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曉斐
筆者在從事大眾健康研究的過程中意識到,普及科學的健康知識是快速提升大眾健康素養的有效措施,通過大眾健康類圖書向大眾傳播健康素養知識是最佳選擇之一。為深入了解大眾健康類圖書的現狀,2019年以來,筆者對北京圖書大廈、王府井書店、中關村圖書大廈等多家規模較大的實體書店進行了實地考察,并專訪了書店相關部門的負責人。與此同時,筆者查閱了大眾健康類圖書零售店(實體店+網店)發展規模的“開卷”有關數據,對大眾健康類圖書目前的總體情況進行了較全面的調研。
通過對書店的實地考察和專訪,筆者了解到,近年來大眾健康類圖書在全國各大實體書店的銷售情況大致相同,銷售量都在下滑。以北京圖書大廈為例,2015年大眾健康類圖書在銷品種為19,284種,2018年為13,227種,減少6,057種,下降比例為31.41%。2015年大眾健康類圖書銷售總量為248,062冊,2018年為118,127冊,減少129,935冊,下降比例為52.38%。
“開卷”數據顯示:全國零售店(實體店+網店)2015年大眾健康類圖書在銷品種為32,252種,2018年為32,341種,增加89種,增加比例為0.3%。2015年大眾健康類圖書銷售總量為13,487,471冊,2018年為14,268,903冊,增加781,432冊,增加比例為6%(網店增加3,532,949冊,實體店減少2,751,517冊)。新書品種2015年為3,155種,2018年為1,891種,減少1,264種,下降比例為40%。2015年新書銷售2,035,766冊,2018年為1,230,520冊,減少805,246冊,下降比例為34.92%(網店增加35,548冊,實體店減少840,794冊)。
以上數據基本反映了大眾健康類圖書近年來出版和銷售的總體情況:實體書店的銷售量在持續下降,網店的銷售量在不斷增加,這種現象也驗證了圖書整體銷售渠道趨向網絡營銷的新格局。
筆者對實體書店進行考察時發現,大眾健康類圖書的在銷品種主要是健康養生、食療、孕產育兒和中醫保健四方面內容。疾病預防、運動健身、提高健康素養是實現健康中國戰略最重要的科普內容,但市場上這方面的圖書卻很少。以預防慢性病的圖書為例,糖尿病、高血壓等常見慢性病,絕大多數圖書都是講述病后治療方面的內容。“開卷”數據(截止到2019年5月)顯示,與糖尿病相關的在銷圖書共1,937種,而檢索“預防糖尿病”關鍵詞,在銷圖書共有39種,只占大眾健康類圖書在銷品種的0.3%。在運動健身方面,通過運動生活方式改善疾病的圖書較少,大部分疾病治療的圖書內容均以食療為主。“開卷”數據顯示,在銷的食療圖書共有3,571種,而運動健身圖書只有81種,只占大眾健康類圖書在銷品種的0.6%。提高健康素養方面,筆者在實體書店只找到了很少幾本與之相關的圖書。“開卷”數據顯示,在銷的健康素養類圖書共68種,占大眾健康類圖書在銷品種的0.5%。對健康素養三方面內容(基本知識和理念素養、健康生活方式與行為素養、基本技能素養)分別進行檢索,查詢結果均顯示為零。由此可見,目前大眾健康類圖書有關疾病預防、運動健身、提高健康素養方面的圖書與實際需求相差很大,這方面的內容有待加強。
通過對實體書店的考察和對多家書店相關負責人的訪談,筆者了解到,各書店存在的問題基本相同。北京圖書大廈大眾健康類圖書板塊負責人介紹說:在2015年第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目標之后,廣大群眾對健康類圖書的關注度和需求都有所增加,圖書出版品種和銷售數量都增長較快。但也凸顯了一些問題,主要體現在:一是大眾最需要的有關預防疾病類的圖書很少,尤其是很難找到提升國民健康素養的圖書。二是有些圖書的作者不是醫學專家,內容缺乏科學性,可能對讀者產生誤導。三是圖書跟風現象嚴重,良莠不齊,重復選題多,讀者難以選擇。如在銷圖書中,與“糖尿病”相關的圖書就有1,937種,與“高血壓”相關的圖書有1,095種,僅這兩種圖書就占到了所有大眾健康類圖書的16.4%。此外,圖書書名相似情況也較普遍。例如筆者在書店看到《糖尿病飲食一本通》和《糖尿病飲食宜忌一本通》,這兩本書的書名很接近。《高血壓、高血脂飲食+運動》和《高血脂飲食+運動調養+中醫調養》這兩本書封面設計的風格很相近。四是出版形式單一,文字敘述不清,圖解較少,裝幀簡單,缺乏與圖書配套的音視頻。比如《防癌有道》這本書,滿篇文字,沒有圖片,敘述不清;《自己動手輕松告別頸肩腰背痛》這本書書名為“自己動手”,但圖書內容只有文字,讀者很難接受,如果配有視頻就會簡單明了,容易掌握。
大眾健康類圖書存在的這些問題,不僅嚴重影響了讀者對圖書內容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也影響了大眾對健康類圖書的信任度,不利于大眾健康類圖書的發展。通過調研和以上數據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目前出版的大眾健康類圖書還遠不能滿足廣大群眾的需求,尤其是提升全民健康素養水平方面的圖書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為實現《“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的“健康中國”建設目標,通過大眾健康類圖書傳播普及科學健康知識至關重要,這是快速提高我國全民健康素養的需求。圖書出版要充分考慮大眾健康類圖書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做好選題出版規劃,圖書內容和形式都要有所創新,為廣大群眾提供高質量、品種齊全的大眾健康類圖書,以促進國民健康水平的快速提升。
大眾健康類圖書出版內容創新,首先應改變我國大眾健康類圖書的現有格局和存在的問題,要以實現《“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的各項指標作為主線。參照我國國民健康素養檢測內容的不同維度,建議從以下幾方面加以考慮:
