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論龍文化轉型的契機和動力
——以中日兩國龍文化為例

2019-11-13 07:58:23鐵軍
海外文摘·藝術 2019年12期
關鍵詞:信仰文化

鐵軍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 日語學院,北京 100024)

民俗是民眾生活的精神依托和日常生活的程序,在漫長的歷史中,社會變革的發生會不可避免地沖擊舊民俗,破壞舊有的信仰和程序。在中日兩個社會制度完全不同的國家里,這一點表現出鮮明的特征。龍信仰作為兩國歷史上文化交流的見證,至今仍存在于兩國民眾的生活中。但是,不同的歷史進程和社會制度、意識形態,導致了兩國的龍文化傳承的不同走向,鮮明地體現在國家的價值取向上。

1 社會變革帶來的轉型契機

起源自中國的龍文化,有著6000年以上的歷史,傳入日本后,也經歷了2000多年歲月滄桑,在日本社會,特別是在農業區域獲得了廣泛信仰。1911年中國爆發了辛亥革命,推倒了滿清王朝,將“真龍天子”拉下寶座。然而,象征皇權的龍與作為掌管雨水的農業守護神的龍在人們心目中,是截然分開的,龍文化體系并沒有因為這場革命受到致命的沖擊。這是由于中國的龍在幾千年來的發展過程中,曾有過幾種不同的起源和發展方向,形成了幾種不同的社會功能。基于功能上的不同,中國人在社會實踐中,一直將象征皇權的龍與農業的守護神的龍區別對待。所以,封建王朝的崩潰,并沒有帶來整個龍文化體系的解體,道教、佛教的龍作為守護神一直存活在民眾心中。

1949年新中國成立,進行了社會主義革命,滌蕩了舊社會封建主義的污泥濁水,破除迷信,崇尚科學,建立了新的價值觀體系。在包括農業現代化的國家建設中,提倡科學,興修農業基礎水利設施,科學種田,不再迷信龍王,不再向龍王祈求風調雨順,在人們心目中,龍的影響力逐漸弱化。傳統的司水神靈,作為迷信,站到了社會主流價值觀的對立面,其傳統社會功能淡化,社會基礎大大縮小。

到了上世紀80年代,迎來了中國國內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入,世界形勢也發生變化,中華民族的奮起、騰飛在全世界華人中成為共識。中國人迫切需要一個所有中華子孫都可以接受的信仰。香港歌手率先唱起“龍的傳人”把全世界華人的心聚合在一起,沉睡了許久的龍文化迎來了新生的契機。“龍的傳人”這一象征性意義的提法,使龍獲得了一個新的身份,登上了國家政治舞臺,超越了舊社會任何時期對龍的定義,“中國龍”也逐漸成為世界對中國的稱呼。

歷史上,多民族、多區域、多宗教、多種族帶來的多重價值觀,使得中華民族被稱為一盤散沙,人民飽受帝國主義侵略和侮辱。而今,“龍的傳人”這一稱呼的提出,尊重了歷史傳統,在全國眾多民族中獲得共鳴,也受到全世界廣大華人的贊同,成為振興中華的響亮口號。在這一響亮口號下,中華民族團結起來,擰成了一股繩。這種凝聚效果,讓人們感到曾經淡漠的中國龍信仰又一次復蘇。這是一種在傳統文化基礎上的文化創新,是對龍文化內涵進行新的詮釋后建立起的新信仰。

進入21世紀,中國的政治影響逐步增強,經濟大跨步向前邁進,人民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城市化被提到國家發展戰略的高度。不言而喻,所謂城市化也并不是農民上樓這么簡單,提高民眾素質,提升包括傳統文化在內的文化軟實力的需求迫切地擺在國人面前。就這樣,歷史悠久、內涵豐富的龍文化,又迎來了一個新的契機。同時,龍文化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內容,必須契合新時代的要求,其創新轉型成為必須面對的關鍵性課題。

