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冰蓉 廣漢市三水鎮中學校 四川廣漢 618301
分層教學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模式,其本身是全面圍繞新課程改革要求,有效圍繞各個學生在個體方面的差異,根據各個學生心理需求、年齡特征、興趣愛好采取針對性的教學模式,最終實現促進全部學生共同提升的目標。對初中地理教學來說,分層教學模式的應用,需要教師深入了解學生,根據學生綜合能力的差異性進行科學合理的分組,然后圍繞分組進行教學目標、內容的設計,讓各組學生均能夠在“最近發展區”得以提升。因此,如何進行分層教學就成為廣大初中地理教師急需解決的重要課題。
萊布尼茨曾經提出過,這個世界上并沒有相同的兩片樹葉。這句話充分證明了人與人之間必然會存在差異。對初中生而言,因為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包括智力、學習熱情、學習能力以及學習態度等,導致其在地理學習過程中呈現為更大的差異。所以,在分層教學模式下,教師需要圍繞各個學生的實際情況,針對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分層。部分學生空間想象力突出,部分學生理解能力強,部分學生反應速度快,教師需要充分結合各個學生的優劣勢,深入了解各個學生的基礎水平、學習能力以及興趣愛好等多個方面的因素,將學生劃分為ABC三個層次:A,主要指的是學習能力突出、成績優秀的學生;B,主要指的是學習能力中等的學生;C,主要指的是基礎能力較為薄弱,尚需提升的學生。需要注意的是,這個學生分層并非一層不變,要求教師需要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定期針對分層進行調整,讓學生意識到分層僅僅是暫時的,只要自身努力,必然能夠得以有效的提升。
針對學生進行分層之后,教師應當綜合參考各層次學生現實情況,分別設計針對性的教學目標。為進一步提升教學目標所具有的針對性,要求教師圍繞各個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深入研究,同時需要充分結合初中地理教學大綱,將分別對應A、B、C三個層次進行高、中、低三個目標的設計。例如,對于《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教學,C層次的學生需要掌握青藏地區、西北地區、南方地區以及北方地區的大致范圍,能夠在地圖中進行準確的支出,同時了解秦嶺——淮河一線所具有的地理意義;B層次的學生不僅需要掌握C層次的內容,同時還需要掌握四大地理區域的具體位置、劃分原因,并結合地圖,產生地理事務方面的空間理念;A層次的學生則需要掌握更多的延伸內容,即在上述基礎之上,延伸到各個地區之間的地理差異,分別掌握各個地區的自然地理差異、人文地理差異等等。通過上述教學目標的分層,每個教學目標均屬于學生“跳一跳就能夠完成”的目標,各個層次學生通過自身努力,在有效學習課堂知識的同時,能夠享受成功帶來的喜悅。
初中地理在進行分層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避免傳統一刀切的模式,而是需要針對教學模式進行針對性的優化,設計更為符合學生實際的教學模式,讓各個層次的學生均能夠在這個過程中得以發揮?;诜謱咏虒W實際來看,要求教師在教學進程中盡可能引入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引導各個層次的學生之間進行多維互動,相互發揮自身的優勢,在集思廣益的過程中實現知識的學習。比如,對于《多民族的大家庭》教學,教師可以引入小組合作的教學模式,即將三個層次的學生組成學習小組,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分工,C層次的學生負責收集56個民族資料、民族自治區資料,B層次的學生負責收集各個民族區域的劃分,包括民俗風情、民族服裝等,A層次的學生負責研究民族分布圖,即利用民族分布圖去掌握少數民族分布特征。通過任務的有效分工,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進行多維互動、相互幫助,A層次的學生通過幫助其他學生,能夠進一步鞏固課堂學習的知識,且A層次的學生往往還會受到其他學生的啟發,實現能力的升華;B、C層次的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均充分發揮了自己的能力,在相互討論的過程中能夠更好的理解重難點知識,實現基礎能力的有效積累。
教學評價是進行知識鞏固、能力提升的重要環節。初中地理在引入分層教學以后,評價自然也需要進行分層。對于C層次而言,教學評價則需要圍繞基礎性的內容進行評價,同時在評價的過程中需要挖掘他們的閃光點,及時進行針對性的鼓勵,以此來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對于B層次而言,在給予多種激勵的同時,還需要教師去引導他們糾正學習中暴露出來的各種問題,并嘗試引導他們去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思維模式;對于A層次而言,則需要全面提升評價的標準,評價并不只是針對課堂教學,還需要盡量進行知識的延伸,以此來激勵他們持續突破自我能力。通過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分別針對各個層次的學生進行針對性的評價,使得評價本身具有更強的針對性,更好的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發展。
總的來說,分層教學作為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廣泛應用的一種教學模式,其能夠有效迎合各個層次學生需求,滿足初中地理因材施教的教學目標。對教師來說,必須要深入了解學生差異,圍繞教學目標、教學模式、學生實際進行科學合理的分層,使得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在這個過程中獲得提升,最終實現提升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