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喜歡種樹,他將山里的樹木移栽到屋前屋后,松樹、柏樹、杉樹、樟樹、梧桐、黃檀、楊柳、桃樹、杏樹、梨樹等,將房子圍了一圈。
十來歲的時候,我跟隨父親去山上看大人伐木。我耗盡九牛二虎之力,將樹苗挖回來、種下去,滿懷希望地等待很長一段時間后,一些原本粗壯的樹苗漸漸枝葉凋零,有的甚至還枯死了。我望著枯死的小樹,沮喪極了。
父親摸摸我的頭說,孩子,栽樹是有學問的,挑選樹苗的時候,最重要的是要看它們的根,根才是保障樹木健康生長的根本。
我恍然大悟,按照父親的指點去挑根系發達的樹苗。這些樹苗移植后,往往能夠更好地適應新的土壤狀況,能夠在新的環境里扎下新的根系,成活率高。
種樹與做人有著一種微妙的關系。
父親說,樹木會在受傷的地方長得更加結實,甚至有些果樹只有在經過傷害之后,它的生命力才會更加旺盛,它的果子才會更加飽滿。
多年以后,我忽然體悟到,做人也是一樣。如果失敗和傷痛沒有打倒你,你就會在遭遇挫折的地方更加具有韌性。
父親說,樹要長得高,根就要扎得深。而且,樹的生長只有一個方向,那就是向上。
抓住了泥土,也就抓住了整個大地。樹的根系深入大地,將大地都變成了自己的生命之源和力量之源。于是,根系與大地融為一體,因而擁有了整個大地的全部潛能。無論風吹雨打,樹都會朝著天空的方向前進,因為它有著一顆堅定不移的心。風和陽光雖可以改變樹生長的細節,但所有的樹都堅強地向著天空不懈伸展。
做人也是一樣,底蘊的厚度決定了生命的高度。只要我們有樹的信念,即使被踩到泥土中間,我們依然能夠吸收泥土的養分,成長為參天大樹。
如今,父親已經站成了姑婆山鳳蕩上的一株青松。這是父親的遺愿,長眠在他自幼挑選樹苗的鳳蕩,并囑咐我在他墳前植一株小松。二十八年了,一株幼苗長成了大樹,綠了二十八年。
我牢記父親的教導,要像大樹一樣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