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星 林凝
【摘要】本文主要關注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投資情況,探究“一帶一路”沿線東道國吸引中國直接投資的情況及其影響因素。本文根據聯合國貿發會議在世界投資報告中提出的對外直接投資業績指數構造了東道國吸收中國直接投資的業績指數,并對“一帶一路”倡議實施后的數據進行了測算和分析;之后探究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哪些方面特質會影響其對中國投資的吸收情況,利用全球競爭力報告中的國家競爭力指數各個維度指標作為衡量系統,進行了相關實證研究,同時與美國同期投資數據進行了對比。研究結果充分體現了中美兩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地區投資性質的差異。
【關鍵詞】一帶一路;投資業績指數;中美對比
【中圖分類號】F125
一、引言
“一帶一路”倡議是中國在全球合作和全球治理框架下的重要頂層設計,隨著中國與沿線國家合作程度的不斷加深,實施過程中的各方面問題也越發吸引各界關注。尤其在投資合作領域,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地區投資凈額從2012年的878億美元上升至2016年的1 961億美元,截至2016年對沿線地區直接投資存量已達13 573億美元1。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投資領域相關研究也已成為國內外研究的熱點,如鄭蕾等(2015)描述了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直接投資的空間格局、周五七(2015)論述了“一帶一路”沿線直接投資的分布與挑戰應對等,還有關于“一帶一路”倡議下對外直接投資對國內產業結構升級的影響(馬相東,2017)、中國對外投資的產業選擇問題(周國蘭等,2017)、中國企業走出去的相關問題(譚暢,2015)等研究也廣受關注。
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為主體的投資領域研究,特別是沿線東道國對中國投資的利用情況更是近年來國內研究的熱點領域,如關于東道國投資潛力(陳偉光等,2016)、投資便利化水平(張亞斌,2016)與中國的投資選擇等問題的研究等也都頗受關注。本文的視角也著眼于東道國方面,希望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吸收利用中國直接投資的情況進行量化評價,探究東道國的哪些方面特征會直接影響其吸收中國直接投資的業績指數,同時利用美國的投資數據進行對比分析,觀察“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中美兩國投資的吸收利用有哪些方面的異同。
二、“一帶一路”國家吸引中國直接投資的業績指數
(一)計算公式構造
對外直接投資業績指數是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在世界投資報告中提出的用于衡量一國吸引的外國投資份額與其經濟體量大小比較的指標2,具體計算為(i國吸引的外國直接投資流量/全球直接投資流量)/(i國GDP/全球GDP)。對外直接投資業績指數這一指標在實際研究領域有很廣泛的拓展空間,可以將相關比例在具體的地域、空間、行業等領域進行置換,以獲得所需要的業績指數,如葛順奇等(2004)、崔新建等(2008)的研究中,將直接投資業績指數的公式的分子置換為特定行業、特定區域或特定用途的外國直接投資占全國總額的比重,將分母置換為特定區域或行業的GDP或生產總值占全國的比重等。對于該指標的理解,如徐春騏等(2006)指出的一樣,業績指數其實并不代表績效或業績的意義,僅僅是投資的實際表現情況,這一指標在實質上是數量而非質量上的評價。對于其他國家吸收中國投資的業績指數,也有史巧玲等(2016)的相關研究,將中國對他國的直接投資業績指數定義為(中國對該國直接投資/全部中國對外直接投資額)/(該國GDP/中國GDP)。
本文中的吸收中國直接投資業績指數基于聯合國貿發會議提出的概念,設計以下公式:
