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茂桃 貴州省劍河民族中學
英語在國際經濟和政治交流越來越密切的背景下,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也越來越大。英語作為一種國際性的通用語言,是構成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高中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可以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對提高高中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有重要作用。但是目前我國高中英語教學中對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培養還存在不少的問題,如下表述。
第一,教師跨文化意識教學意識缺失。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高中英語教學中不少教師將提高學生的英語成績作為非常重要的任務,忽視了對學生跨文化意識的培養。這樣就降低了學生英語學以致用的能力,不利于他們英語素養的提升。第二,缺少語言和文化之間聯系的認識。語言和文化有非常重要的聯系。脫離了文化的語言教學是不完善的。但是目前高中英語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是語言與文化割裂開來,此種模式的教學不利于體現語言教學的真正價值。
高中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前提條件就是更新教師原有的教學觀念,提高英語教師對跨文化意識培養的關注度。高中英語教學需要將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作為教學的重要任務。學校可以定期組織英語教師參加有關英語教學的講座,也可以組建各種類型的英語交流活動,如英語演講、朗誦等比賽。學生和教師在參加活動的基礎上逐步培養起他們的跨文化意識,從而提高跨文化意識教學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地位。
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需要建立在中西方文化比較的基礎上。語言與文化具有千絲萬縷的關系,語言作為文化展示的形式之一,是人類文明發展的產物。我國的漢語是建立在中華五千年文明發展之上的,漢語言包含中華文化的精髓。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加強對學生跨文化意識的培養需要引導學生將英語與漢語言進行比較,在比較兩個語言文化差異的基礎上,深化學生的跨文化意識。舉例來說,西方國家見面打招呼常問“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The weather was very clear.”而中國人見面常見打招呼最常問的就是有關吃飯的話題。以此為開場白對人打招呼。這樣問候形式的不同展示了中西方之間的文化差異【2】。
詞匯教學是高中英語重要的學習內容之一。高中英語課程對學生的英語詞匯量要求更高。學生掌握大量的單詞詞匯可以為今后英語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仔細分析英語詞匯,里面涉及歷史人物好歷史事件的單詞較多。因此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在培養學生跨文化意識時,可以從英語詞匯上出發,引導學生了解英語單詞背后的文化意義。這對學生跨文化意識的培養有重要的作用。舉例來說,學生們在學習“to meet one,s Waterloo”這一英語短語時,通常情況下,學生們只是對短語的字面意思做簡單的了解,涉及到短語背后的意思卻不做過多解釋,這樣的教學模式就影響了學生對單詞背后文化內涵的了解,對學生跨文化意識的培養是非常不利的。因此針對此種問題,教師引導學生學習有關英語單詞或短語時,也需要加強他們對單詞語言背后文化的了解。如Waterloo原意為滑鐵盧。因此英語教師可以將滑鐵盧時間有關的歷史內容講解給學生,讓學生知道拿破侖在比利時滑鐵盧時間中戰敗的煙癮,以及這場戰役對當時整個歐洲的影響。并以此為文化背景對拿破侖的生平事跡進行解說。這樣具有拓展性的授課形式,更可以加強學生對to meet one,s Waterloo詞匯的理解。此外,比較中西方的語言文化,可以發現“愛人”的漢語意思是“配偶、戀人”而將其翻譯成英語就成了“Lover”這就形成了情人的意思,情人和愛人是兩個意思不同的含義。因此英語教學匯總在特殊性的英語單詞中,需要教師加強對學生的引導,促使學生立足不同國家的文化分析語言的含義。
高中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可以向學生引入有關國外的文化。英語與作為國際上使用最廣泛的語言,需要結合一定的文化背景去學習。高中英語課堂上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通過互聯網積極查閱有關西方國家的文化,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了解他們國家的文化。這對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培養有重要意義。比如,在學習有關西方重大節日,如圣誕節、萬圣節等。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積極查閱資料了解他們節日的慶祝方式、文化習俗等。學生將收集到的資料與教材內容相比較,更可以培養他們的跨文化意識。
綜上所述,高中英語教學本身就是一種文化性質較強的科目。在世界經濟文化往來越來越密切的今天,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同樣也是素質教育中重要的教學任務。因此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需要采取積極有效的途徑加強對學生跨文化意識的培養,由此促進學生英語綜合素養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