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遵芳 安徽省馬鞍山市婦幼保健院 安徽馬鞍山 243000
(1)母乳是嬰兒的最佳食物,能夠滿足6個月內嬰兒的全部營養的需要。
(2)非常容易消化、吸收,可被嬰兒機體有效吸收。
(3)母乳中還有足夠的氨基酸與乳糖等物質,對嬰兒腦發育有促進作用。
(4)母乳不但提高嬰兒的免疫能力,保護嬰兒免于感染,預防腹瀉、呼吸到感染,更能降低嬰兒的過敏體質。
(5)喂輔母乳對于嬰兒的人格發展與親子關系的培養更有密切的關系。對母親的好處:促進子宮收縮,減少產后出血,喂輔期間,排卵會暫停,也可以達到自然避孕的效果,有助于推遲再一次妊娠,能夠幫助媽媽恢復體型,減少乳腺癌和卵巢癌發病的機率。對家庭的好處:方便、經濟、增進家庭和睦。對社會的好處:有利于提高全民素質,有助于小兒智能、社交能力的發育。
(1)增加母子之間的感情;
(2)預防奶漲;
(3)減少乳頭錯覺及嬰兒過敏;
(4)增加嬰兒的免疫力,預防感染。
母子肌膚接觸,使母親在經過較長時間的待產、分娩后心理上得到安慰,也使初生的寶寶在皮膚接觸時很快表現安靜,使新生兒的吸吮能力盡早形成。嬰兒早開奶可得到初乳,早得到第一次免疫。乳腺初次生成的乳汁稱為初乳,是一種發黃的或清澈的糖漿樣液體。初乳富含蛋白質和抗體,可以保護新生兒避免感染,還能幫助排出體內的胎糞,清潔暢道。
隨時給嬰兒喂奶,一開始不必硬性規定喂母乳的次數、間隔和喂奶量,當嬰兒啼哭或覺得該喂了就抱起喂奶。嬰兒能吃多少就吃多少,這樣可使媽咪體內的催乳素的分泌增多,從而使泌乳量增加。新生兒一般每日喂哺10——12次。當乳量增加后,嬰兒睡眠時間逐漸延長,自然進食規律出現,隨著年齡的增大,兩次哺乳間隔時間逐漸延長。生后2個月內晝夜7——8次,每2.5——3小時喂一次,3——4個月大約6次,夜間可減少一次。喂哺時兩側乳房輪流,先一側開始,這側乳房排空后,再喂另一側,每次哺乳應盡量讓嬰兒吸奶到滿足為止,時間約為30分鐘左右。
母親放松舒適,孩子身體緊貼母親,臉向著乳房,頭和身體呈一條直線,身體貼近母親,頭和頸得到支撐,貼近乳房,鼻子對著乳頭。即寶寶和母親胸貼胸,腹貼腹,下巴貼乳房。
母親抱好嬰兒后,另一手的食指放在乳房的下方根部,拇指輕輕放在乳房上方,其余三指緊貼在乳房下的胸壁上托起乳房。嬰兒含接好后,可見孩子的嘴張得很大,下唇向外翻,分呈勺狀環繞乳房,面頰鼓起呈圓形,含入大部分乳暈,含接時可見到上方的乳暈比下方多,有深而慢的吸吮,有時會暫停,能看到吞咽動作和聽到吞咽聲音。
產婦喂奶期間,應增加產婦乳房和乳頭的護理,應穿著舒適的棉質胸罩,每天換干凈的內衣,喂奶前應按摩乳房,以刺激泌乳反射,切忌用肥皂或酒精等刺激物擦洗乳房,喂奶結束后,應擠出少量乳汁于乳頭上,以預防乳頭皸裂。
洗凈雙手,大拇指放在乳暈上,與食指相對應,其余三指托起乳房,拇指與食指固定,不要在皮膚上滑動。向胸壁內輕輕擠壓,重復擠壓松馳達數分鐘,沿乳頭一次性轉動手指方位,以便擠壓到乳暈下所有的乳窒,(乳室是乳汁暫時貯存的地方)。雙側輪換擠3——5分鐘換一次,擠奶時間一般為25-30分鐘。
足量的乳汁,能保證嬰兒的生長發育。若是乳汁充盈,在哺乳的時候產婦會有下奶的感覺,嬰兒經過大口的吸吮后就會松開乳頭,自然的入睡,產婦也會感到舒適。嬰兒在哺乳的時候安靜、睡著,說明產婦的乳汁是足夠的;若是嬰兒在哺乳時哭鬧,說明產婦的乳量不足,此時應該及時處理。
產婦在喂奶的過程中常會發生乳頭的皸裂現象,首先要給予新生兒健康的乳房再喂患側的乳房,在每次的喂奶結束前,要指導產婦使用食指對新生兒的下頜輕輕的向下按壓,這樣可以避免乳頭的疼痛以及皮膚的損傷,在每次哺乳完了之后,擠出數滴奶涂在乳頭上面,這樣有利于傷口的愈合。
護理人員于產后的0.5~1h內用溫水(50~60℃)清洗并按摩產婦乳房。對于乳房的按摩應由專業人員進行,不僅能促進乳汁分泌早、多,而且還能減少產后的出血量。對產婦乳房的按摩要點:首先讓產婦取舒適輕松的姿勢,護理人員凈手后用熱毛巾在乳頭上輕敷3~5min,再用手輕輕的按摩乳房壁,并牽拉乳頭,使產婦感到舒適,3次/d,6~10min/次,一直到產婦出院為止。
通過母乳喂養知識的宣傳,正確有效的指導,約95%的產婦都能母乳喂養,大大提高了母乳喂養的質量。總之,對于母乳喂養困難的產婦,要查找原因,有針對性地指導產婦母乳喂養,使母乳喂養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