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興化市林潭學校,江蘇興化 225700)
教師用自己對教育事業的興趣、情感等,精心打造課堂,以此達成與學生心靈上的共鳴,喚起學生的熱情,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開啟智慧的大門。這便是情趣交融的課堂。情趣交融的課堂是師生共同追求的目標。
筆者所在學校,在校長的直接參與和領導下成立了《農村學校“情趣交融”課堂教學的實踐研究》課題組,對如何打造情趣交融的課堂進行了多年的研究,現分享給大家。
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教師的職責就是教書育人。鑒于教師的工作對象是一個個生動活潑的學生,就注定了教師在工作時,不僅要用“心”,而且還要動“情”。
教師對教育事業的無限赤誠,使得絕大多數教師都能以關注學生發展和學科發展為習慣,以思考提高教學效率為常規,以教研興校為樂趣。他們每次備課都精心設計教案,每次上課都充滿激情,每次批改學生作業都認真負責,能面批的盡量面批,不能面批的也習慣寫有評語,每次輔導學生學習都很有耐心,誨人不倦。每次聽其他老師的課,對改進教學有幫助的話都做到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而且樂于把自己的教學心得寫下來,發表到雜志上,與大家分享。
情感如果能與學生的學習過程一起產生,就能對學生的認知活動有一種巨大的推動作用,引導、維持、推動學生的學習進程。教師應善于把情感滲透到課堂教學之中,與學生形成情感上的共鳴。
創設和諧的課堂氛圍是培養學生情感的前提,課堂學習是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學生與作品之間互相交流的過程。尊重每一個學生,真正的情感交流才能得以順利實現。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不同思維模式、思維技巧、求新和求異思維,尊重學生的作品。
合作學習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創造性,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正為廣大教師所認可。合作學習需要和諧的課堂氛圍,否則學生不敢講,生怕說錯受到責罵。
良好的氛圍可以讓學生的情感自由發揮,對學生的學習效率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上課之初,創設富有情感的教學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情感。
比如,學習《桃花源記》,筆者創設了這樣一個情境:讓學生欣賞幾幅世外桃源圖片,圖片上描繪著環境優美、夫唱婦隨男耕女作的社會美景。聽到的是配樂《天仙配》。此情此景,完全把學生帶到幻想中的美好世界。最后配上旁白:這是在哪里?你想去生活嗎?你想生活在這樣的一個人人自食其力,個個平等友好,彼此間沒有欺騙的社會里嗎?
2.3.1 教師用充滿感情的語言感染學生的情感
教師的語言對學生有潛移默化的熏陶,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效率。
教師具有科學性的語言準確、精煉而嚴密,對學生是一種語言的示范;教師幽默風趣的語言是教師睿智的思想、廣博的學識借助語言的形象生動地再現,它能驅除學生學習的疲勞,激發學生的興趣,強化學生的記憶,還能調節教學氣氛改變教學情境;教師富有哲理性的語言,會使學生仿佛置身于優美的文化氛圍、濃郁溫馨的教學環境中,倍受教育和感染;教師富有激勵性的語言,能調動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有利于培養學生勇敢的品質、探究的興趣以及堅強的意志;教師富有激情的語言,能喚起學生深深的共鳴:悲的能讓學生掉下眼淚,樂的能讓學生忍俊不禁,美的讓學生心馳神往,而丑的又讓學生痛心疾首,慷慨激昂時猶如滔天巨浪,娓娓道來時則宛如溪水潺潺。
2.3.2 教師用豐富的神態、動作感染學生的情感
有聲的語言巧妙地控制著課堂教學的節奏,無聲的肢體語言同樣負載著巨量信息。當學生回答問題時,不管回答的正確與否,教師都不便于打斷他們而影響其思路。其實,一個頷首便能鼓起學生的勇氣使其繼續沉著地表演下去,而當學生滔滔不絕離題萬里時,教師的一個眼神便又能使其心領神會。
教師的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個輕輕愛撫的動作,無不讓學生感受到信任、支持和鼓勵,使學生增添無窮的力量。