計算投資東道國吸收中國直接投資的業績指數(fpi),這一公式在史巧玲(2016)的基礎上對分母的比例有一定修正,數學上更符合業績指數的原定義,分子也以投資東道國為主體,轉換了研究視角和方法。
(二)數據來源和計算分析
本文中的“一帶一路”國家列表來自商務部發布的《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1,自2014年起公報的附表11加入了中國企業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投資情況統計表,本文中的“一帶一路”國家列表直接取自于公報附表中所列出的國家,中國投資的流量和存量數據來自公報的附表1和附表2。東道國吸收全部外國投資額數據來自聯合國貿發會議數據庫2。國別GDP數據來自世界銀行數據庫3。
投資業績指數在經濟意義上表示該國所吸收的中國投資占世界份額與該國GDP占世界份額的規模比較,若該指數大于1,則表示所吸收的中國投資份額大于其相對經濟規模,計算所得的各區間內國家如表1所示。
從表1中可以看到,從投資存量數據計算得出的結果而言,fpi指數大于1的國家在不斷增多,2014年有47國,占樣本的78.69%左右,到2016年則達到53國,占樣本國家的86.89%左右。總體而言,大多數“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吸收中國的直接投資相對份額都大于其經濟規模的相對份額。結合東道國與中國的地理距離這一因素也可以發現,fpi指數偏大的國家都距離中國較近,特別是投資存量數據的計算結果尤其如此,投資情況與距離因素呈現負向相關關系,這也與傳統的關于投資和貿易的引力模型相符合。
三、吸引中國直接投資業績指數的影響因素
(一)模型設定和自變量選取
在分析和計算了“一帶一路”國家吸引中國直接投資的業績指數之后,本文也希望探究是哪些因素影響著東道國吸收中國的投資,即東道國哪些方面的國家特質與中國投資直接相關,從而了解“一帶一路”國家吸收中國投資的一些特征。關于這方面問題的已有研究(翟卉等,2016)所采用的主要都是拓展的引力模型,對回歸自變量的選取主要有東道國經濟狀況、政治穩定情況、基礎設施、對外開放程度、創新程度等方面的指標。借鑒已有研究的經驗,本研究也使用拓展的引力模型,函數設定為對數線性模型:
lnfpi=β0c+β1lndist+∑βilnxi+μ,
其中,fpi為一帶一路東道國吸引中國直接投資業績指數,dist為東道國與中國的距離,xi為衡量東道國各方面特征的指標變量。
為全面量化東道國各方面特征情況,本研究中的自變量選擇了《全球競爭力報告》4中的國別指標框架,將一國的各方面情況劃分為12個維度,分別以7分分數量化測評,全球競爭力指數的12個維度如圖1所示,分別衡量了一國在國家制度、基礎設施、宏觀經濟環境、健康和基礎教育、高等和職業教育、商品市場效率、勞動力市場效率、金融市場發展、技術準備率、市場規模、商業成熟度和創新方面的情況。
(二)逐步回歸分析結果對比
為探究“一帶一路”沿線投資東道國的哪些方面特性會影響其吸收中國投資的情況,采用逐步回歸的方式利用stata14.0對數據進行處理。對2014至2016年的分年度截面樣本數據和3年的總體樣本數據進行逐步回歸,所得的模型中自變量及其系數和顯著性水平結果如表2所示,其中1至12分別表示圖1中的各個維度,顯著性水平*為0.1,**為0.05,***為0.01。作為對比,采用同樣的方法計算相同年度“一帶一路”國家吸收美國直接投資的業績指數并分析其影響因素,所得結果列在表2對應下方欄中,其中美國的國別投資數據來自美國經濟分析局數據庫1,dist置換為東道國至美國的單純距離數據2。
(三)對比分析和評價
從上表中可以發現,影響“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吸收中美兩國直接投資業績指數的因素有很大差異。分析結果總體上顯示“一帶一路”沿線對中國直接投資的利用情況與東道國的基礎設施、宏觀經濟環境、商品市場效率、商業成熟度和創新維度指標正相關,與高等教育、勞動力市場效率、金融市場發展、技術準備率維度、市場規模及距離指標負相關;對美國直接投資的利用情況則與東道國的基礎設施、市場規模和創新維度指標負相關,而與健康和基礎教育、商品市場效率、金融市場發展、技術準備率、商業成熟度甚至距離指標正相關。分析結果中,對中美兩國投資利用的業績指數影響因素自變量系數符號相對一致的指標只有國家制度、商品市場效率、市場規模和商業成熟度4個維度的變量,而自變量系數符號顯著相異的維度有基礎設施、健康和基礎教育、金融市場發展、技術準備率、創新以及距離6個維度的指標,這一結果充分反映了中美兩國對“一帶一路”沿線投資性質的差異。
