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漢代墓葬中的人物圖像是魏晉南北朝時期墓葬人物圖像的源頭,人物造型在圖像中隨著朝代的更替逐漸發生了變化,畫面布局也從漢代平面式構圖演變為魏晉南北朝時期層次感、空間感構圖。魏晉南北朝時期在線刻人物中,拋開了其他任何輔助手段,其人物造型和體、面關系的表現是完全依靠線條的概括來達到的,因此,魏晉時期的線刻人物雖然沒有漢代畫像石那樣質樸、雄健,但卻具有空靈、剔透的韻致。
關鍵詞:漢代;魏晉南北朝;人物造型;構圖布局
一、漢代人物形象
漢代畫像石中對于人物的刻畫,多為“塊”狀形式,造型準確,像是在一塊“空地”上展現人物,更能突出主題。人物形象以古樸粗放見長,注重形體的夸張,線條剛硬、衣物簡短、樸實無華,在人物面部刻畫上均寥寥幾筆,不做深入的起伏、轉折變化,而致力于表現人物形象整體的精神氣質面貌,構圖形式也多為平鋪直敘,畫面中各個人、物之間無明顯遮擋關系,雕刻技法多樣化,如淺浮雕、線刻、減低平面線刻等,畫面布局疏朗清晰、形象刻畫不飾細部、恰當夸張和變形等等,為我國單畫面傳統獨幅繪畫構圖表現一主題形式開辟了道路。如山東漢畫像石中所表現的人物形象刻畫作風嚴謹、拘于傳統,主題明確,對于有些重要畫幅,刻畫者必定進行周密設計,畫面在繁復中有序,整體感強,技法純熟,線條纖巧,與該地區傳統的文化意識特色保持著內在的一致性。
二、魏晉南北朝人物形象
魏晉南北朝在長期處于分裂動蕩的政治格局下,各個地域文化相互交融且具有相對的主導地位,因此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墓葬圖像較之漢代而言具有更強的時代和地域特征,同時各地區之間也表現出相互影響的線索與多元化的藝術走向。這一時期的人物形象主要以線條為主要的造型手段,線刻人物的審美特征已經較漢代時期產生了巨大的變化,它在制作手法上與漢畫像石十分類似,但在造型手法和風格特征上卻與之大相徑庭,有其自身特定的技法。刻線技術可以表現出“圓”“轉”“韌”“緩”的手法特點,壁畫人物的造型經歷了深刻變化,由體格修長、面容清秀轉變為體態圓豐、面容飽滿。盡管某些刻畫人物作品還失之纖弱和瑣細,但總體上看,它以優雅生動的造型,豐富多樣的題材和細勁、流暢而繁密的線條及其由此而形成的飄逸靈動的審美風格,展現了魏晉南北朝人物畫又一種美的范本。魏晉南北朝人物的刻畫展現出“曹衣出水,吳帶當風”的衣物線條,對于人物形象的描繪更是注重各個人物的神情和動態,表現傳神。
三、總結
漢代墓葬中的人物圖像是魏晉南北朝時期墓葬人物圖像的源頭,人物造型在圖像中隨著朝代的更替逐漸發生了變化,畫面布局也從漢代平面式構圖演變為魏晉南北朝時期存在著層次感、空間感構圖。漢代畫像石的人物造型和語言構成中,更注意整體效果,不一味追求外形和細部的真實,“體”和“面”的關系往往是一種主導因素,而線條的應用則附屬于“體”“面”之中或是消融于其間,但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線刻人物畫像中的情況卻與之恰恰相反,線條的刻畫成為人物造型中的決定性因素。王江鵬指出,從語言構造來看,“體”“面”關系及其獨立性在這里幾乎完全消失,而只是在線條刻畫的暗示下才獲得它的存在方式。除了線條之外,還往往輔之以色彩和渲染,從而表現出人物造型中的“體”“面”關系。魏晉南北朝時期在刻線人物中,拋開了其他任何輔助手段,其人物造型和體、面關系的表現是完全依靠線條的概括來達到的。因此,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線刻人物雖然沒有漢代畫像石中對于人物形象所表現出的那樣質樸、雄健,但卻獨具有空靈、剔透的韻致。
參考文獻:
[1]劉立偉.關于南陽漢代畫像石藝術若干問題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8.
[2]單鍇.漢畫像人物服飾的審美研究[D].江蘇師范大學,2013.
[3]肖雅萍.魏晉南北朝人物畫研究[D].江西科技師范大學,2019.
[4]王江鵬.魏晉南北朝墓葬人物圖像與藝術轉型[D].西安美術學院,2012.
作者簡介:付薔,蘇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