那么,日本的狀況是怎樣的呢?日本社會在經歷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迎來了恢復、發展的時期。就意識形態而言,日本從以天皇為頂點的帝國主義、軍國主義向美國主導的西方式民主社會過渡。在社會政治體制層面,和戰前有很大的區別,實施政教分離、頒布新憲法、思想信仰自由受到保護,實施了不少信仰方面的改革。而在農業領域,龍神信仰并沒有受到大的觸動,繼續保存下來。上世紀50年代,農村的司水龍神在工業化、城市化的浪潮中,與進城務工人員一起移入城市,農村的司水龍神信仰也一同被帶入城市生活,成為形成城市傳統民俗的一個重要要素。

今天的日本城鎮民眾祭祀龍神的目的,隨著城市的生存環境、業態的變化而悄然發生嬗變。對于脫離了農業業態的城里人而言,雨水更多地與出行,生活舒適度等聯系在一起。 另一方面,他們又認可龍神帶來的“利益”,對雨水的需求雖然不像農民那樣直接,但是他們認可“五谷豐登”與“國泰民安”的相關關系,使得龍神在日本現代化、城鎮化浪潮中沒有被摒棄,這一點可以看作是農耕社會影響的殘留。可以認為,龍神信仰在日本,依然有著相當深厚的社會基礎。在城市里,原有的龍神信仰與來自農村的司水龍神自然地結合為一體,基本的文化內核沒有崩潰,其意義被進一步引申、泛化,可以看作是一種文化轉型。

必須指出,日本的大城市與農業區域的小城鎮,社會發展不平衡,龍神信仰狀況也不同、差異較大。農業區域雖然大多實現了城鎮化或是達到了與城市相同的物質生活水平,但是業態沒有發生變化,一年的雨水多少對于農民來說至關重要,傳統的司水龍神依然是重要的精神支柱,龍神信仰基本保持著傳統形式。農村的年輕人,雖然接受了現代教育,學習了科學知識,但他們中不少人離開鄉土,進入大城市,所學的科學知識不足以影響家鄉的傳統龍神信仰。

總體而言,戰后,日本人認識到保存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國家層面有立法,民間有措施,做了不少努力。不僅限于龍文化,在各地,凡屬于當地的代表性民俗文化,大都成為振興當地經濟的影子推手被保護和發揚。在城鎮化成為國家整體發展趨勢的背景下,城市型生活成為日本人的主流生活方式,來自農村的龍神傳統司水功能出現淡化,而現代化、工業化帶來的城鎮化促使司水龍神與城市龍神信仰相結合,成為城市民眾生活的保護神。一方面體現了司水龍神的影響之深厚廣大,另一方面也說明龍神在日本人心目中仍是受歡迎的神靈。

綜上所述,社會變革催生新的需求,抓住契機,適應這一需求,是包括龍文化在內的傳統民俗繼續生存、傳承下去的重要條件。在中國,雖然也有農村司水龍王如何進入城市文化的問題,現代化、城鎮化無疑也是一種轉型契機。但是,龍文化的多源性使城市民俗早就有龍王爺的身影,沒有太多的障礙。可以說,龍文化經受了激烈的社會變革,剔除了糟粕,解決了與主流意識形態的沖突,上升到了國家政治層面,找到了新的用武之地,這才是更重要的。日本戰后的現代化、城鎮化以及相應的一系列社會變革,成為傳統文化轉型的契機,不需要特別解決意識形態方面的問題。日本的原始龍神信仰的傳承,并沒有來自意識形態的障礙,沒有被觸及到內核,轉型表現為在社會變革中的悄然嬗變,龍文化如此,其他民俗文化也如此。日本的部分農業區域以及一些小城鎮,在社會變革中沒有失去鄉土,維持了原始龍神信仰的文化內核,而多數脫離了農業業態的中大城市,在結果上看來雖然較為保守,但仍可以說抓住了契機,契合社會需求,在不失文化內核的情況下實現了某種程度的轉型,可以說,適者生存這一道理也適用于傳統民俗文化的傳承。