1.對中美兩國投資業績指數影響方向相同的東道國變量分析
與中美兩國直接投資業績指數都正相關的東道國特征維度為國家制度、商品市場效率和商業成熟度。國家制度維度包含了東道國的所有權保護、爭端解決機制、股東權益保護、投資者保護力度等因素,商品市場效率維度則包括了反壟斷政策、關稅、國民待遇、國內購物環境、經營政策性支出等方面的因素,商業成熟度指標主要反映了當地供應商的數量、質量,產品的加工、分銷、營銷,以及價值鏈和商業發展等方面項目的情況,這3個維度的指標反映了東道國的制度環境、商業環境等方面情況,而良好的國內制度和商業環境自然更有利于包括外國投資在內的所有經濟活動的運行,因而這三方面因素與中美兩國對東道國的投資業績指數都呈現正向關系也符合跨國公司經營和國際投資開展的經濟規律。在全球價值鏈發展的大環境下,能夠更好的融入國際分工,形成良好的國內經濟制度和成熟的商業發展模式,也更有利于一國吸引其他國家包括直接投資在內的各種商業活動。
而市場規模這一維度與東道國吸收中美兩國投資的業績指數都有顯著的負相關關系,這一情況可以直接從投資業績指數的構造上理解,投資業績指數表示該國吸收的外資份額與該國經濟體量份額之比,而東道國市場規模越大,吸引的全部外國投資就越多,因而中國或美國單個國家的投資占其吸收全部外國投資的比例就越小,從而表現出的業績指數就越小,反之,若東道國本身就是經濟體量不大的國家,且中國或美國對其的直接投資幾乎構成了該國吸收的全部外資,那么所表現出的業績指數就會非常高。
2.對中美兩國投資業績指數影響方向相異的東道國變量分析
(1)基礎設施和創新維度的東道國指標與中國對其直接投資的業績指數正相關,與美國直接投資的業績指數負相關,這二者的結果可以說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基礎設施維度的海陸空交通運輸和電話通信等方面的因素與中國“一帶一路”建設中的“設施聯通”“信息暢通”等建設框架相一致,這一維度指標與東道國吸收中國的投資有很顯著的正相關關系,這可以說是中國“一帶一路”建設發展的必然結果,中國出于大國責任和“一帶一路”倡議的考量優先幫助沿線國家完善基礎設施,同時基礎設施的完善也進一步促進著東道國對中國投資的利用,二者相輔相成。但出乎意料的是,美國投資數據的分析結果顯示,東道國基礎設施狀況與其吸收美國投資的存量數據呈現一定程度的負向關系,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是因為美國在“一帶一路”沿線地區更傾向于在基礎設施水平較低的國家有長期投入,或者也可能是因為東道國對于來自美國直接投資的吸收利用不依賴于基礎設施的相關水平,具體原因有待進一步考證。
創新維度的回歸系數在中國投資數據上表現為正,而在美國投資數據上表現為負,這一關系也值得關注。研發和創新維度的評價因素包括創新投入資本、企業研發投入、對工程師人才可獲得程度、專利證書申請、智力成果保護等。“一帶一路”東道國吸收中國投資的業績指數與該維度指標有一定的正相關性,表明中國的對外投資選擇和走出去的海外企業比較重視東道國在研發投入等方面的努力,在進行對外投資選擇時會偏好對創新投入較大的東道國,或者在東道國建立子公司時會加大創新研發的投入,這也與近年來中國“創新創業”政策號召的落實具有較強的相關性。但美國投資數據中反映出的負相關發人深思,一方面可能對于美國而言在“一帶一路”沿線的投資處于較低層級,美國對當地的投資對研發需求低,投資的相關產業都處于價值鏈低端;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美國企業更加偏好于憑借自身的技術和管理優勢進軍相關領域尚不完善的東道國市場,以本國的技術優勢搶占尚未開發的當地市場,進而壟斷其技術支撐平臺,這一現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發達國家企業在國際化經營中的市場先動優勢。
(2)健康和基礎教育、金融市場發展、技術準備率維度的東道國指標和地理距離這四個變量,與東道國吸收美國直接投資的業績指數正相關,而與中國直接投資的業績指數負相關,這些維度的差異都直接反映了中美兩國在“一帶一路”沿線投資性質的不同。