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學習,充分運用各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的身體、思維等都處于積極的參與狀態,達到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
3.1.1 游戲走進課堂
農村學校課堂中適當的引入游戲,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設計游戲時,應充分考慮其趣味性、競爭性,當然應與課堂教學緊密聯系。
比如,學習《小壁虎借尾巴》時,筆者讓幾個同學進行角色扮演。有的扮演小壁虎,有的扮演小魚,有的扮演老黃牛、燕子等等。扮演老黃牛的同學伸長了脖子將頭扭了扭,好似牛甩頭一般,扮演鯉魚的女同學還自己添加了臺詞:“大家看我這么可愛,能沒有尾巴嗎?再說沒有尾巴,我可怎么游泳啊?”所有的同學全都樂開了花。
3.1.2 競賽走進課堂
農村學校課堂教學中,通過競爭手段促進學生激勵進取,張揚個性,激活思維。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和合作能力,構建一種使學生積極參與活動的課堂機制。
競賽可以是小組之間的,可以是男女生之間的,也可以是個人之間的等等。競賽活動應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符合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要求。競賽活動應事先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前明確競賽規則,控制好競賽活動時間;競賽活動要面向全體,鼓勵競爭;競賽活動中,教師應及時引導學生在規則范圍內;競賽活動結束后,教師應給予點評和總結,如果有可能,可以讓學生在課后繼續此類競賽活動。
3.1.3 辯論走進課堂
小學生由于其生活閱歷不深,知識經驗不夠豐富,他們考慮問題經常不夠全面,答案千差萬別,異彩紛呈,但這真正體現了他們的年齡特征。千萬不要總是用標準答案去框住學生的思維。扼殺了學生的思維,學生就不會有創新。
允許學生有不同的聲音,回答問題時讓他們暢所欲言,當別人回答問題自己認為不夠準確時,可以舉手后把自己的想法講出來。不同的答案可能各有站隊,就讓他們進行辯論。道理越辯越明。
鼓勵學生質疑老師,質疑課本。
實踐證明:學習中取得成功的學生,往往是在家長、老師、同學的贊美聲中度過他們愉快的童年的。
學生取得一點成功,或許在別人看來微不足道,但在教育者眼中必須看到,并將它放大,甚至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得到老師的肯定,學生就會很自豪,在別的同學羨慕的眼神中繼續勤奮刻苦地努力,為下一次的成功追尋著。那些暫時沒有得到成功,獲取表揚的同學也在默默努力,爭取能獲得老師或者家長的贊揚。
語文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閱讀過程中,學生對文章的欣賞感悟自然會帶有他們的個性化行為。
鼓勵學生選擇自己比較喜愛的內容作閱讀感悟。比如,學習《桂林山水》時,筆者把學生分成兩撥,一部分學生“游山”,另一部分學生“玩水”,“游山”的同學把桂林的山的特點介紹給“玩水”的同學,而“玩水”的同學則把桂林的水的特點介紹給“游山”的同學。大家爭做“導游”。
鼓勵學生選擇自己比較喜愛的學習方式進行閱讀感悟。有的學生喜歡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閱讀感悟,有的學生喜歡把一些閱讀感悟畫出來,有的學生喜愛進行朗讀,用帶有感情的朗讀表達出自己的感悟,不一而足,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不同的感悟方式,用帶有表揚的語氣來點評他們別出心裁的感悟方式。
課堂教學中,情深則趣濃,趣濃方能情深。教師把全部的愛投入到教育事業,就會對教育、對學生、對課堂產生深厚的感情,這種感情傳遞給同事,傳遞給學生。大家分享了這份真摯的情感后,同樣會把自己的情感投入到農村學校的課堂教學活動中去。愛屋及烏,學生對老師,對學習產生了情愫,對學習就能充滿興趣,這濃厚的學習興趣反過來又增強了對課堂對學習的情感,情趣交融的課堂就打造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