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10月,馮玉祥(1882—1948)發動北京政變,囚禁曹錕,推翻了聲名狼藉的直系政府,然后電邀孫中山北上主持國事。孫中山歷來同情人民的疾苦,痛恨軍閥混戰、封建割據,因此不放棄一線和平統一中國的希望,慨然答應所請。這時,孫中山的健康狀況已經很不好。11月13日,他偕宋慶齡等人在廣州長堤天字碼頭起程北上。他和宋慶齡結婚近十年,無論在生活上和工作上,他們都是密切不可分離的。
當時中國局勢復雜嚴峻,一路上充滿艱難險阻,為此他們選擇了廣州—香港—上海—神戶—天津—北京的路線。24日下午到達日本神戶港,停留了一個星期。在此期間,孫中山會見了日本友人、當地的國民黨人和旅日華僑,宋慶齡則應邀到神戶縣立女子高等學校作演說。
28日下午,孫中山陪同宋慶齡到達該校時,受到校長本田須磨子及全校師生的熱烈歡迎。近千名女學生把禮堂擠得滿滿的,座無虛席,還有不少人站著。
孫中山和宋慶齡同時走上講壇。孫中山首先講話:“我希望在將來,地處亞洲的中日兩國將為確保東洋而充分攜手合作。我希望得到日本全體國民各位的援助。”接著,宋慶齡用自然、流暢的英語,發表了關于婦女運動的演說。
她在演說中首先指出:“婦女地位是一個民族發展的尺度。當今世界上,只有意識到這點的民族,才能成其為偉大的民族。我高興地發現,日本婦女積極關心與其日常生活有關的事情,以及有關國家的公共福利事業。中國婦女正同你們并肩戰斗,去推倒歧視婦女的古老圍墻——反對婦女參與公共事務。”她又說,“我們婦女對正義的要求,并不限于在某些歐美國家,這種要求正成為強大的世界運動。印度、土耳其、埃及和波斯的婦女也開始起來維護她們的權利。今天,在庫爾特斯坦山區的廣闊版圖上,有一位婦女當了總統;在土耳其,婦女當上了教育部長。婦女無意于那類政治榮譽,但必須參與婦女界的、社會的、會民的以及工業的福利活動,必須爭取與婦女和兒童切身利益有關的事情的發言權。”
接著,她滿懷信心地表示:“不論是種族和信仰,沒有任何東西比共同的利益更能把人們維系在一起,因為這種共同的利益是為正義而斗爭。我懇切呼吁:東方和西方的婦女,為改造世界而聯合起來!聯合起來要求普遍裁軍,廢除歧視政策,廢除不平等條約。我們婦女必定會取得成功。”
宋慶齡這篇著重講述提高婦女政治地位重要性的演說,是繼她1913年寫的第一篇有關婦女問題的文章后,11年來研究婦女解放問題的新成果。那時她正在美國威斯利安女子學院讀書,文章的題目是《現代中國婦女》,發表在該院院刊《威斯利安》1913年4月號上。文章從1907年中國開始招考赴美留學的女學生一事入手,論證了女孩子的智力并不比男孩子差,要提高人類中占半數的男子,不能不同時提高人類的另一半(婦女)。她表示深信:“用不了一個世紀的時間,中國必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教育發達的國家,而其婦女將與男人并駕齊驅。”文章還闡述了婦女要獲得與男人平等權利,不能等待別人的恩賜,而必須靠自己的工作和斗爭去爭取;尤其是那些在外國留過學的婦女,她們不應該使自己成為性格孤傲的知識貴族,而應該進入社會為民眾謀取福利。
此后,研究婦女解放問題,推進婦女解放運動,成為宋慶齡一生革命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她也因此成為世界上著名的婦女解放運動的活動家和領袖,在國際上享有崇高的聲譽。
宋慶齡這次在神戶的演說,受到廣泛重視,當時日本的各大報紙均作了報道。在日本很有影響的《大阪每日新聞》認為:它是“世界婦女日益覺醒的有力證明”。57年后(即1981年)擔任神戶高校同學會副會長的島越文子,當年就曾在現場親耳聆聽過宋慶齡的演說。她回憶當時的情景時說:演講給人的印象非常深刻。宋慶齡是一位堅強的人、高尚的人,講話穩重,我們對她非常尊敬。
這次演說對宋慶齡本人來說,更重要的價值在于是一塊里程碑。它是宋慶齡有生以來第一次在公眾面前公開發表政治演說,表明經過孫中山十年來的幫助和鍛煉,她已經克服靦腆和嬌嫩,具備了政治家的品性,結束了如她自己所說的“學徒”生活,可以獨立工作、獨立戰斗了。而在此之前,孫中山發表演說時,她總是在他身旁默默地聽著,只是偶然講幾句話,即便是這樣,她每次都會把自己弄得心力交瘁,壓力山大。有人這樣記述:每次公開露面之后,由于靦腆和無經驗,“她常因感情激動而精疲力盡,不得不休息幾天以恢復體力”。
宋慶齡演說后,孫中山為神戶縣立女子高等學校題寫了“天下為公”四個大字作為留念。這張題字被該校視為珍貴藏品,精工裝裱后妥為保存,戰爭時期還被運送到農村安全地區保存,現在懸掛在學校紀念室里,被列為神戶縣的重要文物之一。旅日華僑對它尤為珍視,還特地將其刻成石碑,豎立在孫中山和宋慶齡那次演講后參觀過的“移情閣”中,供人參觀。
“移情閣”是一幢風格獨特的建筑,為三層八角形的樓房,屋頂呈尖塔狀,坐落在神戶海岸松林環抱的舞子風景區。它是國民黨老人、愛國華僑吳錦堂為寄托“望鄉”之情而建造的別墅。1913年“二次革命”失敗后,孫中山逃亡日本時,吳錦堂曾在這里接待過他。這次神戶之行,孫中山和宋慶齡又專門來看望吳錦堂,參觀“移情閣”。1984年11月,經過修復后的“移情閣”正式成為孫中山紀念館,紀念館里陳列了孫中山和宋慶齡的著作、照片和文物,供人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