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宇宇
摘要:北魏是中國書法史上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期,社會動蕩和民族融合,使得這一時期的書法風格的發展走向一個獨特的巔峰。魏碑是這一時期的楷書碑刻。其中墓志、造像題記、摩崖刻石等就是“魏碑”的典型代表,北朝造像題記作為魏體楷書的典型,其中以《龍門四品》最為著名,即體現了一種書法的創新之風--起筆一拓直下,結字屬斜畫緊結,寬畫平結,又體現北魏楷書走向成熟,并代表楷書發展方向。這種書風特點的形成對隋和唐楷書體的形成產生巨大影響,也為后來清代碑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關鍵詞:魏碑;龍門四品;書風特點及影響
一、北魏時期的文化背景
南北朝時期,北方經濟文化落后,南方代表著當時先進的文化,胡人入主中原,學習中原文化,北魏沿襲了漢與晉的孝道,對厚葬風俗進行傳承,使得刻石頌德風起云涌。到北魏時,佛教已經在北方十分盛行。對于寺院,石窟的大量造就,促進了造像題記、摩崖石刻的發展,同時也涌現出了大量的墓志、抄經。在遷都后的二十年,人們對于魏體楷書的熱愛已經達到很高的境界。這與北魏楷書一路上升發展有很大的關系。此時北方流行的銘石書法,而南方傳承的二王流美風格,以手扎為主的新體。
二、龍門四品的特點
龍門四品是魏碑書法中方筆之極軌,給人一種堅定,信念的感覺,一筆一畫中蘊含著莊嚴肅穆,整體來看端莊方勁,這恰恰與北魏龍門石窟作為祈福祈愿的作用相吻合。龍門四品在點畫之間的組合更加突出了造像題記結體緊結,總體來看龍門四品體現了魏碑書法寬畫平結,斜畫緊結的一個特征[3]。造像題記的藝術風格呈現出“斜畫緊結”,在空間布局上外疏內緊,這時的重心偏上,這與南朝崇尚二王的藝術風格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下面就《龍門四品》單個的藝術風格來進行分析。
(一)《始平公造像記》
《始平公造像記》,作為“龍門二十品”中最盛名的作品之一,它的書法幾乎全用方筆,如同刀切一般,棱角分明,是方筆的典型之作;大膽的體現了龍門石刻中的方,也成為魏碑方筆的代表。始平公在碑刻書法上進行了大膽的創新,對傳統的隸書筆法進行了突破,行筆露鋒,改變了以往的柔美書風,進而轉化為剛健有力的風格,在整體章法布局上看,寬大博厚,把端莊肅嚴的北朝碑刻書風寫出端嚴飄逸的感覺,為北朝刻石增添了不一樣的風采。
(二)《孫秋生造像記》
《孫秋生造像記》[5]此碑書犀利剛勁,寬博樸厚,較《始平公造像》筆法多變,龍門碑刻書法藝術的代表作品之一。[6]《孫秋生造像記》多以方筆為主,點畫之間錯落有致,刀味很濃,橫畫成一定的斜勢,峭拔勁挺,給人一種雄強剛建的感覺。章法處理上行列也較為整齊。清代康有為在評魏碑書法時說:“結體之密,用筆之厚,最其顯著。”[7]整體來看體勢教為舒長,在包世臣、康有為的學術批評下,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龍門造像記的書法價值,對于拯救萎靡書風《孫秋生造像記》可以說是起到很大的作用。
(三)《楊大眼造像記》
《楊大眼造像記》[8]它的書風與《始平公》極為相似,用筆方峻,結體中斂而外張,康有為曾經稱贊此碑“若少年偏將,氣雄力健。”[9]可以說是方筆之極軌,中宮收緊,四周輻射,點畫之間受刀刻的影響較為明顯,基本上已經脫去了隸意,筆畫之間輕重對比較為明顯,部分字形呈現出倚側之美,較為厚重,斜畫緊。
(四)《魏靈藏造像記》
《魏靈藏造像記》多為方筆,行筆多露鋒,點畫頓挫有力,章法布局穿插錯落,字與字之間有變化,形體各為不同。在結體方面,有的呈橫勢,有的呈縱勢。整體來看,端莊肅穆。
龍門四品作為造像題記的代表之作,從他們各碑藝術風格的了解,可以對造像題記的整體藝術風格做一個大概的了解,從而我們盡可能地對魏碑書風做出一個總結。
三、魏碑的書風特點及影響
