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曾言:“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魚和熊掌不可兼得,舍魚而取熊掌,舍生而取義。千百年來,此句被人們奉為圭臬,然而我認為這并不是時刻受用的真理。與其取舍兩難,何不化大為小,先小后大,豈不妙哉?
現如今,很多人都有一步登天的想法。當然,不能否認,會有人一夜暴富,會有人一鳴驚人,但這樣的機會屈指可數。顯然,這不是我們發展自己的趨勢。熊掌是美味的,可你連擁有魚的能力都不具備,又怎么能夠得到這人間美味呢?
簡而言之,我們需要為自己的“熊掌”設立小目標。歌德曾言:“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是確定一個偉大的目標并決心實現它。”細思則會發現,如果把“熊掌”視作這個偉大目標的話,那么“魚”便是我們要完成的小目標。先具備摸到小目標的能力,而后才能成功實現大目標。
1968年的某天,羅伯·舒樂博士立志要在加州用玻璃建造一座水晶大教堂。他需要的費用是700萬美元,而他此刻一分錢都沒有。如何才能籌到資金并順利蓋起大教堂?舒樂博士想出了一個可行的方法。他在一張紙上寫上“700萬美元”,然后在這個目標下面寫道:
1.找1筆700萬美元的捐款;
2.找7筆100萬美元的捐款;
3.找14筆50萬美元的捐款;
……
9.找700筆1萬美元的捐款;
10.賣出教堂1萬扇窗戶的署名權,每扇700美元。
在這神奇的化整為零、先小后大的方法作用下,舒樂博士歷時一年多,籌集到了足夠的款項。據說,水晶大教堂最后耗資2000萬美元,但是在舒樂博士將 這宏偉的目標拆分之后,奇跡般地募集了足夠的資金,讓這個大教堂成了加州一大勝景。這個偉大構想原本令人望而生畏,似乎是一個無論如何都無法企及的目標,但是化整為零之后,成了一個又一個可實現的小目標。實現了一個又一個小目標,最終成就了偉大夢想。
其實,也不是只有在實現人生理想時先得魚而后得熊掌,生活中我們更應該持著這樣一種人生態度去行動。當你為一本厚書犯愁時,不如先看完一章;當你為一張卷子發怵時,不如先完成眼前的一道題。不急功近利,不好高騖遠,不操之 過急,一步一步,一點一點,自然也就接近了“熊掌”。
正如馬丁·瓦爾澤所言:“我渴望生活,但當生活經過我時,我并不看它,我只看路。”沒錯的,有時我們沿著腳下的路,就可以得到盡頭的“熊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