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正 李莉 衛曉婭
(平頂山學院,河南平頂山 467000)
隨著互聯網技術、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與融合,社會逐漸形成數字化、網絡化的信息空間。醫學領域紛繁復雜的知識信息包裹著整個醫學行業,信息素養對于醫學生而言就是一種知曉需要何種信息,進而對之積極獲取、分析和高效利用的能力。具體而言,醫學生的信息素養應該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醫學生需要具備一種信息意識。通俗而言,信息意識就是指個體對相關信息資源的敏感程度以及主動了解、獲取、掌握重要信息的主動程度,具備信息意識才能夠促使個體真正投入應用信息資源的行動之中,滿足自身工作崗位的需求。因此,隨著醫療工作的變化需求,醫學生需要主動獲取醫學信息,從中尋找能夠有效確定疾病、有效預防和治療疾病的重要資源,滿足提高自身醫學水平的需求。醫學知識的復雜化和巨量化,需要醫學生在信息意識的引導下提高搜集檢索醫療知識的效率,養成主動獲取、分析與應用醫學信息的習慣。
其次,醫學生需要具備一種信息能力。所謂信息能力也就是個體從包括生活、工作等各類型場所中搜尋、分析、處理與使用信息的一種能力。信息能力是醫學生信息素養的核心內容,在“互聯網+醫學教育”背景下,醫學生需要具備如下能力:第一,醫學生需要能夠熟練的應用互聯網與計算機,掌握使用醫學數據庫和電子病歷等現代醫學技術的能力;第二,醫學生需要了解各種相關醫學信息平臺,提高獲取醫學信息的廣度和效率,能夠在熟練應用上述硬件設備的基礎上搜集檢索、處理加工信息資源;第三,在浩如煙海的醫學資源中,醫學生能夠結合自身需要準確定位資源,并對獲取的信息作出科學評價,并對這些信息進行重組能夠成為新的醫學信息資源,滿足醫學實踐的需要。
最后,醫學生還需要具備一種信息道德。在信息的生產、傳播以及應用環節中,個體需要遵守信息道德的要求,自覺抵制不良信息的誘惑,不侵犯他人的知識產權,合理應用信息資源。對于醫學生而言,他們在從事醫學研究時需要杜絕抄襲行為,能夠有所創新,在進入工作崗位后,需要保護病人的隱私,將信息應用與職業道德合理的貫穿起來。
醫學生信息素養教育是當今時代不可避免的教育內容,這既是發展醫學領域的重要途徑,也是提高醫學生綜合素養的內在需求。具體而言,“互聯網+醫學教育”背景下積極開展醫學生信息素養教育具有以下幾點價值。
第一,其有利于推動現代醫學水平的飛速發展。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醫學領域逐漸邁向分子領域,研究內容趨向微觀化,加之醫學學科的精細化分類,造成醫學信息的內容不斷增加,醫學信息的傳播途徑也在科學技術的支撐下呈現多樣化特點。上述內容在促進醫學技術提升,更好的預防和治療疾病的同時,對醫生的個人素養提出了挑戰。醫學生將來需要面對更加廣泛的工作內容,更需要同各種復雜的疾病進行斗爭,他們只有具備信息素養,才可以勝任今后的崗位需求,緊跟醫學發展的前言,豐富自身的醫療知識和專業技能,從而為醫學領域的持續進步作出貢獻。
第二,其有利于醫學生養成與時俱進的醫學素養。眾所周知,醫學是一門逐漸發展的學科,醫學知識在現代科學技術的推動下加快了更新迭代的速度。傳統的醫學教育只能為學生傳授既定的醫學知識,醫學生無法僅憑在校期間的學習內容應對今后工作中的全部問題,解決所有的醫療疾病。通過培養醫學生的信息素養可以使他們形成與時俱進,不斷自我學習的能力,積極主動的借助互聯網關注國內外醫學前言,接受各種最新的醫學信息,保持視野的開闊。醫學生具備了信息素養也就具備了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夠有目的的學習和進步,成為一名新時代的優秀醫生。
第三,“互聯網+醫學教育”背景下醫學生信息素養教育也是培養創新醫學人才的重要手段。創新能力對于個體以及各個領域的發展而言具有深遠意義,而創新能力不會憑空出現,它需要建立在個體對豐富信息的學習和理解基礎之上。醫學生的信息素養教育可以強化醫學生對醫學信息的敏感程度,使他們結合自身的專業積極獨立搜集、分析和理解相關的信息資料,并在批判的分析中形成創新思維,能夠結合諸多優秀的醫學信息創造出屬于自己的醫學成果,時刻以理性思維看待醫學問題,實現自身綜合素養的提升,具備極高的創新水平,為今后進入工作崗位奠定堅實的基礎。