2 龍文化創新轉型的驅動力和對策

中國龍本身就是有著多源性的神靈,針對龍,有著諸多的解釋,有道教系統的龍、佛教系統的龍、帝王化身的龍、民間俗信的龍等,各有不同的形態和功能。所有這一切,都為后人活用龍文化奠定了基礎。在社會發展中,有不少傳統文化的糟粕不適應發展而被社會拋棄,曾被頂禮膜拜的司水龍王信仰的弱化和象征封建皇權的龍被趕下歷史舞臺就是典型的例子。

上世紀50年代,中國流傳過這樣的民謠:

天上沒有玉皇,

海里沒有龍王。

我就是玉皇,

我就是龍王。

喝令三山五岳開道,

我來了!

新中國成立后,提倡破除迷信,科學種田,人們開始以這種眼光看待自古以來被崇拜的玉皇和龍王。那時的龍王,已經失去了昔日的威風,龍王廟還在但少有人參拜,龍王與人們生活的距離被拉遠,主要出現在神話故事里。一些老人們對龍王依舊信仰,但也只能深深地埋在心底,默默地祈禱。年輕人在老人講述的故事、往事中,對龍王有不完整的了解,但因感到與學校教授的東西完全不同,在心中結成難解的疑團。當老人作古,年輕人成為父母時,又把這些碎片化的東西傳給孩子。信仰者對龍的存在深信不疑,相信龍可以帶來風調雨順;淺層次信仰者在信與不信之間徘徊,屬于臨時抱佛腳式的人;不信仰者大多屬于無神論者,他們只接受龍文化的歷史,可以科學地揭示龍作為神靈是如何產生的。如此,曾經為人們帶來風調雨順的龍王,由信仰者、淺層次信仰者、不信仰者組成的“龍的傳人”傳承至今。傳承龍文化的重任落在了這三種不同的“傳人”肩上。

我國憲法明文規定:保障信仰自由。傳統的信仰,如佛教、道教、以及其他宗教在與時俱進的口號下,掌握時代脈搏,不斷進行轉型、創新,在新社會找到了共生、共存的道路。當然,也有一些社會組織,披著宗教信仰自由的外衣,與新社會作對,不能與新社會共生、共存,作為反動會道門、邪教被取締。一些舊社會的民俗信仰,與新社會的主流價值觀難以共生、共存,自身也不具備促使自己變革、與新社會共生的條件,作為舊時代的污泥濁水退出了歷史舞臺。

傳統文化有多種分類。從傳承的角度來看,存在著技藝類和信仰類的不同。技藝類如前所述,需要解決誰來教、誰來學的問題。在政策的強力推動下,并不是太難的問題。

改革開放后,國內、國際形勢發生巨大變化,龍這個起源于神話的神靈,地位也發生了顯著變化,轉而成為唯一登上新中國政治舞臺的“迷信”。對龍做迷信的定位,是根據它產生的時代和當時的社會角色和功能;在國家政治上接納龍,是因為龍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以及全國大多數民族都有龍崇拜的歷史,也是出于加強各民族凝聚力的需要。總之,在現今科學至上的社會里,仍認可龍的地位,是當前中國政治的需要。

龍文化產生于中華大地,傳統上的龍有多種形態,龍以司水龍王、守護神為主要功能。舊社會農民們向上天乞求恩惠——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祛禍禳災,這就是傳統中國人的福觀。中國人的人生目的圍繞著一個“福”,為了求得這個“福”,多少代人不知費盡多少辛勞。傳承龍文化,符合民眾的祈福心理,成為廣大民眾奮進的動力。

今天,龍在社會中的傳統功能已經衰微,被新的龍文化取而代之。新的龍文化中,剔除皇權象征等舊時代的糟粕,弱化守護神、司水龍王等不科學成分,發揮了其積極向上的正面功能,迎合了中國社會的需要。

