國西南巖溶地區的石漠化問題突出,形勢十分嚴峻,這不但加劇了巖溶地區的貧困狀況,還威脅到長江和珠江中下游的生態安全,石漠化治理刻不容緩,道真縣地處西南地區亞熱帶巖溶地區,加之山高坡陡,暴雨沖刷力強,大量的水土流失導致基巖裸露,呈現“石漠化”現象,嚴重影響我縣社會經濟的發展,直接威脅著群眾的基本生存條件。治理日益嚴重的石漠化勢在必行。
一、基本情況
道真縣位于貴州省最北端,東北、西北與重慶市武隆縣、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南川市接壤,西南、東南與本省正安縣、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交界。地理坐標東經107°22'-107°52',北緯28°37'-29°13'。南北長66公里,東西寬48公里,總面積2157平方公里,全縣轄11鎮3鄉83個村(社區)及一個國級自然保護區。
道真縣是貴州省石漠化面積較大的縣份之一。據調查,全縣喀斯特地貌總面積1863.98km2,占全縣土地總面積的86.4%,其中無石漠化土地面積667.94km2,占全縣土地總面積的30.96%,占喀斯特出露面積的35.83%;潛在石漠化636.85km2,占全縣土地總面積的29.52%,占喀斯特出露面積的34.17%;石漠化土地面積559.19km2,占全縣土地總面積的25.92%,占喀斯特出露面積的30.0%。在石漠化土地中,輕度石漠化土地面積361.05km2,占石漠化土地總面積的64.57%,占全縣土地總面積的16.73%;中度石漠化189.32km2,占石漠化土地總面積的35.86%,占全縣土地總面積的8.77%;重度石漠化8.82km2,占石漠化土地總面積的1.58%,占全縣土地總面積的0.41%;無極重度石漠化。
二、治理措施
道真縣石漠化治理措施采取生物措施為主,工程措施為輻的綜合性措施,生物治理內容為封山育林、人工造林、人工種草。工程治理是新建及維修機耕道、新建排水溝、修建青貯窖等。
三、調查方法
在外業調查工作中,采用1:10000地形圖對項目區土地利用現狀、石漠化現狀和治理小斑進行了實地區劃調查,并根據小流域的區位條件和主要功能在現場對各類石漠化小斑確定治理意見并確定該小班的治理措施;在內業工作中,采用CAD軟件計算小斑面積和繪制各工程措施布局圖、工程建設典型設計圖,并根據設計要求對外業資料進行系統整理,完成了文本、表格及圖件的設計等資料報上級部門審批。
四、石漠化綜合治理情況
道真縣是全國石漠化綜合治理重點區之一,石漠化綜合治理試點工程于2008年正式啟動,2011年全面啟動石漠化重點治理工程,2008-2016年九年共治理14條流域涉及10個鄉鎮(洛龍、河口、陽溪、洛龍、上壩、三江、大矸、隆興、舊城、棕坪), 營造林面積13220.2公頃,道路1238.2公里,蓄水池80口,管網60.05公里,渠道17.38公里,截水溝0.95公里,排澇渠1.23公里,坡改梯36.18公頃,棚圈3025平方米,飼草機械76臺, 青貯窖1795.4立方米。
五、石漠化效益分析
道真縣通過9年來的石漠化治理,共治理14條流域,面積425.27平方公里,經驗收治理面積132.19平方公里,通過治理效果進行對比分析,得出了石漠化的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有效的遏制了石漠化的發展,特別是營造林部分的封山育林成效最為顯著,喬木林郁閉度從治理前的0.5以下達到現的0.3-0.7左右,灌木林覆蓋度增加了20%以上,也為我縣的森林覆蓋率增加做出了貢獻(從2007年的48%到2017年56%)。但人工造林效果較差,人工造林分荒山造林和耕地造林,荒山造林在樹種的選擇上有的鄉鎮沒有按照適地適樹的原則選擇好樹種,由于鄉鎮領導不懂技術和業務,加之有的設計人員業務素質不高,技術不過硬,對領導建議的樹種進行了采納,導致造成樹種選擇失誤,另外重栽輕管也是導致造林成效不好的主要原因。對耕地部分的造林,這部分林種多數都是實施的經濟林,但由于前期管護不到位、勞動力成本高、沒有管理技術和經驗,水果品質不好,導致市場銷路不好,加之這幾年實施退耕還林實施的經果林較多,沒有產生良好的帶動效應,供求矛盾突出,形不成市場,導致農民積極性低,因而對栽植桃、李、花椒、核桃等經濟林樹種采取放棄管理。只有加強技術培訓,做好三分栽七管,打造精品水果,并結合打開市場銷售渠道,形成產供銷一條龍服務才有效解決矛盾,才能達到農民致富增收與生態效益的共贏。另人工種草實施2年后因沒有成效而放棄。
六、存在的問題
1.國家投入標準較低,造成工程建設質量不高,治理不徹底,影響了綜合治理效益的發揮。
2.項目整合難度大。由于國家實施了嚴格的項目申報制,加之道真是邊遠貧困的山區縣,能立項實施的項目不多,導致部分小流域僅有石漠化工程一項。
3.項目配套資金困難。道真是國家級重點貧困縣,財力有限,配套資金無法足額配套到位。
4.石漠化治理涉及的部門多,各職能部門主動提供技術指導力度不夠。縣直相關部門配合試點工程實施的協調聯動機制有待進一步建立完善。
5.石漠化區域自然條件差,山高坡陡土層淺薄,造林保存率不高,撫育和管護成本較高。加之基層技術人員少,指導力度不夠。特別是在經濟林種植過程中,缺乏專業技術人員指導,導致種植技術不規范,后續管理(整形修枝、施肥、病蟲害防治等)技術缺乏。
6.我縣在發展經濟林過程中,一是沒有龍頭企業帶動效應,沒有打通市場渠道,未形產、供、銷一條龍服務,加之經濟林后期管護跟不上,效果差,導致農戶積極性不高,重栽輕管的現象嚴重,在經濟林品種選擇存在一哄而上,產品質量和品質不高,銷售范圍狹窄,未能發揮很好的經濟效益。
7.設計粗糙,特別是林草植被建設部分,造林小班設計不合理,樹種選擇沒有按照適地適樹的原則。
七、建議
1.進一步整合項目,打造精品小流域,確保治理的每條小流域成效顯著并帶動項目區農戶通過產業致富。
2.加大資金投入,隨著勞動力成本較高,管理難度大,特別是人工造林部分的經濟林,栽植后期管理成本高。
3.加大對項目區群眾技術指導和培訓,例如整形修枝、施肥、病蟲害防治的培訓。
4.要求設計單位在造林樹種的選擇上做到因地制宜、適地適樹,不應盲從項目實施鄉鎮領導的意見,特別經濟林樹種的選擇還要結合市場等其它因素來選擇,從而保證造林成效,增加當地群眾的收入。
5.要建立營銷平臺,打通市場渠道,形成產供銷一條龍服務,解決供求矛盾。
6.要設計單位的選擇上一定要選擇一支熟悉專業技術的設計單位。
參考文獻:
[1] 道真自治縣喀斯特石漠化綜合治理總體規劃(修編)2013年7月.
[2] 2009-2018年各年度石漠化檢查驗收報告.
[3]道真自治縣林業局《道真自治縣第四次森林資源二類調查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