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飛
(北京京劇院黨群工作部,北京 100086)
初夏的北京,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順利召開,此次文明盛會為亞洲文明交流提供了寬廣的平臺,凝聚了亞洲智慧與亞洲共識。它是亞洲文化交流與亞洲人民大聯歡的人文盛世。激發亞洲人民對亞洲“和而不同”文化的共鳴點,促進維護亞洲文明多樣性。面對人類文明何去何從的“時代之問”,習主席的主旨演講中“璀璨的亞洲文明,為世界文明發展史書寫了濃墨重彩的篇章,人類文明因亞洲而更加絢麗多姿”“面向未來,我們應該把握大勢、順應潮流,努力把亞洲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變成現實”等話語深刻地做出了回答,充分發揚了中華“和而不同”的優秀傳統,彰顯了中國的家國情懷與大國擔當,集中反映了亞洲各國人民的共同心聲,產生強烈共鳴,為亞洲文明發展指明了前進的方向,對共創亞洲美好未來和推進構建文明多樣的和諧世界具有重要意義。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人類的發展離不開多元文明共生并進。在歷史的長河中,絢爛文明之間百花爭艷,在矛盾與摩擦中并肩前行,共同發展,促成了一部波瀾壯闊、激蕩人心的人類文明發展史。亞洲作為世界文明的重要發祥地,眾多古老的文明在這里孕育,黃河和長江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以及東南亞等地區孕育的歷史與文明彼此交相輝映、相得益彰,為人類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正所謂“獨腳難行,孤掌難鳴”習主席鮮明地指出“文明只有姹紫嫣紅之別,但絕無高低優劣之分”。各國絢爛的文明之間存在差異與矛盾是必然的,這些矛盾并不可怕,正確認識矛盾、理性對待矛盾、用“和而不同”的觀點去處理矛盾,這些矛盾將變成人類文明發展的催化劑。所謂“文明沖突論”之所以發生,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有些人把自己的東西視為“普世價值”,采取一種“高高在上”的態度,這種認識是片面的、不可取的。如果人類文明變成單一乏味的某種特定模式,那這個世界就會變得單調失去色彩。人類文明要持續進步,需要各個國家共同努力,尊重差異與矛盾,包容普惠,尋找相互促進的共同點,實現互利共贏。
“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鑒,因互鑒而發展”中國作為亞洲的一個重要大國,見證了亞洲文明的興衰發展;作為一個文明古國,中國文明與不同文明開放交流,打破壁壘,形成了現在多彩的中華文明。張騫出使西域,推進漢夷之間的文化交融;玄奘西行取經,得到沿途各國人民的幫助;鄭和下西洋,實現了萬國朝貢壯舉;鑒真東渡日本,寫下“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絕于途”的佳話,這些都是中國與亞洲各文明交往互鑒的歷史見證。而清王朝實行閉關鎖國政策,致使中國與世隔絕,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縱觀歷史,各國文明的發展離不開交流與互鑒。在“和而不同”中共同進步不僅是國家與國家之間的需要,也是文明與文明之間的需要。
習近平主席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中指出:“我們應該以海納百川的寬廣胸懷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壘,以兼收并蓄的態度汲取其他文明的養分,促進亞洲文明在交流互鑒中共同前進。”中國作為亞洲文明古國,在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進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對外文化交流互鑒中,中國既是積極倡導者也是勇敢踐行者。“和羹之美,在于合異”和而不同的中華文明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斷交流互鑒中尋求智慧、汲取營養形成獨具特色的開放體系。當代中國,作為絢爛亞洲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正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擁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貢獻世界。我們堅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實行高水平的貿易和投資自由化政策,擴大了同各國各地區的利益匯合、互利共贏。本次亞洲文明對話,不僅貢獻推動文明進步的中國智慧,更為世界文明交融、和平相處作出了表率,展現了文明共進的無限可能與希望。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作為一場文化交流的國際盛宴,回應了“時代之問”的中國方案。中國倡導搭建互學互鑒、共同發展的平臺,充分彰顯中國促進文明發展的深邃思考和責任擔當,見證了中國為推進人類文明發展進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所做的不懈努力。作為大會標志的“文明之花”,按照亞洲地理位置的六個分區將標志設計成六瓣互動的花瓣狀圖形,并將抽象的人的形態融入其中,瓣瓣互動、手手相牽,寓意亞洲不同文明間交流對話,攜手共建命運共同體,標志中七種顏色像亞洲文明一樣絢麗多彩,正如亞洲文明對話大會標志包含的寓意: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對話,才能攜手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每一種文明都是人類創造之美。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相通的。作為亞洲文明古國的中國,深刻懂得“和而不同”的道理,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積淀中,我們中國人形成了“仁、義、禮、智、信”的道德追求,秉持兼善天下的情懷。在當下全球化逐漸深入的時代,面對文明交流這個永恒話題,中國以兼容并包的大國形象舉辦亞洲文明對話大會,我們既要讓本國文明更加生機勃勃,又要為他國文明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讓世界文明史更加絢麗多彩,推動各國加深文明對話,促進相互理解,增進友好感情,實現和諧進步,呈現“美美與共”的中國氣度,充分展示東方智慧和大國胸懷。
“謀大事者首重格局”,召開亞洲文明對話大會,中國勇于擔當歷史重任,堅持共同發展共同促進,讓文明之花開遍亞洲的每一個角落。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堅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堅持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堅持開放包容、互學互鑒”“堅持與時俱進、創新發展”四點主張,體現了中華民族對“和而不同”“和合共生”的獨到理解,表達了中國追求和平發展愿望的情懷與渴求。以亞洲文明大會為開端,各國攜起手來應對共同挑戰,開創亞洲更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