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丹
【摘要】中美貿易戰之火在2018年7月已經點燃,并且呈迅速蔓延之勢。貿易戰對我國企業的發展無疑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增加企業的預算壓力。本文基于權變理論進行分析:中美貿易戰不確定性會加大企業預算松弛的程度;當中國政府采取有力的緩解政策時,中美貿易戰的不確定性和預算松弛之間的關系被削弱;在中美貿易戰不確定性高時,公司更加有效地利用資源,有效執行企業預算,提高我國企業預算執行的效率,縮小我國企業的預算執行偏差。
【關鍵詞】中美貿易戰;預算松弛;應對政策;預算執行
【中圖分類號】F752.7;F275
一、引言
貿易摩擦一直以來都是全球關注的熱點問題,各國之間的貿易戰頻頻發生。自2018年7月6日起,中美貿易戰之火不僅被點燃,而且還迅速蔓延。
我國企業在面對貿易戰不確定性因素時,所編制的下一年年度預算會受其影響。由于貿易戰不確定因素的存在,是否會使公司管理者編制更加松弛的預算?同時,我國政府反制的力度與相應的政策緩解力度是否會削弱以上兩者的關系?在面對貿易戰的嚴峻挑戰時,是否更加有效地執行預算,以減少資源浪費,下面筆者將對這些問題進行探討。
二、中美貿易戰不確定性因素對預算松弛的影響
預算松弛是指公司在制定年度預算時,有意低估收入或產能、高估成本或資源的行為(Dunk and Nouri,1998)。中美貿易戰對中國企業年度預算的影響,主要包括以下四點:
(一)加征關稅,成本增加
貿易摩擦給予中美兩國進出口商品加征關稅,商品成本增加,對我國企業的影響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成本增加引起產品價格相對應的提高,銷量也相對應受阻,商品堆積在倉庫,造成了庫存成本增加及營業收入減少,產能過剩,資源閑置,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業經濟負擔。另一方面,雖然產品成本增加,企業為了不影響產品銷量,使商品售價保持不變,但因此企業利潤將受到影響,即單位利潤下降。為此,企業在編制預算時會考慮產品成本及收入方面的影響,即編制較高成本與較低收入的預算。
(二)高科技產品與關鍵技術進口受阻,尋找新進口渠道
中美貿易戰對我國企業高科技產品與關鍵技術的影響也不可低估。我國對美國的高科技產品和核心技術有一定的依賴性。我國進口的高科技產品和核心技術,主要來自于技術發達的美國,一旦美國停止對華出口高科技產品和核心技術,會對中國的產業供應鏈產生一定的沖擊。例如,Intel、AMD和GPS全球定位系統等,一旦此類核心技術進口受阻,我國政府只能鼓勵企業尋找其他替代品,并且加大研發力度投入,自主研發高科技產品和核心技術。
源于美國的進口渠道受阻,我國企業只能另辟新路,開發其他可行的進口渠道,而前期調研費用將增加企業的經營成本,進一步增加企業的經濟壓力。例如,我國鼓勵企業調整進口結構,增加從其他國家和地區進口汽車、農產品等比重,降低對美的進口需求,但與此同時,進口渠道的替代必引起采購成本等的變化,此變化又進一步影響企業年度預算。另一方面,我國主張通過自主研發核心技術來應對此次危機,而自主研發關鍵技術涉及到人力、物力和財力等方面的投入,且研發時間較長,這是一筆不可小覷的費用,將加劇企業的經濟負擔。
(三)美國限制進口我國產品
中美貿易戰爆發的原因,與美國巨大的貿易逆差有直接關系。美國政府為了解決巨大的貿易逆差,對我國部分產品的進口進行限制,以緩解美國貿易逆差的現狀。特別是美國為了抵制和打壓華為手機,在本土停止銷售華為手機,并呼吁歐盟一同與美國站在同一戰線上,一起抵制華為手機,且以不開展情報合作為威脅。美國限制進口我國產品的做法,影響到我國企業對美的投資和對美國市場的開發與維持,進而影響我國產品的出口銷量。
