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長榮 安徽師范大學 安徽省蕪湖市 241000
丹尼爾·貝爾基于經濟、政治和文化三個領域有著不同的中軸原理,那么相應的社會救治方案也應該針對三個領域的不同問題對癥下藥,“公共家庭”理論正是丹尼爾·貝爾為政治領域內的矛盾給出的一劑良藥。
按照古典經濟學的劃分,經濟領域包含兩個方面,即家庭經濟和市場經濟。家庭經濟是指不在市場上交易,市場經濟是指商品在市場中以貨幣的形式進行買賣。在古典經濟學對經濟的劃分之外,丹尼爾·貝爾提出了第三個領域,公共家庭經濟。只滿足家庭需要,丹尼爾·貝爾認為他的公共家庭“涵蓋前兩者,它試圖盡可能地利用市場機制,但又仍在社會目標的清晰框架內。這是個自由主義概念,因為它基于這樣一種信念:個人成就應該有公共回報。”公共家庭是公共生活與私人生活相結合的概念,每個私人家庭都參與到公共市場之中,公共市場與私人家庭緊密相聯。因此,在公共家庭里,如何調和家庭與市場、私人生活與公共生活之間的關系就只有政治,政治變成一個國家的核心,關系每個公民的切身利益,而政治問題的妥善解決能夠緩解文化領域的矛盾,重新形成社會凝聚力。
“公共家庭”理論主張政府為了滿足公共需求,“公共家庭(跟想要滿足各種不同的個體欲求的市場正好相反)的存在目的是滿足公共需求,提供個人無法購買的商品和服務,比如軍隊保護、道路、鐵路等等。”在公共家庭里,政府主動干預市場經濟,減少市場經濟盲目調整帶來的不良后果。政府通過抑制個人欲求,滿足公共需求,為社會提供公共服務,例如完善的基礎設施、安全的軍事保護、全面的社會保障等等公共產品,將整個國家變成一個家庭,而這個家庭的允許以公共而非私人為核心。
丹尼爾·貝爾認為個人的欲求是無止境的,必須對個人加以抑制,防止個人欲求沒有邊界的增長以致危機公共利益。“正如在政府預算中表明的,公共家庭是財政收入和支出的管理。更寬泛地說,它是滿足公共需求和公共欲求的媒介,跟私人需求背道而馳。它是社會政治力量亮相角逐的舞臺。”在“公眾家庭” 中“預算居于主導地位;政府的稅收和支出保持平衡, 作為再分配和補償的手段。”丹尼爾·貝爾主張通過公共家庭模式讓政府集中所有的力量對社會進行管理,對社會資源進行統一分配,整個國家將變成一個更大范圍的市場。
在丹尼爾·貝爾的“公共家庭”里,政府作為“公共家庭”的家長,以改善民生為己任,將每個納銳人的錢集中起來,投入到國家建設。政府對社會弱勢群體將給予特殊的關懷,提高社會保障的廣度和力度;政府還將致力于保護環境,制止破壞環境的各種開發,建設美好家園。社會成立各種非營利性組織,這些非營利性組織將彌補市場調節的失效和政府政策的失靈,起到良好的補充作用。公共家庭還要協調政府、企業和非營利組織之間的關系,調整產業結構,不斷開發新的經濟增長點,提高生產力,增加社會財富,擴大就業,為社會的發展提出持續的動力。
在“公共家庭”模式下,一切社會支出都將體現在政治預算上,國家的政治主題是財政預算花費多少錢、花在那個領域,怎么花,每個人都主動的參與到政治當中,積極的進言獻策,公共管理國家。公共政策的制定并不單純是政府的事,也不是由某一個領導單獨決定,而是利用各種現代傳播工具廣泛向公眾征求意見,在公共的主動參與下共同制定政策方案,整個社會如同一個家庭,在政府這個家長的領導下,各個家庭成員同心協力,一起建設共同的家園。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丹尼爾·貝爾設想的公共家庭是社會進步、生產提高、環境改善、人得到自由而全面的發展。相對于當代資本主義社會由于經濟、政治、文化三個領域的斷裂,宗教信仰的消逝,以及現代主義和后現代主義的巨大破壞性,出現了嚴重的文化危機,乃至社會危機,“公共家庭”理論正是丹尼爾·貝爾為了治療當代資本主義社會危機從政治角度給出的一劑良藥。當然,丹尼爾·貝爾也深知“公共家庭”作為一種理論設想,還存在諸多難題,“公共家庭的難題在于,如何裁定群體之間的相互對抗的訴求誰更合理——問題很清楚,困難更在于正確訴求之間的對抗,而不是正確與錯誤訴求的對抗;如何衡量群體成員訴求和個人之間孰輕孰重;如何平衡自由和平等,公正和效益。”[ 丹尼爾·貝爾:《資本主義文化矛盾》,嚴蓓雯譯,江蘇人民出版社2012年5月第二版,第26頁。]對于這個難題,丹尼爾·貝爾也嘗試著給出了他自己的答案,“我認為,它的出發點應是:承認資源和需求(不是欲求)的公共性質,并且在判定不同訴求的合理性時,應使用相關差異原則。”[ 丹尼爾·貝爾:《資本主義文化矛盾》,嚴蓓雯譯,江蘇人民出版社2012年5月第二版,第2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