雖然信息素養教育十分重要,但是當前我國在該方面仍舊存在一些問題,阻礙了醫學生信息素養的提升。信息素養教育大多還存留在傳統課堂的教學模式上,學生只能憑借書本中的理論知識學習信息檢索、信息加工處理等內容,無法對信息素顏形成系統性的認識,造成教學效果不理想。同時,在信息素養教育中,部分教師注重學生的計算機操作能力以及信息化教學設計,并沒有為學生提供較多的醫學信息檢索數據庫和網站,導致一些學生只會利用百度等傳統的搜索網站尋找信息。除此之外,醫學生信息素養教育中還忽視了信息道德教育,這容易造成醫學生忽視患者隱私,做出與之職業道德相悖的行為,破壞醫學工作者的良好形象。因此,“互聯網+醫學教育”背景下如何有效開展醫學生信息素養教育還值得相關人員深入思考。
培養醫學生的信息素養離不開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的支持,對此,在當今信息化與網絡化的形勢下,教育機構應該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合理整合與安排教學計劃,在信息素養教育中突出層次性,實現醫學生信息素養的逐步提升。
筆者結合對該問題的思考,認為高校在大一學年,需要以培養醫學生的信息意識為主,也就是在開學伊始就為學生灌輸信息敏感度的意識,鼓勵學生積極前往校內的圖書館等場所認識到醫學信息的豐富性,激發他們的探索精神。之后兩年內,高校可以結合專業培養需要開設醫學信息學概論以及相關的信息技術課程,提高醫學生借助互聯網等工具搜集信息的能力、樹立循證醫學思維。在實習期間,高校可以結合醫學生的畢業論文強化他們的信息意識,為大學生開展醫學信息檢索講座,指導醫學生如何借助豐富的醫學信息進行論文寫作,完成其自身信息素養的整體提高和檢驗。值得注意的是,高校需要將信息道德教育和要求貫穿于醫學生的整個學習生涯,全面提高他們的信息道德意識。
互聯網能夠將各領域的信息資源整合起來,幫助學習者隨時隨地高效的搜集信息。同時,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教學環境同傳統教學氛圍相比具有顯著優勢,對于學習者具有極大的吸引力。因此,高校需要借助互聯網開展醫學生的信息素養教育。
一方面,高校需要重視慕課教學。慕課是互聯網時代下新型的教學模式,它將傳統課堂的教學內容轉移至網絡平臺,醫學生能夠借助慕課深入學習信息資源的檢索、搜集、傳播與應用等內容,并可以在課下進行查漏補缺,因此高校需要打造一支優秀的教學團隊,錄制信息素養教育視頻,建設優秀的慕課教育平臺。另一方面,高校還需要建立相關的微信公眾號以及微博賬號等宣傳平臺,借助新媒體不斷向學生發布有關信息素養的視頻和文章,使醫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受到影響,潛移默化的實現信息素養的提升。
互聯網時代下,醫學生既可以高效的搜集信息資源,了解想要尋找的內容,同時由于網絡信息的良莠不齊,他們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響,降低醫學生的倫理道德意識,嚴重影響醫學生的價值觀念,甚至使他們做出違法行為。對此,在培養醫學生信息素養時,必須灌輸信息道德理念,使他們具備正確的醫學倫理認知。
一方面,高校應該結合醫學生的實際需求,開展包括醫學倫理教育課程以及網絡道德教育課程,引導醫學生形成正確的職業道德觀,合理使用網絡搜集信息,杜絕侵犯他人知識權益的行為。另一方面,高校還需要幫助醫學生建立辨別是非的能力,合理使用信息資源,在網絡環境下規范自身的言行,充分具備一名醫生的道德標準。
綜上所述,信息素養是新時代背景下發展醫學技術,提高醫學生自身素養和專業能力的重要內容,只有對醫學生從信息意識、信息能力以及信息道德三個方面全方位進行教育,才能實現他們信息素養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