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舞蹈的編導工作中,動作結構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對于舞蹈的內涵的理解和情感的表達,幫助編導更好地理解作品本身的情感表達,激發編導的創作靈感,不斷開闊視野,進行舞蹈創作的創新和提高。本文基于此種觀點,對舞蹈創作中動作結構的相關作用進行了研究和探索,從而為舞蹈的創作和發展提供相應的借鑒。
關鍵詞:舞蹈創作;動作機構;編導
舞蹈的靈感直接來源于生活,舞蹈動作的設計也來源于生活,是舞蹈編導對生活的直接感悟和體會。一場舞蹈表演最為基本也是最為重要的元素就是舞蹈的動作,不同風格的舞蹈需要不同的動作進行組合設計,從而達到舞蹈所需要表現的效果。合理的舞蹈動作安排能夠完全表現出舞蹈所想要表達的情感和思想,讓觀眾對此有著更加直接的體會。本文將從此種角度展開探討。
一、我國當前舞蹈動作結構的問題
(一)舞蹈創作流于固有形式
舞蹈的創作過程也是審美活動發展的過程,舞蹈的情感表達往往也是舞者的情感表達,這也是舞者個人抒發情感的一種方式,因此一般來說,每一場不同的舞蹈表演,所呈現的舞蹈動作以及編導設計都是不同的。但是就我國目前的舞蹈動作設計工作來說,一方面受到編導的不同文化程度的影響,同樣的舞蹈題材,由于編導的個人經歷以及文化程度不盡相同,在此種情況下創作出的舞蹈動作以及動作設計也就不同,由此形成的舞蹈作品也就完全不同。但是由于大眾審美的影響,部分舞者結合自身經歷創作出的舞蹈并不受到大眾審美的歡迎,在此種情況下就會出現盲目模仿的情況,甚至是生搬硬套,在此種情況下,所謂的舞蹈創作以及動作設計就流于了形式,從而使得原本應當百花齊放的舞蹈創作變得千篇一律,失去了原本的生命力,也缺乏相應的創新性和感染力。
(二)過度包裝問題泛濫
舞蹈創作以及舞蹈表演中,最為重要的就是對于舞蹈的動作的欣賞以及舞者形象的欣賞,舞臺布置以及道具的使用所起到的是輔助作用,盡管良好的舞臺設計以及漂亮的服飾能夠使得舞蹈的表現形式更加直接,能夠引起觀眾的審美共鳴,但其中最為重要的仍舊是舞者本身。但受到多方面的復雜因素的影響,眾多舞臺表演變得過度重視舞臺包裝和舞臺設計,在此種情況下,盡管舞臺的燈光效果美輪美奐,舞者的服飾絢麗多彩,但最為核心的舞者動作的部分確被忽視,從而使得舞蹈的表演背離了初心,也就不能夠使得觀眾更好地領會舞蹈所要表達的情感和內涵,喪失了舞蹈本身的意義。
(三)容易忽視舞蹈創作的主題
對于舞蹈的編輯設計來說,最為重要的就是一切動作的設計以及場景的布置都需要圍繞主題來開展,選取的舞蹈動作以及藝術形式也應當符合舞蹈的主題和中心感情,通過合理的舞蹈動作設計才能夠將舞蹈所想要表達的生活感悟反映出來,藝術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舞蹈動作設計也應當符合這一規律。但是就目前的舞蹈動作設計工作來說,這也是當前工作容易忽視的內容。
二、舞蹈動作結構的作用
(一)有助于舞者更好的抒發情感
舞蹈是舞者的情感表達,也是舞者生活經歷以及生活感悟的集中反映,在此種情況下,舞蹈動作的設計也就離不開對于人生的思考和感悟。這就需要舞蹈的編導全身心投入到舞蹈動作的設計工作中,根據不同的舞蹈需要進行舞蹈動作的設計和安排,并且融入相應的動作結構。因此,對于編導來說,要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結合舞蹈的中心思想以及所要表達的情感,結合自身的經歷進行舞蹈動作結構的設計。只有通過此種方式,才能夠使得舞蹈更加貼近居民生活的實際,也有助于舞者更好的抒發自身情感。
(二)激發創造活力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同樣的,不同的人生經歷和學習經歷的影響下,同一題材的舞蹈在不同編導編輯設計下就會呈現不同的視覺效果。舞蹈創作本身就是一種創新的過程,只有不斷地創新,才能夠保持舞蹈這一工作和行業的活力,只有不斷地創新,才能夠不斷激發舞蹈工作者的創作熱情,為舞蹈事業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也只有不斷地創新,才能夠促進動作結構的不斷更替,為觀眾帶來不一樣的視覺盛宴,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為國家的經濟發展以及文化建設帶來新的動力。
三、結語
對于舞蹈的編導來說,動作結構的設計是十分重要的,動作設計能夠幫助編導對舞蹈的情感以及內涵有著更加深入的理解,從而進一步激發編導的創作靈感,并且結合自身的生活感悟,進行新一輪的舞蹈創作,為舞蹈事業的創新發展注入活力。本文對舞蹈中的動作結構進行了簡要分析,但總體上來說我國的舞蹈動作結構的相關工作仍舊存在一系列不足,需要我們對此進行不斷的探索,也需要舞蹈工作者為之付出不懈努力,最終為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以及人民的審美水準的提高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朱露露.試述現代舞舞蹈編導中的創作思想及創作結構[J].中國民族博覽, 2019(7):132-133.
[2]黃丹.舞蹈編導在舞劇創作中的主觀意識與自我表達的研究[J].藝術品鑒, 2019(1X):155-157.
[3]鄭佳琪.共性中求個性——淺談舞劇《情緣》中陸小曼人物形象的塑造[J].大眾文藝, 2019(12):135-136.
[4]章永林.中國東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類型結構及其民族文化特征[J].東疆學刊,2019(3):33-38.
作者簡介:柱拉(1987.12.19),女,蒙古族,籍貫內蒙古呼倫貝爾市,當前職務為高校舞蹈教師,當前職稱為高校舞蹈助教,本科學歷,研究方向為舞蹈理論與創作,呼倫貝爾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