(四)中美貿易戰引起股市動蕩
中美貿易戰一開打,中美兩國股市出現普跌的現象,甚至影響到全球股市下跌。中美貿易戰引起股市動蕩的趨勢無法預估,且不確定性極大,此情境下加大投資者的恐慌度,有可能致使投資者用腳投票,盲目地拋售手中的股票,進而使企業的市值大幅度地減少。因此,受中美貿易戰的影響,企業市值無法被合理地預期,且呈現出無規律地波動,將直接影響到企業下一年度的預算管理編制。
綜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面對中美貿易戰時,我國企業的預算壓力主要來自于關稅負擔的增大引起企業產品成本增加,核心技術進口受阻、需要開辟新進口渠道和大力投入研發費用,我國產品出口美國受到限制,以及股市動蕩等方面的影響。根據Cyert & March(1963)的觀點,規避不確定性的一個重要方式是建立松弛的資源分配,這可以成為公司解決意外變化的良好緩沖。因此,在面對中美貿易戰不確定性的情境下,企業可制定較為松弛的預算,以適應貿易戰不確定因素的影響,給予我國企業一個良好的緩沖空間。
三、應對政策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企業的預算壓力
對于美國的挑釁,中國一直推崇磋商解決,避免貿易摩擦的升級,但美方在事后不顧兩方達成的共識,批準對中國商品征收關稅,中國對此采取“數量型和質量型相結合”的措施進行應對。在中美貿易戰特定的情境下,我國采取的應對措施可從經濟方面給予企業支持,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企業的經濟壓力,穩定我國經濟發展。此外,除了在物質方面給予企業支持外,我國政府特別關注精神上的支持。對于美國持續的挑釁行為,我國政府迅速有效地采取應對措施,該行動對企業來說無疑是增加企業經營發展的信心,相信我國政府能有效及時地應對該貿易戰,保護我國企業利益。從精神上給予企業信心,這遠比物質支持來得更高效與更持久。對于美方的挑釁,我國采取的應對措施如下:
首先,對于美國單方面對我國產品征收關稅,我國政府一直以來不支持以“戰爭”解決糾紛,一直推崇以磋商、和平談判為主的政策,力求通過與美方政府平等溝通來解決問題。經過中方多次努力后,磋商無效,美方仍然堅持公布征稅商品的清單。為此,我國采取反制措施,對美國商品征收關稅,以彌補美國對我國產品征收關稅造成的利益損失,維護我國的合法利益。其次,中國政府通過加強與其他國家的合作,為我國企業開拓其他國家的有效市場,拓展我國企業的出口與進口渠道,減少由于中美貿易戰造成的美方市場縮小的損失。例如,我國推出的“一帶一路”倡議,拉動世界經濟的發展與增長,促進我國與其他國家的友誼,為我國企業與其他國家企業的合作帶來了機會,增加了我國企業的進出口渠道與市場。此外,商務部已表態將反制措施中增加的稅收收入主要用于緩解企業及員工所受到的影響,體現我國政府在經濟方面對企業的補貼補助,降低我國企業的預算壓力。
總體來說,我國政府所采取應對政策的緩解力度從物質與精神兩方面上緩沖我國企業的經濟壓力,進一步降低我國企業的預算壓力,即我國的反制措施削弱了中美貿易戰不確定性因素對我國企業預算松弛的影響。
四、中美貿易戰不確定性因素對預算執行的影響
在環境不確定性越高,即市場上具有高度不確定性時,外部競爭越激烈,企業對資源浪費的可容忍度越低。因此,對于在中美貿易戰的特定情境下,企業要想在此種嚴峻的環境下生存并且占據優勢,則應認真嚴格執行企業預算,具體到公司的每個部門每個員工都能合理地保證利用公司資源,做到不浪費人力物力財力等資源,使企業預算得到更好地執行,幫助企業在中美貿易戰不確定性因素極高的環境下得以生存并且發展。
