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 王艷偉
(漯河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基礎部,河南漯河 462002)
大學生實現充分就業,不僅關系到個人及家庭的切身利益,而且關系到社會的和諧穩定。為促進貧困大學生順利就業及就業質量提升,需要通過外部的干預和幫助,使貧困大學生選擇適當的方法來開發自身所需的社會資本,從而不斷提高貧困大學生的就業機會。
社會資本概念最早由進步教育家和社會改革家漢尼芬(Hannifan)提出。漢尼芬在1916年的《鄉村學校社區中心》一文和1920年發表的《社群的中心》一書中,用社會資本概念強調社會交往對于教育、社群的重要性。20世紀80年代以后,社會資本被布迪厄(Bourdieu)、科爾曼(Coleman)和普特南(Putnam)等多位社會學家詳細探究后,遂成為一個獨立的概念并引起學術界的關注。一般認為,社會資本的理論框架由這三位著名學者建立起來,后來的學者都是在此基礎上對社會資本進行解釋、演繹、批判和發展。圍繞社會資本的討論主要集中在它的確切定義、測量指標和解釋力三個方面。當前,社會資本成為許多學科關注的熱門概念和分析范式,可以說,社會資本是當代中西方社會科學界備受關注的熱門概念,為我們解釋社會現象和解決社會問題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工具。雖然研究者從各自研究視角出發,對社會資本作出了不同的解釋,但其基本含義是一致的。社會資本區別于物質資本和人力資本,主要是指存在于社會結構中的個人資源,它為結構內的行動者提供便利,包括規范、信任、網絡等形式。當前,對社會資本的研究有兩個視角,一是個人層面的社會資本,二是群體層面的社會資本。本文研究對象是個人層面的社會資本,對群體層面的社會資本暫不研究。此外,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社會資本是多維度的,不同的定義服務于各自的研究目的,客觀而言,很難說哪一種界定更加確切,哪一種解釋更有說明力。學者都是根據自己的研究需要對社會資本予以界定,而這些界定從某個方面解釋了社會資本概念所涵蓋的內容。所以說,盡管目前有不少學者質疑社會資本理論,如定義泛濫,測量的信度和效度等,但是,學界利用社會資本分析弱勢群體工作生活狀況的研究成果足以顯示社會資本在解釋相關社會現象時的解釋力。
高校大學生如何實現充分就業是世界性、歷史性難題。當前,專家學者已開始將社會資本與大學生就業結合起來,分析如何提高其就業質量。例如,美國社會學家科爾曼(Coleman)認為,社會資本直接影響大學生就業能力的提高和生活質量的提升,它可以動員社會資本要素,幫助大學生實現特定的就業目標。國內也有學者指出,社會資本是可以影響大學生就業機會獲得、就業選擇。作為特殊的弱勢群體,貧困大學生的貧困包括經濟、學習、心理、技能等方面的貧困。對于貧困大學生來說,擁有的社會資本越多越優質,他們就越容易獲得就業機會,從而提高就業質量。可以說,社會資本已經影響到貧困大學生的就業信心、就業期望、就業信息獲得渠道和就業滿意度等。近年來,“貧二代”、“富二代”、“官二代”現象已引起人們廣泛關注,貧困大學生要增加就業成功砝碼,除了要提高個人的人力資本,還要努力開發各類社會資本。簡而言之,貧困大學生開發社會資本不僅可以掌握最新最有用的就業信息,而且也可以得到助力和支持,實現更充分就業。
當前,關于大學生就業“形勢復雜”“情況嚴峻”“史上最難”的說法非常流行。不可否認,貧困大學生的專業知識、實踐技能等人力資本在求職當中起到重要作用,但是我們也不能掩蓋社會資本在求職中的效用。貧困大學生完全可以在開發人力資本的同時,消除誤解,積極開發并有效利用社會資本來實現就業目標。社會資本不僅可以使貧困大學生獲取最新有用的就業信息,而且可以降低就業成本,從而實現高質量就業。但是,社會資本對貧困大學生實現高質量就業存在負面效應也是不爭的事實。在社會實踐中,社會資本會表現出拉大家庭收入、導致大學生非公平就業等負面效應。因此,對于貧困大學生而言,采取措施消解社會資本對其就業的負面效應尤為關鍵。貧困大學生要想實現高質量就業,需要轉變觀念,充分考慮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的作用以及兩者關系,既要看到人力資本投資的重要,也要看到社會資本的開發也是不可或缺的。
