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平 吉林大學 吉林長春 130000
世界圖景是人類對世界的理解所形成的知識的總和.是人這一認識活動主體對宏觀世界和微觀世界進行充分認識后得到了關于世界形象、概念的一種認知活動結果的過程.在世界圖景的生成中,當認知對象接收到認知對象的刺激響應以生成表示時,它尋求認知和思維結果的表達.這個表達式主要是"語言".
語言在不同種族群體之間的跨文化交流中也起著重要作用.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和寫照,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語言本身.在跨文化交際過程中,語言和語言背后的文化傳達的信息是否相同,對跨文化交際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世界圖景理論產生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最初的理論是運用于物理領域,德國物理學家赫茲提出物理學的"世界圖景"是外部事物與內部形象之總和,并認為外部事物具有"直觀性"(наглядность),而內部形象具有"概念性"(концептуальность)【1】.隨著語言國情學理論發展,世界圖景理論逐漸應用于語言學方向.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俄語語言學家通過認真分析和思考,探索了語言的社會文化屬性,并將其納入自身領域的研究中. 隨著俄語語言和文化研究視角的不斷發展,許多俄語語言學家從自己的研究視角積極探索語言與文化之間的問題. 并從各自的研究角度對一些問題提出了新的概念以及研究理論.而語言文化學中的又一個更為重要的理論"語言世界圖景理論"(Языковая картина мира)作為同"民族文化定型"理論 (Национально——культурный стереотип речевого общения)、"語言個性"理論 (Языковая личность)、"先例現象"理論 (Прецендентные феномены)等一樣 , 也成為當今語言文化學研究的熱點問題之一,備受各方語言學家的廣泛關注.
如今,在文化全球化和一體化的過程中,不同國家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不同民族之間的交流將越來越頻繁.因此,跨文化交際必然成為未來世界活動的主要交際方式.然而,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民族自然對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有不同的看法和理解.在其作用下,各民族將形成不同的語言世界景觀,這也將使得跨文化交流中出現某些障礙.因此,在跨文化交際的背景下,對語言世界圖景的研究具有重要性和實踐意義.
" 語 言 世 界 圖 景 "(Языковая картина мира) 又 被 稱為" 語 言 世 界 模 式 "(Языоковая модель мира)、" 語 言世 界 觀 "(Языковое мироведение)、" 語 言 世 界 的 表 征 "(Языковая репрезентация мира)、"語言中間世界"(Языковой промежуточный мир)等.【2】"語言世界圖景理論"被認為源自德國語言學家洪堡特的"語言世界觀".他曾說過,"語言是構筑思想的器官,因而他在人的個性生成、個性概念系統的形成以及賦予該個性世代所積累的經驗過程中,都起著主要作用","每種語言都包含著一種世界觀".【3】后經"新洪堡特主義者"發展繼承其觀點,形成兩個分支,其中,德國語言學家維斯科貝爾認為,"客觀世界與主觀世界中間存在著一個'中間世界'(語言)","語言不同,語言世界圖景不同".另一分支以美國語言學家薩丕爾、沃爾夫為代表,認為,"現實世界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人群集體的語言習慣上","人們對世界的認識受到民族語言的制約","每一民族語言都有自己的方式表述社會現實,而這種表述方式受民族所經歷的世界文化因素影響".
每一種語言都具有以獨特的方式理解和反應周圍現實的特殊方法.這種獨特的方法必然反映在其所有語言持有者民族特色觀點體系中,因此就會導致不同語言持有者對世界的看法產生不同的觀點.最終形成不可重復的、只有該民族才具有語言世界圖景.語言世界圖景是通過文化世界圖景反映現實的.
語言世界圖景被理解為是世界圖景在語言中的語言化(оязыковление)、 符 號 化(знаковление)、 語 義 化(семантиковление)表達,是通過語言對概念世界折射出來的現實世界.是語言社群對世界素樸的認識總和.在研究語言世界圖景的過程中語言與文化有著緊密的聯系,語言與文化的關系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語言是文化傳承、建構的手段,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語言系統的各個層面,如對語音系統、語義系統、詞匯系統等皆有影響.
隨著民族文化走向全球化的腳步加快,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與碰撞愈加頻繁,跨文化交流交際的需求日益增加.跨文化交際在俄語中表達為"межкультурная коммуникация",它主要指本族語者與非本族語者之間的交際,也指任何在語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異的人們之間的交際.【4】由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所處的生態、物質、社會及宗教等環境的不同,因而在各自的語言環境中產生了不同的語言習慣、社會文化、風土人情等諸多因素.不同文化背景造成人們說話方式和說話習慣不盡相同.【5】
跨文化交際是一門邊緣學科,它從興起至今的幾十年間,經歷了許多巨大的變化,這都與其相關學科的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6】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該學科也在不斷深入、完善.從跨文化交際學誕生之時起,就與文化學、人類學、社會學、心理學、符號學、語言學等學科有所接觸,和這些學科的發展有著密切的聯系,從始至終都帶有跨學科性.