對于北魏時期的書法藝術風格呈現出百花綻放的特征。《龍門四品》所展現出的整體特征只能代表魏碑的其中一部分。本文就針對《龍門四品》所代表的魏碑的風格之一來進行分析,進而來談及魏碑書風在書法史上所產生的影響。
(一)魏碑的書風特點
第一是方筆之極軌。在造像題記中,“方”給人一種堅定不移的力量感,同時也體現在魏碑書法中。龍門石窟作為禮佛祈愿的重要場合,在此時巧妙地運用了方筆,以及點畫之間的提按輕重,章法之間的布局錯落更加烘托出此時的端莊肅穆的氛圍。同時,這種方筆把刊刻者對當時社會現狀的不滿通過點畫展現和放大,逐漸形成北魏這獨特的藝術風格。
第二就是魏碑在結體上大多運用斜畫緊結,寬畫平結之勢,中宮緊收,四周外拓,使得魏碑的結構更加的明顯,點畫間的輕重變化,章法布局錯落,每個字給人一種舞動之感,時而橫勢時而眾勢,時而傾斜時而端正,時而緊湊時而空曠,這與南朝書風形成鮮明的對比。這種風格逐漸成為魏體楷書的一種潮流,從而影響著當時的墓志刻石。
魏碑形成了別具一格的書風特點,在結體上呈現出方扁狀,在轉折處巧妙地使用了側鋒,整體形成內圓外方,在行筆上快起快收,利落干脆。章法上布局錯落有致,縱橫倚斜,打破了以往的書法特色,別開新鋒。魏碑與其他漢碑,唐碑也一樣,各自體現了一個時代書法藝術的特征。
(二)魏碑書風的影響
魏碑字體豐富多彩,筆畫中大多融入漢隸筆法,結體謹嚴,而筆畫沉著,雄健挺拔,有很強的金石刀剛之氣,成為獨特的書體,被人們所愛戴。在沉寂千年后,魏碑重新走上舞臺,去詮釋它的魅力,這與此時碑學的興起有很大的關系。
在乾嘉之前,人們學書偏向于二王筆法,形成一股潮流,使得北魏書法逐漸消失在書壇中,就連同金石家翁方綱也是跟隨著潮流,在選碑時傾向于二王。在乾嘉之后,由于皇帝的喜愛,考據學也慢慢地興起,而書法家也從之。此時書家逐漸發現“館閣體”眾多弊端,想要突破這種規規矩矩的束縛,到了嘉慶,道光年間,許多書法家和書法理論家開始重視魏碑書法,阮元,包世臣,康有為極大的鼓吹碑學,形成了碑學與帖學抗衡的局面。許多的書家希望能夠從魏碑書法中吸取較多的營養,渴望突破館閣體的束縛,打破以往二王書風一覽書壇的局面,魏碑又重新登上了書法史的舞臺,開始綻放光芒。魏碑以其自身的碑刻書法特點來感染著書法家,振奮人心。所謂書,為心畫也。從魏碑書法藝術特點對后世的影響來看,在運筆,結體,章法上的花式變化,對于唐楷的形成起到很大的作用,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為書法史上的發展增添了絢麗多彩的一筆。魏碑書法藝術風格的發展及影響在書法史上的作用是極其之大,所以我們在學習書法時,可以多練習魏碑,把魏碑當作一個范例,專研其運筆,結體,結合當時的社會文化背景,巧妙地運用魏碑中的“方”。對于魏碑書法中“斜畫緊結,寬畫平結”這一特征可以與唐楷進行對比的學習,可以加快我們學書的進程。
參考文獻:
[1]陳振濂著.書法美學[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2年.
[2]劉濤.中國書法史·魏晉南北朝卷[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9年.
[3]鐘明善.中國書法史[M].石家莊:河北美術出版社,2001年.
[4]黃惇著.秦漢魏晉南北朝書法史[M].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1989年.
[5]黃惇,莊希祖,劉詩編著.歷代書法名作賞析[M].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1989年.
[6]黃惇,金丹,朱愛娣等著.中國書法史[M].沈陽:遼寧美術出版社,1989年.
[7]呂福隆著.南北朝楷書研究[M].北京:線裝書局,2011年.
[8]陳寅格著.金明館館叢稿初編[M].北京:三聯書店,2009年.
[9]陳振濂著.書法美學[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