周彩伶在其論文〈切握民間信仰存在的合理內核〉中指出:

“民間信仰形成的對同一神明的膜拜,對同一文化的認同,使得民間信仰具有很強的感召力、凝聚力和向心力。它影響著人們的精神生活,在價值取向、道德教化、實現社會整合等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

這就是龍文化在現今中國社會存在的價值,也是我們傳承龍文化的目的,自然也是龍文化繼續生存的理由。

龍文化在今天還隨處可見其蹤影,這是我們一步一步傳承到今天的結果。然而,今天這種傳承模式——在無神論為主流價值觀的社會里“傳承”原始時代的神靈是極有意義的創新。它不同于以往任何時代的傳承,已經超越了認祖歸宗、弄清我是誰、我的根在哪里、把龍崇拜留給子孫萬代等傳統意義的認知,而是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的古為今用。以下幾個條件,有利于對龍文化進行創新、轉型和傳承。

(1)龍文化在中國屬于土著原生文化,中國是龍文化的故鄉,大多數民族具有龍信仰,擁有構成龍文化體系的多重基因。

(2)龍文化本身具有的多樣性。不同的時代、地域造就了不同體系的龍。中國人認知的龍是這幾種不同體系龍文化的集合體。根據需要,有分有合,有取有舍。

(3)龍的守護神本質。向善傾向、守護平安幸福、契合了中國人的精神需求。

(4)革命性的社會變革。辛亥革命使象征皇權的龍從政治舞臺消失。新中國成立后建立起唯物主義、無神論的主流價值觀,剔除了舊時代龍王爺的形象。中國迎來了新的歷史機遇,中國的改革開放、振興中華的大形勢使龍登上政治舞臺。

由于具備了這幾個必須條件,中國的龍文化獲得轉型的驅動力,又一次獲得了新的生命。

作為對比,再考察一下鄰國日本。由于國家社會體制的不同,在日本的教育體系中,并沒有強力推行過類似中國這種無神論和反迷信教育。即便如此,日本人還是在成長過程和社會實踐過程中,體會到科學與信仰的不可調節的矛盾,每一個人都在這種矛盾中進行一番掙扎后,建立起自己的信仰傾向。總之,日本的傳統文化也面臨著轉型的壓力,即如何在價值觀多元化的社會環境里生存下去的壓力。現代日本人對傳統文化的認可與否,更多是根據自己實際生存的需要。當傳統習俗與現代社會發生碰撞時,多數人并不積極地支持或摒棄哪一方,而是根據事物發展的結果去順應。在城市化初期,人們拋棄農村生活,大舉涌入城市,導致農業衰敗,農村欠缺發展動力。而到了21世紀,日本人在經歷了上世紀90年代的泡沫經濟崩潰、生產停滯不前,社會矛盾凸顯等社會問題后,又開始懷念農村的慢節奏生活,一度淡漠的鄉愁又在思緒中萌生。由于日本整體的產業結構已經定型,沒有導致人們大規模返鄉務農,但是原生態的生活環境、文化傳統、樸實無華的人際關系又成為人們追求的夢。

然而,眼前的事實是,現代人的價值觀已經發生很大變化,進入現代社會的日本人不可能倒退回農業社會,也不可能把農耕時代的所有傳統習俗、生活習慣移植到城市生活中來。同時,提高文化軟實力,保存日本文化之根,撫慰鄉愁又是一個實實在在的需求,這有關于日本人為何是日本人的問題。所以,現代人的價值觀要求包括龍神信仰的傳統習俗順應時代,為了適應現代社會而變化發展,這就是日本龍文化轉型的主要驅動力。

日本龍文化與現今社會主流價值觀之間沒有發生沖突,是日本進行相對原汁原味的傳承的重要條件。但是,從人類社會發展的角度來看,社會進步觸及到傳統文化是早晚的事情,說不定也會發生“順者昌逆者亡”的情況。在當今日本,包括龍文化在內的傳統文化要生存下去,其自身必須解決以下幾個問題。