在進行跨文化交際時,文化交際信息對于交際雙方甚至多方具有交際信息共同性、交際信息共享性、交際行為一致性、交際文化差異性的特點,這些特點中文化信息差異性是跨文化交際最顯著的特點.文化差異可能會導致交際的失敗,這也使得跨文化交際具有一定的難度.跨文化交際時的信息共享,是可以通過語言來實現的,總之,跨文化交際的過程是一個語言使用過程,也是一個文化適應過程.
跨文化交際過程中呈現出一些典型的文化間交往類型.不同的文化交往類型決定了不同的文化交際行為.例如,在"我-副我-他"(Я——Я?——ОН)模式中,是想把"我"的信息傳遞給"他",并用他理解的代碼進行傳遞 在"我-副他-他"(Я——ОН?——ОН)模式中,是想了解"我"的文化信息,并用"我"理解的代碼傳遞.還有"我-副我-副他-他"(Я——Я?——ОН?——ОН)模式和"我-他"(Я——ОН)模式,不同的模式傳遞文化信息的媒介就不同.這種"我-他"型模式是前蘇聯杰出的符號學家、文藝學家和文化學家Ю.М.Лотман在總結Р.Якобсон的"符號學言語交際模式"的基礎上,提出了具有獨創性的"言語交際符號學理論".
從文化學角度看,文化學把交際看作是文化的一部分,認為人們在交際時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和障礙有時可能與語言系統關系不大,更可能是社會、環境、心理、認知語境等社會文化因素造成的.從語言文化學視角看,我們研究的人際交際是交際中人與人的言語交際.
在語言文化學中,語言世界圖景與跨文化交際二者之間存在著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關系.
語言世界圖景是在語言中所體現出來的人們對世界認知成果的總和,是一個民族精神文化在語言中的結晶,是持有該語言的民族對現實世界的認知在語言中的集中體現.每一個民族、每一種文化都有自己獨特的認知方式,而每一種語言、每一種文化又都以自己方式去勾勒世界.那么就是說,不同的民族,不同的言語形式,對世界的接受和認知同樣不會相同,所形成的語言世界圖景自然也就不同.
跨文化交際主要研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之間所進行的交際交流.該研究的一個重要前提是把跨文化交際限定在操兩種不同語言之間人們的言語交際的范圍內.也就是說,交際雙方所處的生態、物質、社會及宗教等等環境有所不同,在各自的語言環境中各自接受著不同的語言習慣,學習具有該民族特色的社會文化,受本民族特有的風土人情所熏染等等諸多異元素的影響,致使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的說話方式和說話習慣也不盡相同.
俄語語言世界圖景是在俄語中所形成的俄羅斯民族的民族文化結晶,它是俄語語言體系中俄羅斯民族對他們意識中的現實世界的一種記錄,是對俄羅斯民族空間的一種抽象反映.俄語語言世界圖景受俄語語言本身和俄羅斯民族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在其自身上體現了俄語語言、俄羅斯民族、俄羅斯文化等多方面的印記.我們可以通過中俄兩國一些帶有文化伴隨意義的詞語提問一下兩國不同的語言世界圖景,進而闡釋不同的語言世界圖景在跨文化交際中的作用和影響.
"龍"在漢俄文化中都是神話傳說中的一種動物,但兩個民族對于龍的想象與評價卻是迥然不同的.在我國,龍文化源遠而流長,我們都喜歡稱自己是龍的傳人.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傳承使我們的思維中對龍的認知已經根深蒂固.龍是我國古代傳說中的靈異神物,是吉祥之物,是權力和力量的象征.而在俄文化中龍(драгон)卻獲得了另外一種文化語義聯想,具有與漢文化截然不同的語言世界圖景.在俄語中,龍是兇殘丑陋的怪物.在俄羅斯童話中,人們把龍這種動物塑造成一種生有雙翅且能噴火的蛇形怪物.這一點在俄羅斯國徽的圖案有明顯的體現.俄羅斯人還常用龍來比喻殘酷無情、兇狠好打的人.
除此之外,成語、典故、諺語、民族文化定型等在兩種語言中所具有的語言世界圖景都存在著很大的差異,這都需要我們在跨文化交往中不斷的來了解和學習.只有我們了解的交際對方的文化背景,了解了對方民族的語言世界圖景,這樣才能使得交際雙方在跨文化交際中的思維和理解方向大體保持一直,盡量減少交際失誤.
建構語言世界圖景,對進行跨文化交際,更好地了解、掌握不同語言、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做好充分的文化儲備,是促進文化間融洽接觸交流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