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向瓊
(浙江省溫州市洞頭區靈昆一小,浙江溫州 325026)
對小學低年級學生來講,大多數都具備較強的好奇心,善于提問,思維能力豐富,卻因語言表達能力欠缺,常常出現難以清晰表達心理想法的現象。語文是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寫作教學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開展寫作教學,能夠在小學低年級階段提升學生閱讀水平,奠定語文學習的基礎,還有助于鍛煉提高表達能力,能夠運用漢語這門語言工具。但是當前的小學低年級語文寫作教學存在諸多問題,對此需要認真分析和解決。
對于小學低年級階段的語文教學來說,識字、寫字教學是一個關鍵和基礎,但當前很多小學生的字詞掌握能力較差,面對許多常見的字和詞還不能完全掌握,這對于語文學習來說是非常不利的。字詞是組成作文的基礎,是寫作教學開展的基礎,因此通過寫作教學的開展,要幫助學生夯實字詞認識的基礎,增加詞匯量,這對于閱讀、寫作等方面的學習都是非常重要的。
創作出一篇作文,主要就是對詞語和句子的運用,小學生要能夠對詞語的意思正確了解,也要認識到不同語境下詞語所表達的含義。但是當前很多小學低年級學生在詞語的理解和運用方面還停留在表面,在學習中存在著一定的問題,所以教師可以通過優化寫作教學的方式,引導學生規范化運用詞語,能夠準確用詞,從而為語文學習奠定良好基礎。
在語文寫作的過程中,需要學生將不同的句子組合起來,連句成段、連段成篇,但是句與句之間的聯系應該是具有邏輯性的,會按照一定的層次順序或者時間順序進行設計。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思維發育不成熟,邏輯思維能力較差,所以在寫作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關注提高學生語句運用的邏輯性,這樣才能保證語句通順、文章連貫,也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小學低年級的兒童心靈自由,想象力豐富,加上從小受母語的熏陶感染,他們的語言是鮮活生動的。事實上,兒童在用文字書寫以前,就已經能用“說”進行恰當的表達了,那么為什么他們邁入小學進行寫話練習又那么艱難,甚至產生了強烈的反感呢?主要就是教師要求他們所寫作的內容不能引起學生的寫作興趣,根本不能讓他們動心,只是讓他們規定好的、師長喜歡看的內容,嚴格限定了范圍,而沒有考慮到他們的興趣愛好,沒有放手讓他們寫出自己的真生活、真情感、真樂趣,這樣學生不可能會喜歡上寫作文,甚至會產生反感情緒。小學低年級學生感興趣的事物都是有趣的、好玩的,他們會喜歡吃好吃的,喜愛小動物,有著自己的實際生活經歷,心里裝著各種小秘密和個性情感,這些實際上都是寫作題材。小學語文教師在寫作教學中應該革新教學觀念,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兒童本真,要讓他們自由地圍繞喜愛的主題進行寫話訓練,這樣才能激發他們思考和表達的欲望,只有堅持“讓童口說童心、童筆寫童言”,這樣才能讓他們充滿興趣的參與寫作,并且會流淌出個性十足、靈動趣味的文字。
在小學低年級寫作教學過程中,字詞句的學習是基礎和前提,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為學生們提供一些字詞,引導他們對這些字詞加工整合,連詞成句,鍛煉和提高遣詞造句的能力。例如,可以為學生提供“勤勞、地板、干凈、幫助”這幾個詞語,要求學生任意選擇2個詞語造句,學生在弄清楚這幾個詞語的意思以后,會造出各種各樣的句子,如“小明很勤勞,也很愛干凈。”“媽媽每天家里的地板擦的非常干凈。”“小花是一個既勤勞又熱愛幫助他人的人。”這樣學生就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不斷鞏固對字詞的掌握,提升寫作能力。另外,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還很善于模仿,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還可以為學生提供一段話,要求他們進行仿句練習,比如給學生一句“春天來了,柳樹都綠了,小草都發芽了。”學生在思考后還可以寫出其他季節的特征,如“秋天來了,樹葉都落了,果實都成熟了。”實踐教學證明這也是非常有效的。總之,寫作文就是建立在對字詞句基礎上的,教師要引導小學低年級學生加強對字詞句的掌握,提升學生的語文知識運用能力,從而為寫作教學奠定堅實的基礎。