(1)不與現代社會秩序發生正面沖突。(在法律、道德允許的框架內)

(2)在現代社會中發揮積極的功能。(傳統文化教育、維持社會安定、娛人)

(3)需要確立恰當的存在方式。(保留鄉土環境、進入博物館、作為教科書內容、成立社會組織)

傳承的需求推動文化轉型。古代迷信進入現代社會,轉變為信俗,娛神向著娛人化(包括對古代傳統的興趣、懷念、歷史學習)的轉變是歷史潮流。在娛人中,祭祀活動的基本形式和內容得到傳承,人們的懷舊心理、對祖先的敬仰,使農村社會生活中曾經不可或缺的龍神祭祀習俗得以延續,并作為國家、民族的文化軟實力保留下來。在日本許多地方進行的傳承傳統的實踐——傳承園、展示館、博物館式的展示、宣傳或許就是他們解決傳統與現代矛盾的理想模式。

3 建立新的龍文化傳承模式的嘗試

古代的龍王祭祀活動是表達人對神的敬意和乞求的儀式,其傳承的基本路徑是由娛神為主到娛神兼顧娛人,在經過很長的一段時間后,最后將達到完全的娛人。總之,從長遠社會發展的角度來看,龍文化的傳承將經歷三個階段。即:

(1)迷信、愚昧的娛神,在娛神中達到娛人的效果。

(2)向科學、理性過渡,娛神功能衰退、娛人化成為主要趨勢。

(3)走向徹底的、理性的文化傳承,建立新的信仰體系,實現文化轉型,契合社會需求。以靜態、動態博物館式的展示,做到完全的教育化、娛人化。

以中國為例,通過思想的革命,使愚昧的娛神向理性娛人的過渡進程得以加速,而最終的徹底的理性文化傳承,則是目前可以預知的接近理想的狀態。

在中國,提倡無神論,以此作為社會意識形態的主流,系統化的龍王迷信,實質上在大部分農業地帶已經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農田水利化和科學種田。雖然還有祭拜龍王的活動,還不能完全否認龍王信仰在許多人心目中的地位,但是,傳承文化傳統的目的占主要成分。河北省趙縣的龍牌會,北京懷柔渤海所在地區的祭龍王乞雨活動還保留著基本形態,但是人們參與活動的動機并不單一。一方面是出于對龍王的信仰,對龍王的靈驗依然抱有虔誠的信仰,可以理解為是幾千年來龍王信仰的延續。而另一方面是出自于保存、傳承傳統文化的自覺和對本地傳統文化的高度熱愛,屬于科學時代有識者的理性行為。當然,這兩種動機并立,并且或許還會在同一個人的頭腦中“并立”。本來是相互對立、互不相容的兩種動機之所以得以“并立”,主要是國家對民俗信仰的政策尺度相對寬松,同時,大力提倡傳承傳統文化的政策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因此,中國的龍文化實現了由舊時代到新時代的跨越,并將逐步完成文化轉型。

從唯物主義的角度來看,龍王的祭拜活動雖然帶有舊時代遺留下的迷信色彩,但是它在中國農村社會由來已久,不談龍王,就無法談及傳統農業社會的傳統文化和歷史。何況在現實中,很難將祭拜龍王活動中表現出的信仰與傳承傳統文化的熱情割裂開來。但是,隨著科學、教育的普及,人們會逐漸走出對龍王的盲目崇信,逐步將著眼點移到科學的、理性的文化傳承上來。可以說,娛神、娛人都是出于追求“利益”的需要。不過,二者的出發點不同。娛神是出于愚昧,通過讓神喜悅來獲得所求之物;而娛人則是迎合現代人的情趣志向,出于理智,通過讓人們參與傳統文化活動,回顧歷史,提高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對根的認同。當然,停滯在這個層次上,還談不上擺脫了復舊、復古的理念,還不是終點。在21世紀的今天,中國人通過對古代傳統文化的認同,獲得的應該是追求國家興盛、人民幸福、加強民族凝聚力和作為中華民族一員自豪感的效果,最終,形成推動民族復興、國家統一的動力。這就是中國新時代龍文化應具有的信仰內核,唯有它才能引導中國龍文化的傳承,成為龍文化的主要內容,使龍文化緊密契合于現代社會發展的需求。

