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露娜 顧志堅 程欣緣 葉進芬
(武漢東湖學院,湖北武漢 430212)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脫離了當代教育的本質,使學生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出現抵觸心理,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沒有絲毫興趣。這樣,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會大大降低。將紅色旅游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使課本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變得更加形象生動,極大的促進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能豐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革命舊址、名人故里等,是很紅很專的紅色資源,引入這些內容,改變了以前脫離實際和泛化傾向的現狀,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質量。
從前,教師單一地向學生講述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內容,很大幾率會通過播放PPT的方式來進行思想教育,學生缺乏共鳴感。紅色旅游的出現,提供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多的空間。紅色旅游這一方式,使學生能夠參觀學習各種各樣的紅色資源,大學生在參觀的過程中會對社會歷史形成更深層次的認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部分由校會和學生會進行開展,對大學生開展各種各樣的校內校外活動,但都是以鍛煉大學生的積極性、參與性為主,紅色旅游的融入,將校園文化與校園紅色舊址相結合,提煉出獨一無二的校園紅色文化,使大學生體會強大的紅色革命精神。
目前,高校傳統愛國主義教育的形式和效果過于膚淺,較為乏味,很難達到愛國主義教育扎入心底的效果。紅色旅游承擔著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任。大學生通過看圖片,聽故事,腦海中再現革命的艱苦歲月,可以如臨其境地感受歷史,愛國主義精神會油然而生。紅色旅游是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有效載體,旅游過程就是利用革命歷史文化、革命歷史遺址等旅游資源,從內到外激發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使愛國主義情愫在大學生身上由被動變為主動的愛國主義行動,有助于幫助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大學生正處在價值觀的形成期,容易受外界影響,受現在社會環境的壞影響下,大學生存在不適應環境、自我意識差、社會責任感缺失等等問題。鼓勵和引導大學生參與紅色旅游活動,使大學生深刻感受到革命者的遠大理想和堅定信念。紅色旅游蘊涵豐富感人的革命事跡、堅持不懈,勇于奉獻的革命精神,大大強化了大學生向革命先烈學習的理想,學習革命烈士甘于奉獻,不怕犧牲的革命精神,使大學生能夠勇敢的面對挫折失敗,更能夠在民族復興偉大事業中貢獻自己的才智。
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增強,人民生活的不斷改善,大學生得到了家庭的溺愛,生活條件優越,沒有接受過苦難的洗禮,普遍存在自我意識強、依賴心理強、抗壓能力差、心理脆弱等性格特征。長此以往,不利于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紅色旅游蘊藏著豐富的教育價值,讓學生深刻體會到革命戰士堅持不懈、寧死不屈的戰斗精神。使學生更能學會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在學習中、生活中、工作中直擊困難,完善發展自己的良好心理素質。
當前,教師在課堂上進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力量是紅色旅游。在授課過程中存在教育內容深挖不足,核心價值不夠,沒有達到高度的融合。學生在參觀紅色旅游的過程中,往往只是一面之見,并沒有了解這些又紅又專的故事,對真正的教育內容也是囫圇吞棗,這就顯出紅色旅游教育內容缺乏滲透力。
課堂教學和科研工作是高校重點關注的對象,由于高校沒充分利用當今世紀的一把劍——Internet(網絡)。這才凸顯宣傳力度不夠,校園文化建設被學生忽視,從而導致學生忽視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自身發展的影響。
目前,教師進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依托PPT講述紅色文化,內容缺乏時代感,效果差,體現不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際效果。因此,把紅色旅游加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方面面,有效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紅色旅游文化融入到大學校園中的有效措施就是搭建紅色旅游文化與校園文化的平臺,打破了形式主義,深入了解紅色旅游的故事,從而達到高層次的境界,凸顯了紅色旅游教育內容的滲透力,引起學生足夠的興趣。
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大學生的生活學習方式也在逐步改變,高校基本實現了4G無線網,這使得一定要充分重視和利用網絡對大學生進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可以利用網絡資源共享的特點,創建紅色旅游網絡學習平臺,使大學生在網絡學習平臺中自主學習,這不僅能充實了學生的業余時間,也構建了學生與教師交流互動的平臺。
高校應高度重視紅色旅游的思想政治教育價值,鼓勵學生利用高校所在地的紅色旅游,開展紅色主題教育活動。采用紅色旅游的高校也要充分利用豐厚的地理優勢,與紅色旅游單位建立本校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寒暑假組織學生參觀,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以湖南省為例,韶山市有毛澤東故居,長沙市花明樓鎮有劉少奇革命紀念館、寧鄉市有何叔衡故居、謝覺哉故居,這些紅色故里都可以組織學生去參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