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低年級的兒童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人腦對于圖片等形象信息的記憶能力是語言文字的1000倍。借助學生所喜愛的繪畫,對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提高其想象能力有很大的幫助。因此,低年段的習作訓練可以將畫畫、寫寫相結合,幫助學生完成寫話練習。(1)模仿畫,續故事。繪本、動畫、教材中出現的人物形象以及發生在這些人物身上的故事,學生們都很喜愛。我帶學生一起讀有趣的繪本《逃家小兔》的故事,之后讓大家模仿故事里的情節畫一畫調皮的小兔還會變成什么,會躲在哪里,也來編一段相關故事。盡管低年段小學生的畫和故事都顯稚氣,但是其中不乏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2)想象畫,編故事。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想象力是十分豐富的,小學語文教師要抓住低段學生的這個特點,讓他們先畫再寫,也不失為激發興趣的好方法。比如,畫一畫你和爸爸媽媽一起郊游、過生日的情景,介紹一下你們是怎么做的,自己的感受怎么樣,并把它寫下來。圖畫配文字,學生們畫得輕松愉快,寫得生動有趣。
對于小學低年級寫作教學的開展,教師可以將其融入到平時的課文閱讀教學中去,開展讀寫結合教學模式,在引導學生閱讀課文的同時,積累課文中的字詞句等素材,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根據作者情感結合自身實際寫作文,或者進行續寫、仿寫、改寫訓練。閱讀是知識的吸收,寫作是知識的傾吐,閱讀對于寫作來說是極為重要的,可以實現以讀促寫的良好效果。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是最為廣泛開展的教學模塊,例如在小學語文課文《坐井觀天》以后,這是一篇中國寓言故事,學生在閱讀的時候也是感覺趣味十足,對井里的青蛙感覺很可笑,笑它目光短淺,這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力,當青蛙跳出井里,真正看到大地和天空后,會有怎樣的表情和改變,從而為這則寓言故事進行續寫,這樣學生就會很有興趣的寫作,對于課文的認識也會產生更深刻的認識,有助于閱讀及寫作能力的提升。再比如在學習《司馬光》課文以后,也可以讓學生嘗試記敘一次自己與伙伴們玩耍的經歷,寫一寫都玩了什么游戲,發生了什么樣的特別故事,當時的心情如何,這樣也抓住機會對學生開展語言表達和寫作訓練,從而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在小學低年級階段,寫作教學的一個重點就是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和積極性,要讓他們把寫作當作一種樂趣,一種表達的需要。小學生對于老師對自己的評價都很在乎,所以為了保持學生對于寫作的興趣,小學語文教師還要注重用心評講作文,并且應該堅持“鼓勵、鼓勵、再鼓勵”的理念,千萬不要打擊學生們寫作的熱情和信心,因為他們的內心實際上是很脆弱的。例如在一次看圖寫話練習的時候,只要孩子能夠敢于下筆寫,樂于表達自己的見解,我都會給予鼓勵,要讓他們品嘗到寫作的樂趣,然后勉勵他們繼續努力練習,堅持下去,一定會寫的越來越棒!在評講他們所寫的小作文時,要善于挖掘亮點,比如題目起的好、詞語豐富、句子邏輯性強等,這些表揚都可以增強他們繼續寫作的自信心。
總之,寫作能力的提高要靠平時的日積月累,從聽、看、說、寫、改、讀、評等方面入手。激勵學生想寫什么就寫什么,想怎么寫就怎么寫,放飛他們,滿足學生想象的愿望、創造的愿望,才能逐步地激發“想寫”的意識、“樂寫”的興趣,培養“善寫”的能力。對于小學低年級語文寫作教學來說,教師要始終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從字詞句基礎入手,不斷完善訓練指導模式,這樣才能逐漸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