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回顧70年來的光輝歷程,我心潮澎湃,因為祖國這70年日新月異的發展,也有我做出的小小貢獻……
中國之所以能順利跨進世界核大國行列,在世界上贏得舉足輕重的地位,“兩彈一星”工程功不可沒,而其中的“718工程”更是舉足輕重。有幸的是,我就參與了“兩彈一星”工程中的“718工程”項目。
1979年年初,正是我忙得不可開交的一段時間。一方面,工作任務十分繁重,經常要加班加點;另一方面,我的老父親在五七干校時得了腎炎,由于干校缺醫少藥,已轉成了尿毒癥,正在醫院搶救,家里就我一個孩子在身邊,我每天都要到醫院陪床,累得不愿多說一句話。這時,組織上找我談話,告訴我,國家為了進行洲際導彈試驗,實施了一個“718工程”,其中一個十分重要的收信臺工程必須在今年之內完成任務,時間緊、任務重,因此,組織上要選派思想好、技術好的同志擔任收信臺建筑工程的技術負責人,組織考慮我是單位中當時很少的具有大學文憑的技術人員之一,認為只有我能勝任技術負責人這項工作,希望我能克服家庭困難,挑起這副重擔。
接著,他向我詳細介紹了“718工程”。原來,我國第一顆原子彈試爆成功后,1965年年初,我國就下決心發展洲際導彈,但洲際導彈的射程遠遠超過我國大陸范圍,一旦進行實彈試驗,就必須射向遠海,而洲際導彈的數據測量與飛行姿態觀察,若僅靠我國陸地的無線電測量,精度明顯不足,必須出動海上測量船近距離跟蹤。
于是,1967年1月18日,國防科委開會并向中央軍委提出報告,初步意見是要發展測量船、護航艦艇和后勤補給船只等一系列配套艦船。因為開會時間是在1967年1月18日,所以該工程也就被命名為“718工程”。
“718工程”的計劃上報后,時值“文革”達到高潮,由于各方面的意見不一致,因此該計劃就擱淺了。
1970年,潛艇的潛射導彈已經研制成功,決定直接在海上進行發射試驗。這個發射試驗也非要測量船不可,還要艦艇警戒、護航,以及航行補給。所以“718工程”又重新被提上議事日程。
然而,1971年發生了林彪外逃的“913事件”,公安部門在林彪同黨潛逃攜帶的公文包里查獲了“718工程”圖紙,導致“718工程”又被打入黑工程行列,直到后來毛主席親自批準才重獲新生。1979年,中央決定,要在1980年上半年進行“東風5號”洲際導彈試驗,因此,“718工程”必須在1979年年底全部完成,而“718工程”中組織安排我去建設的那個收信臺的職能就是收集所有監測到的“東風5號”洲際導彈運行數據。
了解情況后,我當即表示:一定克服家庭困難完成任務。母親深明大義,也對我說,舍小家、顧大家、保國家,忠孝不能兩全,國家的事為重、為大、為上,你放心地去執行任務。于是第二天,我就去了收信臺工程建設地點。
經過實地考察,我推翻了原來想利用一些現有設施的打算,決定“另起爐灶”。于是,我積極協調設計單位現場勘察。經主管單位領導同意后,我又到外地已經建好的收信臺學習取經,揚長避短,很快就開始了圖紙設計。
在設計圖紙時,我根據自己的設計經驗和建設管理體會,建議和提醒各專業設計人員要十分注意土建、水、暖、電各專項的協調配合,同時,緊密與通信專業相配合,避免邊設計邊修改、邊施工邊修改、邊安裝邊修改。各專業設計人員采納了我的意見,互相配合,緊密作業,很快,施工圖紙就下發到施工部隊。
為了趕時間、搶進度、保質量,我和施工部隊的領導共同制訂了收信臺工程建設晝夜施工計劃,我們輪流跟班檢查,一保進度、二保質量、三保安全。由于計劃周密,施工科學,開始施工進展十分順利。
然而這時,困難接踵而來。先是建筑材料供不應求。由于當時國家百廢待興,各行各業掀起了建設高潮,因此,建筑材料十分緊缺,施工部隊已經面臨停工待料的困境。各級領導十分著急,通過行政命令緊急調撥了一些建筑材料。但是,預制構件從生產到養護再到成品需要時間和周期,不是一紙行政命令就可以解決的。怎么辦?我們心急如焚。
隨后,我和一位負責同志深入預制構件廠,一面向其領導說明情況,希望他們加大加快生產,一面給前來提貨的單位做工作,希望他們將相同型號的預制構件優先提供給我們使用。廠家和提貨單位被我們的誠意打動,保質保量地提供了我們所需的預制構件。很快,工程封頂了,進入裝修階段。
這期間,為了工程進度,我沒有去醫院看望父親,大家說,大禹治水不過是三過家門而不入,你是多次路過醫院而不去看望你的父親,我只能苦笑報之……
進入裝修階段后,又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難擋在面前,比如,按照常規,工程封頂后要擱置一些時間才能進行內裝修,尤其是油漆粉刷,但是工期不允許有較長時間擱置。怎么辦?我們大家一塊兒出主意,最后決定請有關單位的油漆彩畫專家現場指導。利用油漆彩畫技術和經驗,我們在擱置較短的時間里完成了內裝修,保證了通訊部隊按時進場安裝通信設施設備。
進入通信設施設備安裝階段,我們更加緊張,因為稍有不慎,不是返工,就是更改設計,耽誤工期。一次,由于一根穿線管有誤差,我們連夜返工,經過一晚上的奮戰,建筑工程部隊和通信設施設備安裝部隊緊密配合,終于穿線成功。
就這樣,在設計單位和施工部隊的緊密配合下,我們保質保量地完成了收信臺工程的建設任務。通過驗收的那天,我參加了施工部隊一年一度的射擊打靶,噼噼啪啪的槍聲像喜慶的鞭炮聲響徹山谷……
1980年5月,“東風5號”洲際導彈發射成功。原本我要去發射現場,但由于父親病重無法前往,留下了終身遺憾。第二年,我父親與世長辭魂歸八寶山革命公墓。臨終前,回光返照之際,他對我參加了“718工程”表達了一個老八路的深深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