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小蔓
(東北石油大學人文科學學院,黑龍江大慶 163318)
《長生殿》是清代劇作家洪昇在康熙年間所創作的一部傳奇,是中國“古典四大名劇”之一,也是戲劇史上永恒的經典之一?!堕L生殿》中“釵盒”“霓裳羽衣”等意象多次出現,推動著故事情節的發展。而李楊兩人感天動地的坎坷愛情,也令人動容。
“釵盒”是《長生殿》在全篇的一個較為核心的象征,是唐太宗與楊玉環兩人愛情的象征。在劇情開始不久,唐太宗以金釵鈿盒為信物和楊玉環信守終身,“特攜得金釵、鈿盒在此,與卿定情?!备琴x予釵盒美好誓言,“愿似他并翅交飛,牢扣同心結合歡。”而在最后部分,釵盒的出現又升華了兩人生生世世不離不棄的動人感情,“同心鈿盒今再聯,雙飛重對釵頭燕?!眱扇擞指髯阅冒雮€釵盒在月宮見面,“收拾釵盒舊情緣。”釵盒的重合也代表著兩人感情的真正重逢。而在《長生殿》中間的部分,金釵、鈿盒出現八次多。幾乎在每個緊要關頭與環節,都有金釵這個信物的出現。如楊玉環自縊前,吩咐高力士把釵盒拿去和她一起殉葬,因為是皇上定情所賜。作品借釵盒的聚散來比喻兩人愛情的悲歡離合,從中也透露出其愛情的曲折,為后面寫兩人生離死別埋下伏筆。
(1)此意象是唐明皇和楊玉環兩人感情進一步升華的產物。第七出《制譜》,楊玉環被復召進宮后,兩人可謂是小別勝新歡,楊玉環制譜給唐明皇聽,唐明皇便道“好個‘霓裳羽衣!’非虛假,果合伴天香桂花。覷仙資、想前身原是月中娃?!边@是“霓裳羽衣”第一次出現,它代表著兩人感情的結晶,也是兩人感情升溫的催化劑。
(2)“霓裳羽衣”也是楊玉環靠自身才藝艷壓梅妃、重得唐明皇歡心的重要法寶。第九出《舞盤》“妃子誕辰,特設宴在長生殿中,與他稱慶,并奏《霓裳》新曲。”最后的效果當然非常成功,唐明皇直呼“妙哉,舞也!逸態橫生,濃姿百出?!备菍Ⅷx鴦萬金錦、麗水紫磨金和瑞龍腦八寶錦香囊解來給楊玉環跳舞,借此助興。作者除了描寫當時為楊玉環慶賀誕辰時極盡華麗浮美的場面,還通過描寫兩人對話表現出甜蜜之感,為后來兩人愛情的纏綿悱惻作鋪墊。雖說“霓裳羽衣”出自天界,但流傳在人間的歌舞卻是經由二人的改編,是愛情的結晶與情感的紐帶,也正因精神與心靈上的契合,他們才成為真正的知音,最終能夠生死相守。
(3)“霓裳羽衣”也象征了那段時期的兵荒馬亂。慶楊貴妃誕辰之時,李龜年領梨園子弟奏霓裳羽衣以助興,后眾人“重低顙,山呼萬歲拜君王。”全然一個歌舞太平之景象。唐為討妃子歡心、升溫兩人的感情,不惜費人力物力大辦慶生宴飲。直到最后,安祿山起兵后愈發囂張,直至長安,于凝碧池上令梨園子弟奏樂?!芭f日霓裳,重按歌遍?!薄澳奚延鹨隆币矞S為了安祿山等叛軍的笑談。“臣想天寶皇帝,不知費了多少心力,教成此曲,今日卻流與主上受用。”物是人非,此“霓裳羽衣”鮮明直白的嘲諷了唐明皇因沉于尋歡享樂和男女之愛而不理朝政的行為。
唐明皇無法阻止群臣將罪責加于楊貴妃身上,更無法保護她,只能順于大勢,忍痛賜死楊貴妃,“霓裳羽衣”也隨之飄零流落。但這種悲劇卻并不僅是兩個人的悲劇,在這種看似悲嘆愛情悲劇的背后,還深藏著作者對王朝命運的擔憂與反思,這也是“霓裳羽衣”最大的一個意象內涵。
《長生殿》從敘事上可以分為以下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實,側重寫兩人在愛情上的坎坷悲劇;第二部分是虛,重寫兩人愛情的偉大,天人兩隔不相分離。
《長生殿》以兩人的愛情故事為主要線索,作者用許多筆墨細致地描寫了兩人的愛情,借場景、動作及對話來表現兩人用情之深。作品從歷史人物入手,取材自白居易的《長恨歌》與白樸的《梧桐雨》,進行了一系列具有浪漫主義風格的創作和改編。在洪昇看來,這段情堅貞不渝,超越了時空的限制,達到了感天動地的地步。
但洪昇并沒有一開始就寫兩人愛情的堅貞純粹,而是娓娓道來、循序漸進。