健康和基礎教育維度包含了在東道國的各類傳染病情況、預期壽命和基礎教育質量等因素,金融市場發展水平則包括當地銀行的穩定性、商業貸款和風險投資的易獲得性等金融條件,技術準備率維度則體現了東道國的技術采用水平、手機互聯網寬帶使用情況、企業技術吸收轉化程度等評價項目的情況,這些維度的東道國指標都與其吸收美國直接投資業績指數的相關性為正,這充分體現了美國企業在進行國際直接投資時的區位選擇。在全球化高度發展的現代,較好的醫療衛生條件和居民素養是跨國公司選擇進入市場時考慮的重要因素,良好的當地金融條件也可以有力促進商業企業的持續經營,企業經營過程中對計算機技術的應用和互聯網的接入普及程度更是在經濟全球化條件下跨國公司發展繁榮的重要技術基礎,這些維度指標與東道國吸收美國直接投資的業績水平正相關,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國的對外投資對于東道國的各方面要素都有較高的要求,這也是跨國公司在國際投資決策時自主選擇的必然結果。與此相比,中國對于“一帶一路”沿線的直接投資更多來自于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對東道國當地的金融服務和融資水平要求較低,而且出于友好援助等方面的國際交往目的,中國對沿線地區直接投資的主觀選擇就是幫助醫療水平、技術發展等方面較為薄弱的國家和地區,大力推進設施設備的投資,幫助沿線國家普及互聯網應用、深化互聯網寬帶方面的合作等,這也都是“設施聯通”領域的重要內容。但另一方面,這一負相關關系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客觀上中國的投資不適應技術完備程度較高的投資東道國,即相較于美國,中國所投資的項目仍屬于低端技術的范疇,難以在技術完備的地區有所施展,如果長此以往將無法獲得更高端技術的外溢效應反哺本國,那么對外投資的技術尋求這一重要目的就難以實現。
在距離變量的系數上中國的投資數據反映出距離與投資業績指數呈現負相關的關系,這體現了中國在“一帶一路”沿線投資項目的運營仍然受到地理條件的限制,遠距離投資尤其是非金融行業的項目投資仍有較高的距離成本。但隨著目前網絡銀行、互聯網投資等科技發展迅速,資金轉移受到地域的限制越來越少,美國的投資數據反映出的投資業績指數與地理距離的正向相關關系一種可能的原因就是,母國通過科技和信息手段的升級使得東道國對于美國投資利用的地理成本可能非常小,甚至大量投資基本不再受到地理距離的限制。
(3)宏觀經濟環境、高等和職業教育、勞動力市場效率三個維度的指標與東道國吸收中國直接投資的業績指數具有一定的相關關系,但與其吸收美國直接投資的業績指數關系則不顯著,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投資的一些特質。
東道國宏觀經濟環境維度與其吸收中國直接投資業績指數的正相關從側面反映了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合作與雙邊和多邊的政府間友好往來具有密切關系。這一維度指標包含政府預算和負債水平、政府信用水平、國民儲蓄、匯率情況等因素,在中國的亞投行等倡議和國際友好合作框架下,“一帶一路”國家可以更多的獲得建設貸款和援助等方面支持,有更多的國民儲蓄和更高的政府信用水平的國家則可以更多的利用中國資金進行建設和發展,穩定的匯率和可靠的政府預算也是“一帶一路”地區發展的有力支撐。
高等和職業教育、勞動力市場效率兩方面指標與東道國吸收中國直接投資業績指數呈現負相關關系,這需要引起一定的重視。高等和職業教育維度指標包括高校入學率、基礎學科系統性、研究專業化程度以及員工培訓水平等高素質教育方面的內容,勞動力市場效率指標則包括勞資關系、工資浮動水平、個人所得稅、女性就業情況、勞動者權益保護等方面的因素。這兩維度指標反映出的與中國投資業績指數的負相關關系,一方面可能是因為中國出于大國責任主動幫助高等教育水平和勞動力保障水平較低的國家發展因而增加投資,另一方面更可能的原因則是中國現有投資領域和投資產業水平的低端化,所投資的產業對高等教育水平需求較低,比如大量投資集中于勞動力密集型產業等,與此同時又由于企業希望降低成本等原因對勞動力保障方面的措施非常欠缺,大量當地廉價勞動力雖然能得到就業但相關的福利保障不足,勞資關系緊張等問題頻發,種種情況都迫切要求中國企業在走出去過程中更加關注提高勞動力利用效率,增強勞動力保障措施。