日本人的信仰與日本發達的科技并不同步。日本龍文化的傳承仍以傳統信仰為基礎,雖然會有一些形式上的翻新,傳統的信仰內核尚未失去。日本水稻種植地區的農民們,雖然自古以來就建造蓄水池,開挖渠道,在興修水利上顯示了不少智慧,但沒有改變依靠降雨的現狀。他們在因襲中,一味固守著傳統,并不想弄清楚降雨與祭祀龍神之間的因果關系,幾乎是同時走著科學種田(化肥、農藥、機械化、水利化)和龍神崇拜這兩條路。加之,社會上也沒有一種動力促使他們拋棄對龍神的傳統信仰。

在城市里,接受了現代科學教育的新一代,對龍王的功能開始有了懷疑,人們只是作為遙遠時代的民俗來接受龍文化相關的活動,懷著看熱鬧心態,體驗一下與現代文化不同的傳統文化祭典。可以說,日本的龍文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受到社會變革和現代科學教育的沖擊,同其他古代文化一起,呈現出衰落勢頭,同時還隨著城市化浪潮進入城市,與城市的龍神信仰合體,成為城市文化的一部分。進入城市的龍文化遇到不同的受眾,同時,為了契合現代城市生活的需求,舊時代傳續下來的龍神信仰有了一些形式翻新,但城市生活的特點使龍神信仰基本限定在守護神這一傳統功能上,沒有更進一步的需求和創新動力。部分地區的龍文化活動,譬如舞龍活動實現了本土化,但仍然繼承了傳統龍文化的內核。因此,可以認為,日本的龍文化傳承有自己的特色,走的是一條有別于中國的龍文化傳承的道路。

日本傳統龍文化的內核,在社會變革中沒有受到大的沖擊。日本特殊的自然地理狀況,使得現代農業模式的水資源仍很大程度上依賴降雨,農民們通過水庫、蓄水池保證了農業灌溉用水,扎根于他們思想深處的龍神保障降雨的觀念仍未變,因而缺乏文化轉型的推動力。另一方面,科學、教育的普及,雖然使龍神信仰發生弱化傾向,但是傳統的農村社會仍在持續龍祭活動。與中國相比,日本的龍文化在以下三點上存在短板。

(1)龍文化的外來屬性,導致其不具備從雛形到成熟的整套體系,不具備由許多支系最終聚成主體這樣一個文化形成模式,即文化基因有所欠缺。

(2)前項(1)導致日本龍文化的形式和內涵不足,無法應對激烈的社會變革的要求進行創新,在社會尚能提供適宜生存的環境時則存,否之則衰。

(3)沒有來自現代社會的內容實質上的創新需求。觀念創新是一切創新的重要前提,而前項(1)和(2)導致這一領域本來就缺乏觀念創新的推動力,加之日本文化、日本社會的保守性,觀念創新的任務就更為艱巨。

農村的龍文化在轉變為城市文化時,為了打破傳統的束縛,契合新的城市生活,需要觀念創新。日本在城市化浪潮中,將龍文化從農村帶入城市,進行了不少嘗試,實現了一定的角色轉變,使其成為城市新民俗的一部分,但在本質上,仍難以形成超越祈福、禳災功能的新的信仰。龍神的角色轉變,或許可以稱為一種創新,就日本而言,大概就是龍信仰的終結狀態了。