從企業內部的角度考慮,一方面,企業管理者與部門經理為了維持住現有職位與權力,保持或提高企業績效,在外部不確定性極高時,管理者會嚴格監督下級部門認真執行預算管理計劃,部門經理會督促本部門員工嚴格執行預算,以使企業預算偏差達到最小,有效利用企業資源,提高企業價值。另一方面,企業基層員工為了防止發生企業業績下降時被裁員的風險,或保持住現有工資水平,在面對貿易戰不確定性因素極高的情境下,員工會嚴格執行預算管理計劃。最后,從企業外部角度分析,在中美貿易戰不確定性極高的情境下,外部市場競爭極其激烈,為了使企業能在市場上維持現有競爭力,避免被現有競爭者或者潛在競爭者搶占已有的市場份額,企業會嚴格遵守并執行預算計劃,防止發生被擠出現有市場的風險。
綜上所述,在中美貿易戰不確定性高時,外部市場競爭激烈,公司會更加有效地利用資源,有效執行企業預算,提高我國企業預算執行的效率,減少實際偏離預算的差距,即縮小我國企業的預算執行偏差,做到有效地整合資源,減少資源浪費現象發生的概率。
五、結論與政策性建議
本文基于權變理論分析,中美貿易戰不確定性因素會提高我國企業預算松弛的程度;當中國政府采取有力的緩解政策時,中美貿易戰的不確定性和預算松弛之間的關系被削弱;在中美貿易戰情境下,環境不確定性越高,預算執行的偏差越小,預算執行的效率越高。
面對嚴峻的中美貿易摩擦情境下,我國政府和企業可從以下方面減輕我國企業的經濟負擔,降低企業的預算壓力,促進我國經濟穩定與持續地發展。
首先,中國政府應繼續堅持與美方進行積極交談與磋商,并堅持向世界表明我國反對貿易戰的態度,向世界各國傳遞我國爭取當好世界和平建設者的理念。其次,繼續加強與其他國家的貿易往來,積極尋找貿易合作伙伴,為我國企業爭取更多的貿易機會。第三,召集代表性企業的領導人一同探討,了解企業在中美貿易戰中所面對的困難,并且商討應對中美貿易戰所應采取的建設性建議,切實保護我國本土企業利益,使之受損程度達到最小。最后,中國政府應力所能及地支持企業進行研發,提供經濟支持,比如按照研發成果進行梯度獎勵,加強我國企業技術研發能力,培育更多擁有核心技術的本土企業,從根本上擺脫美國核心技術的控制。
對于企業來說,在面對嚴峻的貿易摩擦時,應積極進行研發投入,將創新精神融入到企業文化中,擺脫中國企業的核心技術、材料以及設備依賴于美國、德國和日本等發達國家的現狀。第二,開發其他國際市場,將本企業產品銷往其他國家,為我國本土企業的產品尋找更多的國外經銷商與消費者。最后,在中美貿易戰嚴峻的情境下,可適當縮小企業在美投資,轉向其他潛力國家。
總的來講,貿易摩擦對雙方國家和企業來說都是不利的,世界各國應推崇和平共處原則,反對貿易戰。因此,中美貿易戰并不是兩國的最優選擇,由此建議中美兩國通過談判妥善解決彼此的分歧,使雙方國家的企業都得以受益,減少企業的經濟壓力,緩解企業的預算壓力。
主要參考文獻:
[1]Dunk A S,Nouri H. Antecedents of budgetary slack: A literature review and synthesis [J].Journal of Accounting Literature,1998, 17:72-96.
[2]Cyert R M,March J G.A Behavioural Theory of the Firm [J].Systems Research & Behavioral Science, 1963,4(2):81-95.
[3]Merchant K A,Manzoni J F.The achievability of budget targets in profit centers:a field study [M]// Readings in Accounting for Management Control. Springer US,1989:496-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