有學者指出,家庭社會資本一般由地位結構、認知和關系維度構成,通過人情網、信息橋和價值觀等途徑影響大學生就業。因此,重視家庭社會資本的開發和利用,貧困大學生才能在激烈的就業市場中拓寬就業渠道,提升就業機會。(1)為了獲得更多的就業信息,貧困大學生除了平時要多同家人、親朋等面對面的交流外,還要通過微信、QQ等新媒體加強感情溝通。就業信息流動越快,越能增加就業機會。(2)通過調查發現,家人、親朋的價值觀一定會影響貧困大學生的就業價值取向。貧困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針對就業面臨的問題同父母、親朋共同商量,既可以節省尋求工作成本,又可以彌補尋求工作經驗的不足。當然,貧困大學生合情合理開發家庭社會資本并不為過,但是家庭社會資本過度使用于就業過程,很有可能造成就業的不公。因此,如何消解家庭社會資本過度泛化到貧困大學生就業過程中的不公正現象,應是我們時刻思考的問題。
高校社會資本,主要是指高校客觀存在或有意識地建構對自身及師生有用的所有社會資源的總和,對大學生的就業心態、就業意向、就業單位性質、人職匹配度等均有影響。(1)貧困大學生要利用高校的知名度與美譽度尋求適合自己的工作崗位。高校的知名度與美譽度不僅影響到學校招生,而且對大學生的就業質量產生影響。例如,根據第三方評價機構(GDI智庫)發布的“2019年高職高專排行榜”顯示,漯河醫專綜合指數排名居全國醫專類第一名,在全國1400所高職高專院校排名中,總排名第37位。近幾年,學校畢業生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6%以上,這與學校較高的知名度與美譽度是分不開的。貧困大學生要珍惜學校珍貴的無形資產,抓住機會,緩解就業難問題。(2)貧困大學生要充分利用高校提供的就業指導。例如,據調查,漯河醫專2017屆畢業生接受“大學組織的招聘會”求職服務的比例(63%)最大,其有效性為85%;接受“輔導面試技巧”求職服務的比例為27%,其有效性(91%)較高。(數據來源:麥可思-漯河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應屆畢業生培養質量評價數據)可以說,漯河醫專的高就業率是離不開學校為學生提供的優質就業指導,就業指導越有針對性,越能緩解學生的就業壓力。因此,貧困大學生要利用高校提供的就業指導,努力挖掘個人所需的高校社會資本,增加就業砝碼。
貧困大學生積極參與學校組織的社會實踐活動,既能提高自身能力,又能建立關系網絡,從某種程度上講,這就是擴展個人社會資本。貧困大學生可以積極參加學校、系部組織的技能競賽、社團活動等,提升專業技能,提高服務社會的能力。例如,為了激勵廣大護理專業學生繼承和發揚南丁格爾精神,展示漯河醫專“天使”風采,護理系于2017年5月在老校區舉辦了“2017年護士風采大賽”。通過比賽,展現了師生奮發向上的良好風貌,激勵了學生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樹立良好的個人形象,腳踏南丁格爾的足跡,為向社會提供更多更好的優質服務而努力。貧困大學生通過參加此類活動,積極主動地與他人交往,不僅可以提高人際交往能力,也可以在交往過程中擴大了社交圈,豐富社會關系網絡,大大增加找到匹配工作的機率。可以說,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充實了貧困大學生的課余生活,鍛煉了身心素質,提升專業技能和社交能力,提高了貧困大學生的就業能力。
總之,就業社會資本的維持和擴展實質上是對社會資本進行爭奪、交換和整合的過程。貧困大學生在尋求就業崗位過程中,社會資本的開發是提升就業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貧困大學生,一方面要意識到社會資本的存在,另一方面要尋求各種途徑開發社會資本,提高社會資本利用能力以實現順利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