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同民
摘 要:目前,我國有相當多的地區在對文化旅游產業進行著大力發展,通過在當地文物資源與古跡遺存的基礎上做文章,并在文物相應的保護與利用方面取得了相當顯著的成效。同時,也有部分地區過于注重對文物旅游進行開發,忽略了對于文物遺產的保護,進而導致了相當嚴重的文化損失。因此,如何對文物的保護與開發利用之間的關系進行合理處理?如何通過借鑒國家在發展文化產業方面的實際對文物保護的工作水平進行提升?是當下所面臨的挑戰與問題。
關鍵詞:文化產業;文物保護;互動路徑
1 文化產業與文物保護
正如馬克思與恩格斯在這方面的相關研究以及亞當·斯密相應的分工思想,產業鏈概念具備了相當豐富的理論基礎,并且經濟學家邁克爾·波特與希曼對其進行了相當多的研究成果貢獻。對于文化產業鏈模式而言,主要是通過將具備了一定文化內涵的資源打造成極具關聯性的一系列文化產品,以此來對有效補益與互相促進的產業鏈條進行構建,從而在很大程度上對相關資源進行有效的整合,使相應的人力物力得到有效節省,實現其影響力的增強。
1.1 將文物保護、旅游發展、文化產業發展相結合
最近些年,通過西藏自治區的黨委與政府對布達拉宮進行了旅游與文化相互促進與融合的大力支持與正確領導,使其在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方面的獲益頗豐。因此,基于保護文物的前提下對以布達拉宮為主題的相關文化產業項目進行深入研究與探索,從而使其內涵發展得到有效的挖掘與延伸,并通過開發相應的布達拉宮4D電影、歷史文化講座、主題文物展以及相關文化產品等能夠有效地對布達拉宮游客進行合理分散,從而在很大程度上是布達拉宮在游客接待方面的壓力得到有效緩解,進而實現對其的保護。
1.2 將布達拉宮文物保護與旅游景區開發做好銜接
通過在文物的利用與保護過程中對科學發展的相關戰略進行有效實施,這取決于文物自身所具備的特點,因此,通過以科學發展觀為主導思想對旅游開發利用與文物保護之間的關系進行處理是相當有必要的。布達拉宮相應的管理部門不僅要充分做好其文物保護的重要職責,在新時期也需要做好景區的游客接待工作,所以對于布達拉宮的管理部門而言,必要要對其旅游管理與文物保護這兩項重要職責的相關責任進行明確,從而使其在保護與研究這座文化遺產的同時做好相應的景區游客接待與管理的工作。
1.3 培育和開發以布達拉宮為主題的文化產業項目
由于文化產業與文化遺產之間具有相互促進、相互影響的關系,并且,“文化產業的發展”與“文化遺產的保護”在理論上存在著一定的矛盾性,文化遺產最需要的是保護而不是發展,對其進行了發展就不能夠稱之為保護。這一點與保存傳統文化與實現傳統文化的發揚光大之間相悖,而保護文化遺產的主要目的就是使其能夠長久性的流傳,但發展它就是實現保護目的的前提條件,從而造就了對文化遺產進行保護與發展之間形成了相互依存的一種關系。因此,通過對文化產業的發展與文化遺產的保護進行統一,并將其結合為單一資源就必須將其矛盾轉化為相應的動力,從而使這二者之間實現相互延展的有利關系。
2 文化產業與文物保護的良性互動對策
2.1 以科學發展觀為直到,力求文物本體的持續性保護
由于文物資源是不可替代的一種寶貴財富,不能夠像一般資源那樣對其進行過分消費,應該使其實現持續消費與永續利用,在這個過程中就需要做好以下幾點工作:
(1)對文物資源進行統一規劃、科學修繕與維護。
(2)通過加大在這方面的投入,使文物資源的修繕與維護得到有效加強。
3 采用現代化的技術與手段來提高相應的防范水平
3.1 以開發文物旅游資源為契機,營造濃厚的歷史文化氛圍
文物景點作為對豐富的歷史文化進行蘊涵的載體,與單一的物品文物不同之處在于它所蘊涵了封建時期相應的景觀文化藝術、民俗文化藝術以及建筑文化藝術等,是一個建筑文物的集群,并且文物景點占據了相當大的時空。根據這一特性就能夠對文物景點本身的內伸與外延進行了相應條件的提供,并且具有相當重要的挖掘與開發的價值。
自本世紀以來,通過采用現代化的技術與手段以統一規劃為依據對文物景點在挖掘整理與復原重建方面進行了保護性與開發性的工作,從而使其充分表現出古樸的莊園文化。
3.2 引入市場機制,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相得益彰
通過對旅游市場進行積極的拓展,使文物景點客源得到源源不斷的提升。對此,設立了專門的對外宣傳促銷的部門,并積極參與各類大型的會展活動,采用發放光盤、資料與掛標的方式對文物景點進行了大力推介;同時,充分發揮酒店、旅行社等關聯企業所具備的特殊促銷作用,通過形成利益共同體來使文物景點在市場上的影響力得到不斷擴大。
4 小結
通過形成活化服務的講解形式,對文物景點進行歷史內涵與民俗內涵的注入。最近幾年,在對文物景點本體進行保護性的挖掘與開發的過程中對其莊園環境進行了綜合治理,使其在硬件上提升了更高的檔次,同時,通過對文物景點相應的軟件建設進行大力發展,使其傳統坐等說教式參觀的相關服務得到徹底改變,并對文物景點進行了以形象美、高素質與語言美為服務準則的全程式導游服務進行了大力打造,從而使文物景點的古代建筑藝術被每一個到此的游客所領略,并對濃郁的歷史與民俗文化進行感受,實現文博宣傳與觀光游覽的有機結合。
參考文獻
[1]金開軍.文化產業建設中博物館作用[J].中國民族博覽,2018,(10):226-227.
[2]王海春.博物館文物收藏職能與文物保護方法的思考[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8,2(26):126+128.
[3]朱麗,尹剛.“互聯網+”視角下文化產業經營管理模式改革——以云岡石窟研究院為例[J].河南牧業經濟學院學報,2018,31(02):26-31.
[4]牟意.文物建筑保護與開發的文化產業鏈模式——以春秋祠為例[J].商,2015,(19):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