而在中國,這種程度的角色轉變還顯保守,并非新世紀中國的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發展之所需,難以順應科學社會的更高要求。與日本相比,如前所述,中國近現代的激烈社會變革,將舊面孔的龍王爺作為迷信破除,將自稱“真龍天子”的皇帝趕下歷史舞臺,而創新后的新面孔的龍,則被賦予新的生命力,在新時代發揮其獨特的社會功能。現代中國的龍文化活動,如龍王祭祀、龍燈等,只是作為民俗文化的外在形式的傳承,人們對龍的態度最終必將由迷信轉向科學和理性。

4 結語

中國龍文化產生于原始時代,歷經幾千年一直持續至今。在古代中日文化交流中,作為農業社會的重要神靈,龍文化傳入日本,成為流傳廣泛的信仰。在城市化的浪潮中,中日兩國的龍文化都面臨文化轉型這一歷史契機,如何抓住契機,使龍文化進入新時代并發揮作用,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重任。在繼承傳統、使之為現代社會服務這一點上,中日間有相類似的認識,相互對比、借鑒兩國不同的做法,或許可以找出一條更有效的傳承之路。

注釋

①“利益”一詞來自佛教,表示來自神佛的利與福,現多意為“好處”。

猜你喜歡
信仰文化
文化與人
中國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18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橋(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國潮熱”下的文化自信
金橋(2022年1期)2022-02-12 01:37:04
與信仰同行
黃河之聲(2021年19期)2021-02-24 03:27:46
信仰之光
心聲歌刊(2021年6期)2021-02-16 01:12:34
信仰
心聲歌刊(2019年1期)2019-05-09 03:21:26
論信仰
當代陜西(2019年6期)2019-04-17 05:03:50
鐵的信仰
誰遠誰近?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人妻丰满熟妇αv无码| 久久国产成人精品国产成人亚洲| 久久精品亚洲专区| 免费一极毛片| 国产福利免费观看| 婷婷激情五月网| 熟妇无码人妻| 亚洲男人天堂久久| 亚洲中文字幕国产av| 91视频99| 日本午夜影院| 欧美日韩激情在线| 国产黄色视频综合| 国产精品区网红主播在线观看| 欧美一区二区精品久久久| 久久久噜噜噜| 香蕉色综合| 台湾AV国片精品女同性| 国产日韩精品欧美一区灰| 久久婷婷色综合老司机| 免费在线成人网| 国产成人精品2021欧美日韩| 国产精品网曝门免费视频| aa级毛片毛片免费观看久| 在线观看欧美国产| 精品国产福利在线| 日本爱爱精品一区二区| 超薄丝袜足j国产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夜色91| 欧美性猛交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传媒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人人澡人人爽欧美一区| 欧美区一区二区三| 日本91在线| 又大又硬又爽免费视频| 国模极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福利2021最新在线观看| 日韩毛片免费视频|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妇女| 亚洲人成成无码网WWW| 99视频精品全国免费品| 国产成人综合网| 国产超碰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精品不卡| 日韩在线影院| 精品偷拍一区二区| 91国内在线观看| aⅴ免费在线观看| 欧美国产综合色视频| 国产成人免费视频精品一区二区| 最新亚洲人成无码网站欣赏网 | 中文字幕人成乱码熟女免费| 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爽人人添| 永久免费无码成人网站| 91麻豆精品国产高清在线|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不卡 | 国产经典三级在线| 福利在线不卡一区| 精品国产网| 亚洲欧美精品日韩欧美| 亚洲国产看片基地久久1024| 亚洲日韩精品欧美中文字幕 | 久久国产精品电影| 97青草最新免费精品视频| 成人韩免费网站| 色欲色欲久久综合网| 国产欧美中文字幕| 天堂成人av| 一本大道视频精品人妻 | 啦啦啦网站在线观看a毛片| 国产日韩欧美黄色片免费观看| 国产青榴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77美色| 国产日韩久久久久无码精品| 国产99视频免费精品是看6| 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热门精品| 亚洲最猛黑人xxxx黑人猛交| 国产原创自拍不卡第一页| 青草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精品午夜在线播放| 福利小视频在线播放|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6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