開頭先是借唐明皇之口說明了其“寄情聲色”的情況,“昨見宮女楊玉環,德性溫和,豐姿秀麗?!碧泼骰室婚_始只是被楊玉環的美麗的外表所吸引,進而納其為貴妃,從此兩人過上了卿卿我我,你儂我儂的幸福日子。后唐明皇垂涎不愛鉛華之美的虢國夫人而與其發生了關系,這也成為李楊兩人之間感情磨合路上的一個插曲。在兩人分離期間,有內監說“后宮傳催排膳伺候?!币蛱泼骰市睦镎胫鴹钣癍h,聽到“后宮”一詞更是氣不打一處來,于是罰此內監一百大板;后有內監“請萬歲爺聽賞梨園新樂”,唐明皇并無心情,又罰一百大板。這兩處描寫,表明唐太宗對楊貴妃的依賴與不舍,將唐太宗對楊玉環的想念表現得更加有張力。
后楊玉環被復召進宮,兩人又如膠似漆,先是楊制譜《霓裳羽衣》贏得唐明皇贊賞,后唐明皇為討楊歡心,不惜大費人力物力,派人從海南和重慶進貢荔枝。前面這些甜蜜而略荒誕的情節,也為后來馬嵬坡事件之后兩人愛情的性質變化作了鋪墊。
由于唐明皇日夜沉迷楊玉環之“溫柔鄉”,無暇顧及朝政,任用叛軍安祿山和楊貴妃哥哥楊國忠,后來的馬嵬坡事件也就釀成了李楊兩人的愛情悲劇。《長生殿》的后半部分在持續推進兩人愛情的同時,也進一步地將他們的愛情升華到了至幻至美的境界。首先,作品奠定了哀傷的情感基調,細致描寫唐明皇賜死楊玉環之后內心的掙扎與痛苦,深入到他內心對愛妃的不舍與思念,進而突出他在愛情上的堅貞,“我獨在人間,委實的不愿生”,“惟只愿速離塵埃,早赴泉臺,和尹地中將連理栽”。楊玉環也生得為愛而癡,“位縱在神仙列,夢不離唐宮闕。千迥萬轉情難變”,“倘得情絲再續,情愿謫下仙班”。而與此同時,在愛情與權勢的矛盾下,兩人愛情的問題也得以緩和,他們犧牲了權與位,擺脫了從前百受束縛的位置和混雜繁亂的朝政,更是反省了這段坎坷的愛情經歷。“此乃朕之不明,以致于此”,“罪孽沉重”。短短幾個字深刻道出了兩人內心的悔悟。最后兩人相聚,“舊《霓裳》,新翻弄。唱與知音心自懂,要使情留萬古無窮。”同時,《長生殿》又把社會和政治作為副線來豐富故事發展,刻畫人物形象。兩人愛情的發展作用于社會,而社會又反過來作用兩人的悲劇,發人深思。
唐太宗整日沉迷美人歌舞,不理朝政,“愿此生終老溫柔,白云仙鄉,”給了反叛者鉆空子的機會。為讓楊玉環高興,他又大封楊氏家族,導致楊國忠掌握大權。
另外,唐明皇為討好楊貴妃,竟昏庸到大費人力,讓涪海南兩道,每年都向朝廷進貢新鮮荔枝,卻并未考慮運輸途中的艱難,“巴得個到長安,只圖貴妃看一看。”“原來一個算命先生,踏死在此?!?勞民傷財,視百姓的生活與生命如糞土,這深入影響百姓生活的自私行為,激起了民憤,這種不容忽視的社會因素也成了兩人愛情悲劇的催化劑。
整部劇語言細膩又富于浪漫色彩。作者巧用前人詩句,卻無堆砌辭藻的嫌疑。如作者在寫兩人定情之時,在尾聲化用前人詩:“始是新承恩澤時(白居易)”;“年年歲歲樂于斯(趙彥昭)”來表現兩人定情之好;再如,在寫使臣急匆匆為進貢楊玉環喜愛的荔枝而趕路時,尾聲將前人詩巧妙拼湊,“驛騎鞭聲砉流電(李郢),無人知是荔枝來(杜牧)?!毙性屏魉~句柔美,如渾然天成。
寫到兩人情意正濃時,借貴妃姐妹偷窺視角,將楊玉環亭亭玉體刻畫的非常到位,“宛似浮波菡萏,含露弄嬌輝”。
作者洪昇一方面借唐楊兩人慶生共浴、恩恩愛愛,表達甜蜜愛情,同時又不忘寫安祿山等叛軍反叛,看似兩出之間無明顯關聯,實則通過寫唐明皇因迷戀楊貴妃,不理朝政,所以給了安祿山反叛的機會,對比鮮明。這邊“玉樓天半起笙歌”,而那邊安祿山卻已經起兵造反,勢不可擋了。以唐明皇的歡心設宴和安祿山造反作對比,使故事內容層層推進,緊鑼密鼓,扣人心弦。
《長生殿》作為戲劇史上的瑰寶,它其中的許多內涵都值得人們深入挖掘。通過閱讀《長生殿》,我們不僅嘆服其中細膩的語言、細節的刻畫、優美的文辭和音韻,更是被洪昇所創作的帝妃的愛情故事所感動。兩人的愛情超越了時空,化為永恒,成為一段傳奇的“帝妃戀”,這種追求專一、至死不渝的愛情在現實中擺脫不了破滅的命運,洪昇就讓其在超現實的仙界里復生。兩人的愛情依附于當時的政治,卻最終超越了政治和當時的時代,并得以“終成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