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瓊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南國商學院,廣東廣州 510545)
李克強總理在2015年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閉幕后回答中外記者提問關于“全民閱讀”現狀時談到:各行各業的人士都在重申“全民閱讀”對國民素質提升的重要性,而且講到“還有人擔憂,說現在我們國家民眾每年的閱讀量還不到有些國家人均的十分之一”。令人堪憂的閱讀現狀將阻礙中國邁向創新型國家的行列,也不利于我們構筑一個具有高度文明的大國夢想。因此,閱讀不只是個人精神生活的大事,更是國之大事、民族之大事。“全民閱讀”發人深思,對于高校的師生讀者們,如何利用優越的圖書館資源,建立良好的閱讀文化,獲得更加豐富的精神生活,也許“文化自覺”可以更好地引導我們去重新認識“閱讀”、 品味“閱讀”。
在《中國閱讀大辭典》里,“閱讀”是指大腦接受外界包括文字、圖標、公式等各種信息,并通過人腦進行吸收、加工以理解符號所代表的意思過程。閱讀是人類主動運用感覺器官去探索未知、消除認知不確定性,增強自信和能力,為我所用的行為活動。中國圖書館學會副理事長王余光教授認為:閱讀是讀者與文本相互影響的過程,是閱讀主體實踐活動與精神活動的一種體現。簡言之,閱讀是人類的認知行為與活動,閱讀文化是狹義文化的重要內容和發展方式,閱讀能促進文化建設、實現文化的諸多功能如塑造個人人格,導向社會發展。
閱讀是一種普遍的文化現象,是讀者主動從媒介所提供的符號信息中獲取意義的一種實踐活動、社會行為和心理。閱讀文化是狹義文化的重要內容和發展方式,文化是大學圖書館的基本屬性,最原始的圖書館文化就是閱讀文化,隨著圖書館的構成不斷發展,圖書館文化引申的含義不僅僅是閱讀文化,本文的閱讀文化只是圖書館文化的內容之一,僅指讀者在圖書館閱讀氛圍中啟發自己的思想、豐富精神生活,推動圖書館文化服務,體現人文文化關懷。
“讀者”相對圖書館來說專指持有合法的有效證件,利用圖書館資源獲取知識信息的社會成員。高校圖書館讀者相較于社會公共圖書館讀者的不同在于:(1)讀者與圖書館的關系是受教育者和教育者的關系。高校圖書館在讀者面前扮演者教育者的角色;(2)讀者與圖書館的關系不是消費者與經營者的關系,高校圖書館具有公益性和事業性質,讀者免費獲得服務。初期的高校圖書館是為了滿足特定主體的學習需要而有了實質上的意義,隨著高校圖書館職能的擴大,讀者越發廣泛,它不僅服務于師生讀者,也服務于社會廣大群眾,藏書被利用得越充分,其社會作用越大,當前各大高校也逐步明確一定范圍和數量的讀者作為自己的重點服務對象。
“文化自覺”是由費孝通先生首次提出,認為“文化自覺是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對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來歷,形成過程,所具的特色和它發展的趨向。認為文化自覺的內涵不是‘文化回歸’或‘復舊’,也不是‘全盤西化’或‘全盤他化’,它是人們通過對文化的深刻認識,轉化為自己精神食糧,主動把握文化發展規律,勇于承擔文化發展責任。今天的圖書館正面臨一個文化再造的機遇,需要一批“文化自覺”的人,圖書館閱讀文化的重建也需要“文化自覺”的讀者。
閱讀是閱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閱讀文化體現閱讀的價值取向,讀者作為重要的閱讀主體,需要具備“文化自覺”意識,才能推動圖書館重建良好的閱讀文化。
