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緒燕 廣西靈山縣豐塘中學
對于初中的數學能說大部分都是理論性的知識,如果教師使用灌輸式的教學方式,那么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掌握效果就不會特別理想。在素質教育和新課標不斷深入發展的背景之下,初中的數學教學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注重在課堂當中增進師生之間的互動,使得教學的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問題驅動主要是在課堂當中構建一個良好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帶著疑惑和問題進入到學習的狀態當中,在自主的感悟當中,發現數學知識所存在的規律以及整體的知識結構。問題驅動的教學方法,不僅能夠對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進行突破,同時還可以激發學生的思維,也能從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或者話題角度進行切入,讓學生對數學問題開展進一步的分析和理解,促進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提升。
數學來源于生活同時又在生活當中有著廣泛的運用,初中的數學教師要在實際的教學當中,有問題驅動作為重要的前提,聯系生活當中的實踐創新教學的案例,不斷培養學生本身的感知能力,建立一個較為理想的生活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在學習方面的興趣,并且指導學生對數學問題開展進一步的分析,促進整體教學質量的提升。例如:在《加權平均數》這時到學習當中教師可以結合生活設置相關的問題情境,一所學校需要在學生當中挑選一名學生,代表學校參加英語口語比賽,題目當中給出了兩名學生在口語、英語寫作、閱讀方面的不同得分,有學生通過計算和分析,幫助教師挑選一名學生代表學校參賽。由于這兩名學生在英語口語、英語寫作和英語閱讀方面的分數加起來所計算的平均分是相等的,因此沒有辦法從中挑選出代表學校參賽的人員。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思考,教學所挑選的學生需要是代表學校參加英語口語比賽,因此會更加注重他的口語成績,引入加權平均數的學習內容。在這樣的一種問題情境的驅動之下,學生不僅能夠感受到數學知識在生活當中的廣泛應用,同時,對于知識的學習興趣也會更加濃厚,愿意投入到課堂的學習當中。
教師在生活當中實際問題情境的創設過程當中,要注重問題與學生實際生活情境的適應性,避免所創設的問題情境對你學生生活特點的現象,導致學生難以理解教師所提供的內容。例如有的教師在問題情境的創設過程當中,以天文學當中的知識作為問題背景,但是這方面的知識與學生的知識背景相去甚遠,大部分的學生僅僅對天文學當中的基本知識有所了解,對于更加深刻的知識并不清楚,這樣的一種現象并不能夠降低學生的認知負荷,反而會導致他們在問題解決的過程當中遇到種種困難。
在初中數學的實際教學當中,教師通常情況下會先向學生進行數學概念的解析,然后指導學生在數學題目當中放入相應的數學概念,對數學題目進行進一步的檢驗和計算。在通常的情況之下,學生在解決數學問題的時候,他們并不能夠有效的運用數學概念解決問題,主要的原因在于學生在學習數學概念的過程當中,沒有能夠從多個方面對這些問題進行探索,自身的思維能力也受到一定程度上的限制。因此教師要注重在問題驅動的模式之下,對數學問題進行進一步的創新增生和設計一些開放性的數學習題,讓學生能夠在教師的慢慢引導之下,做到自主探索和挖掘數學概念的規律及其所包含的真正含義,最終使得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升。
例如:學生在學習平行線性質的相關知識,實在是除了需要設置題目,讓學生通過平行線的性質證明數學當中的問題之外,也可以設置一些開放性的問題,由學生進行課后的探究,例如探究平行線的性質在生活當中的應用或者通過查詢相關的資料,了解平行線性質背后的數學文化知識及知識的誕生與來源。傳統模式的習題對于學生來說,容易導致他們失去學習方面的興趣,反過來教師合理設置開放性的題目能夠有利于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最終能夠增強學生對于一些數學概念知識的理解。在開放性題目設置的過程當中,但是也要注重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不要為了一味追求開放性的知識,出現一些過于奇怪的問題現象,導致學生的學習壓力出現增加。
問題驅動下的數學創新教學模式要注重對措施當中的錯題資源進行應用,因為在初中教學開展的過程當中,很多教師也發現學生會存在這樣的一種現象,對于教師反復講解的提醒,學生依然會在同一個地方屢次出錯,由此可以發現學生在跟隨教師進行數學題目分析的過程當中,容易忽略其中的一些數學概念或者存在著解題思路方面的盲區。在解題的過程當中,一些宏觀的數學概念問題理解不深刻就容易導致學生忽略細節方面的問題,最終存在著反復出錯的情況。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怎樣有效的利用錯題方面的題型資源,加強學生對于這方面知識的進一步訓練,攻克學習當中的難點,更好地幫助學生解決思維盲區方面的問題,利用這些問題,作為學生在初中數學學習當中的有效問題驅動資源。在實際教學開展的過程當中,教師要注重統計學生比較容易出錯的題目,將這些題目作為進一步的問題驅動對學生進行進一步的提問,從而使得學生能夠在這類問題的解決當中不斷的深化自我對于數學知識的認知。
總的來說,問題驅動下的初中數學教學創新模式,可以更好地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建立起一個有效的教學模型,加強學生對于問題的進一步探究和理解,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思考能力的提升。在教學開展的過程當中,就是要不斷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就算為他們創設優良的學習環境,最終提升整體的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