第一,圖書選題內容要由以疾病治療為主向以疾病預防為主轉變。2016年8月,習近平在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強調:要堅定不移貫徹預防為主方針,堅持防治結合、聯防聯控、群防群控,努力為人民群眾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衛生與健康服務。目前我國大眾健康類圖書仍以疾病治療為主,疾病預防類圖書較少,這不利于我國國民疾病預防意識的建立和提升。《2017年中國居民健康素養監測報告》,我國居民慢性病防治素養僅為15.7%,處于較低水平。大眾健康類圖書應當追求改變國人“無病即健康”的傳統觀念,提高病前預防以及對于身體亞健康狀態的認識。
第二,增加健康生活方式和運動健身方面的圖書。目前我國大眾健康類圖書中與健康生活方式和運動改善健康相關的圖書非常少,這部分內容很多圖書都只是一帶而過。《2017年中國居民健康素養監測報告》顯示,我國國民健康生活和行為素養合格率僅為14.3%,是健康素養三項內容中合格率最低的一項。因此大眾健康類圖書應增加健康生活方式和運動改善健康的內容,對讀者進行合理引導,而不只是關注食療和藥物治療。
第三,要加大健康素養類圖書的出版力度。《“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明確提出了健康中國的建設目標,其中最重要的指標之一是2030年我國居民健康素養水平要提升至30%,這是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行動綱領。2018年9月19日,中國健康教育中心正式發布了《2017年中國居民健康素養監測報告》。報告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居民健康素養水平為14.18%,這與2030年我國居民健康素養水平達到30%的目標還有很大差距。2016年后我國關于提升國民健康素養水平的圖書數量有所增加,但總量仍然較少。健康素養包括的三大塊內容(基本知識和理念素養、健康生活方式和行為素養、基本技能素養方面)在“開卷”圖書查詢條目顯示均為零,這類圖書的出版工作亟需加強。黨和政府高度重視健康素養促進工作,將提升居民健康素養水平作為健康中國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加快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早日實現健康中國戰略,要加大健康素養類圖書的出版力度,通過普及科學的健康知識,促進國民健康素養水平的快速提升。
大眾健康類圖書在編寫時,一定要確保內容的科學性和權威性。圖書作者應是醫學專家,同時要具備把專業知識用大眾容易理解的語言表達出來的能力。圖書內容要全面化,健康不僅包含身體方面,也包含心理和社會功能方面。因此,大眾健康類圖書的內容要包括心理疏導及社會功能實現方面的知識,提高大眾病前預防以及對于身體亞健康狀態的認識。出版內容全面化,有利于提高大眾對于健康的整體認知。
大眾健康類圖書是面向廣大群眾的出版物,圖書內容要充分考慮大眾的知識水平、理解能力和接受程度,做到通俗易懂、生動有趣。出版形式要多樣化,增強圖書的親和力和可讀性。筆者認為,大眾健康類圖書的出版形式,要重點考慮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圖書出版形式要新穎,編寫內容要形象豐富,圖文并茂,排版、裝幀要有新意。圖書內容可與音頻、視頻配套,也可開發成單獨的視頻或有聲讀物。第十六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成果數據顯示:有聲閱讀快速發展,已成為國民閱讀的新增長點,移動有聲App平臺已經成為聽書的主流選擇。統計,2018年,我國有近三成的國民有聽書習慣。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進步,大眾獲取健康知識的途徑將更加多元化。大眾健康類圖書的出版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把單一的出版形式進行多元組合,提高內容的完整性、正確性和有效性,以滿足大眾的各種閱讀需求。
第二,圖書出版要兼顧數字閱讀用戶。據統計,截止到2018年12月,我國數字閱讀用戶規模已達到4.32億。近年來,健康生活方式和運動健身方面的數字閱讀內容深受廣大群眾歡迎。這反映了大眾對健康的重視程度及獲取健康知識、提升健康素養的需求。2019年4月,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發布了第十六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成果,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成年國民各媒介的綜合閱讀率為80.8%,較2017年有所提升。以網絡、手機和電子閱讀器等媒介為主要形式的數字化閱讀的接觸率為76.2%,比2017年上升了3.2個百分點。數字化閱讀的發展,提升了國民綜合閱讀率和數字化閱讀方式接觸率,整體閱讀人群持續增加。這為用數字閱讀傳播大眾健康知識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大眾健康類圖書出版時,可同步進行數字化出版,為廣大群眾提供數字閱讀內容,以滿足數字閱讀人群的需求。
第三,圖書出版要與碎片化閱讀相結合。有關資料顯示,當前在成年國民網上活動中,碎片化特征明顯,深度圖書閱讀行為的占比偏低。碎片化閱讀的優勢是接收信息便捷、迅速,不受時間地點影響,適合手機等多種設備閱讀。這種閱讀方式更貼近百姓生活,可作為大眾健康知識傳播的重要途徑之一。把碎片化的圖書內容提供給讀者,大眾可以更方便地選擇學習內容,更靈活地掌控學習時間,從而提高學習效率,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