讀者的文化自覺意識,是一種精神意識,表現為讀者對圖書資源的自覺愛護意識,對圖書館從業人員的敬畏之心,對圖書館閱讀文化的認同和尊重,自覺踐行一個文明讀者的義務和道德。
(1)讀者的文化自信。讀者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信任和繼承,以及對自身理想、信念的執著,就如費老所言,我們既要傳承民族文化的精華,用先進科學方法創造新時代的中華文化,又要了解和學習外來的文化精粹,這樣才能全人類文化做出貢獻。我們不僅要從閱讀中獲取知識信息,還要自覺地培育文化自覺能力,通過科學方法和豐富知識,樹立文化自信,推動民族文化的發展,實現與世界文化的融合。
(2)讀者自主學習。讀者要從學習者角度,利用高校圖書館豐富的文獻信息資源,安靜的閱讀環境和館員的借閱引導等優勢,讓學習資源與自身良性交流,樹立自我學習意識,主動確定學習目標,注重自我計劃、自我選擇、自我監控和自我管理。
著名教育學家張楚廷教授曾說:“在大學圖書館里藏著的不是紙張,而是書籍,而是思想、理論、故事和神話。換言之,它是一座文化堡壘,一座精神殿堂。”
讀者的“文化自覺”首先是對圖書館閱讀文化的認同、發揚;二是充分利用館藏資源博覽全書、融會貫通;再則對知識信息加工,取其精華引為己用;最后是創新、發展閱讀文化。
高校圖書館的核心工作在于服務讀者,讀者對閱讀文化的喜惡是圖書館文化服務的風向標,正是讀者的“文化自覺”意識,讓高校圖書館管理者認識到大學圖書館事業的崇高責任,工作崗位的神圣職責,以及讀者對大學圖書館閱讀文化的期盼,引領管理者對圖書館采書、藏書及空間設計進行針對性管理,購置讀者喜好的各類書籍,將各類文化元素融入圖書館有限的空間里,使讀者沉浸于知識的海洋里,在“潤物細無聲”中感受文化的獨特魅力,指引自己不斷提升文化自覺意識,進一步發展圖書館閱讀文化。
高校圖書館是文化創新和文化傳播的集聚地,是獲取先進知識信息的前沿陣地,高校師生讀者作為主力軍,閱讀是文化內在精神力量的源泉,是文化自覺意識的啟蒙。文化自覺的價值導向決定了文化實踐活動方向,良好的價值導向能指引廣大師生讀者向積極的、推動社會進步的方向前進。良好的閱讀文化能讓讀者,特別是大學生們,在當今多元化、普泛化的全媒體時代,免受抵觸情緒和言論、崇拜異質文化的沖擊,堅持主流意識與主流價值,塑造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高校圖書館有責任和義務通過個性化、特色化的人文服務,秉承讀者服務至上原則,以大學生教育為重任,為學生提供優質的閱讀環境,不斷創新圖書館閱讀文化,培養其良好的閱讀習慣,以高校圖書館厚重的文化底蘊和濃厚的學習氛圍引領大學生提升人文素養,為祖國的美好未來培養高水平、高素質人才。
閱讀推廣是各類圖書館所推崇的一種活動,主要目的是激發大眾的閱讀興趣,培養人們對于閱讀的喜愛,更好地提高圖書館的利用率。高校圖書館應積極開展閱讀推廣活動,提高自身利用率,發揮其信息服務與教育職能。如以學生社團為載體,組織開展經典誦讀、品賞名家等一系列特色活動,舉辦讀書沙龍、影評會、書友會、名家講座等活動已然成為高校圖書館文化育人的常態工作。
今天,我們正處于以借閱為中心的服務體系向以學習為中心的多樣化服務體系發展的轉型期,學習方式從“要我學”轉成“我要學”,傳統的圖書館閱讀文化更強調圖書館的主體功能,館員引導讀者閱讀;現在更強調互動式的學習,讀者之間的交流溝通會影響閱讀文化的發展,從而創新圖書館工作。高校圖書館的閱讀文化有賴于讀者“文化自覺”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實現對社會的文化引領,也實現自身的社會價值。文化的形成由人始,人的形成由讀書始,人是精神動物、價值動物,所以要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