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文 江蘇省徐州市豐縣示范幼兒園 221700
前言:幼兒時期的行為習慣對于他們今后的發展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培養幼兒的行為習慣不僅是我國的教育傳統,同時也是現階段對幼兒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但是,由于受到家庭結構差異的影響,對于幼兒時期行為習慣的培養現狀并不樂觀。因此,在幼小銜接階段,應該有效的培養幼兒的行為習慣。
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幼兒園教育應該與小學教育相互銜接。同時,在新時期,又提倡防止幼兒園教育的小學化。因此,如何在幼小銜接階段開展好幼兒教育是廣大幼兒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教師應該從幼兒的實際需要出發,將幼兒的發展作為根本,樹立幼兒終身教育觀念。在幼小銜接中,不僅要向幼兒傳授知識,還要培養幼兒的學習能力,引導幼兒養成良好的習慣。這樣一來,幼兒才能夠在成為小學生之后更好的適應小學生活,這對他們今后的學習和發展也是非常有意義的。目前,大部分幼兒都是獨生子女,家長對他們非常溺愛,也就導致他們養成了很多不良的行為習慣。由于家長的教育方式不正確,很多幼兒的性格都存在驕傲、任性、自私的特點。同時,由于隔代教育,使得很多幼兒常常將自我作為中心,受不了一點委屈。還有一些單親家庭的孩子,也形成了一些不好的行為習慣。因此,在幼小銜接中對幼兒的行為習慣進行培養是十分必要的。
幼兒的心理發展水平和認知水平都比較低,他們沒有很強的自控能力,也沒有形成是非觀念,經常通過成人對自己的評價來調整自己。教師和家長應該善于運用評價的方式,使幼兒更快的形成是非觀念,使幼兒對良好的行為習慣有更多的認知。當幼兒的行為是正確的時,教師應該多對幼兒進行積極的評價。比如,有的幼兒主動幫其他小朋友整理玩具,這時候,教師就可以對幼兒說:“你能主動幫助別人,真是個好孩子!”。在得到教師的認同之后,幼兒會向更加正確的方向來發展自己的行為習慣。教師在評價幼兒時,不僅僅需要使用語言,還要使用一定的動作和表情,比如,向幼兒伸出大拇指,向幼兒微笑等。這樣一來,幼兒能夠更好的受到感染,教育效果會更好。當幼兒的行為是錯誤的時,教師也要對幼兒抱有期望,用寬容和理解的態度對待他們,從而使幼兒能夠主動改正自己的錯誤。
幼兒都比較喜歡模仿,他們不僅喜歡模仿成年人,還喜歡模仿自己的同齡人。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這個特點,發揮榜樣的力量來激發幼兒形成良好行為習慣的動力。在幼兒的心中,教師有很高的地位,教師的言行舉止也會不自覺的被幼兒模仿。因此,幼兒教師應該在平時多注意自己的言行,為幼兒樹立良好的榜樣。比如,教師在對幼兒進行禮貌教育時,可以在幼兒幫助自己時主動說:“謝謝。”,讓幼兒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發揮同伴的作用來強化幼兒的行為習慣。教師要定期為幼兒舉辦“找優點”“評星級”的活動,讓每個幼兒都能發現自己身上的優點,也能發現別人身上的優點,引導幼兒之間互相學習,從而使幼兒從小就學會尊重他人,也能夠正確的看待自己。
游戲是幼兒非常喜歡的活動,能夠為幼兒帶來愉悅感和滿足感。通過游戲的方式向幼兒滲透正確的行為習慣是幼兒更加容易接受的方式。教師可以從幼兒的實際情況出發,為幼兒充分的創造條件,讓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要扮演的角色。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幼兒能夠更好的理解角色的特點,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和行為習慣。比如,教師可以帶領幼兒玩“娃娃家”的游戲,幼兒可以扮演“爸爸媽媽”來照顧自己的“孩子”,扮演“小主人”來照顧家里的“小客人”等。通過這樣的游戲活動,幼兒能夠學會關愛他人、禮貌待人,從而形成好的行為習慣。
結論:總而言之,在幼小銜接中,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師應該在這一階段重視對幼兒行為習慣的培養,通過游戲的方式深化幼兒對行為習慣的認知,通過發揮教師和同伴的榜樣作用,激發幼兒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內在需要,巧妙的使用游戲,促使幼兒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為幼兒步入小學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