四、結論與啟示
本文基于UNCTAD提出的直接投資業績指數指標構建了“一帶一路”國家吸引中國直接投資的業績指數,并利用2014~2016年的數據進行了測算分析,到2016年約87%的沿線國家吸引中國直接投資的份額占比大于其相對經濟規模。利用國家競爭力的各個維度的分數指標,本文探究了東道國哪些方面特征會影響其對中國投資的吸收情況,同時與美國投資數據進行了對比,結果顯示“一帶一路”沿線東道國利用中美兩國投資業績指數的影響因素有很大差異,總體上中國在沿線地區的投資仍然處于比較基礎的階段,與東道國基礎設施水平、宏觀經濟環境等因素正相關,而美國的對外直接投資更多的反映了跨國公司的自主選擇,與東道國健康和基礎教育水平、技術準備率等因素正相關,此外東道國勞動力市場效率、金融市場發展、創新等方面因素對中美兩國投資業績指數的影響也都各有不同。
針對目前的情況,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投資有必要更加重視投資項目的技術水平和對東道國高素質勞動力的利用,此外也需要逐步提升技術領域的投資合作。在政府間合作和友好往來框架下,可以更加鼓勵企業發揮主觀能動性,自主尋求在“一帶一路”沿線地區的國際投資合作機會,力求實現更多有效、有利、有益的投資合作,重視投資項目實施前的市場調查和可行性分析,充分考慮投資東道國的經濟和人文環境,減少無謂損耗等,努力構建“一帶一路”物流鏈、資金鏈和價值鏈,實現合作共贏,共享發展。
主要參考文獻:
[1]陳偉光,郭晴.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的潛力估計與區位選擇[J].宏觀經濟研究,2016(09):148-161.
[2]崔新健,吉生保.中國行業利用外商研發投資的業績與潛力——對36個工業行業統計數據的比較研究[J].財貿經濟, 2008(7):92-97.
[3]葛順奇,鄭小潔.中國31個省市利用外資業績與潛力比較研究[J].世界經濟,2004(1):11-15.
[4]馬相東.順向對外投資與產業結構升級——基于“一帶一路”建設背景的分析[J].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2017(03):34-39.
[5]史巧玲,周升起.中國對“海上絲路”沿線國家直接投資業績及潛力研究[J]. 經濟體制改革,2016(4):139-144.
[6]譚暢.“一帶一路”戰略下中國企業海外投資風險及對策[J].中國流通經濟,2015,29(07):114-118.
[7]徐春騏,李建平.對外資業績指數和潛力指數的再思考與利用外資績效評價[J].金融研究,2006(8):165-172.
[8]翟卉,徐永輝.中國對“一帶一路”國家直接投資影響因素分析——基于東道國角度的實證研究[J].對外經貿,2016(09):39-42.
[9]張亞斌.“一帶一路”投資便利化與中國對外直接投資選擇——基于跨國面板數據及投資引力模型的實證研究[J].國際貿易問題,2016(09):165-176.
[10]周國蘭,周吉,季凱文.“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對外投資的產業選擇[J].企業經濟,2017,36(09):72-79.
[11]周五七.“一帶一路”沿線直接投資分布與挑戰應對[J].改革,2015(08):39-47.
[12]鄭蕾,劉志高.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直接投資空間格局[J].地理科學進展,2015,34(05):563-570.
[13]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M]. 中國統計出版社,2016
[14]Klaus Schwab,Th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Report 2017–2018[M].World Economic Forum,2017.
[15]UNCTAD. World Investment Report[M]. United Nations,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