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小萍 渭南市渭南初級中學 714000
經常有人聊起,要孩子是為了什么?聽到一個令人感動的答案:為了付出與欣賞。我覺得,師生一場,亦是如此。
在小學的語文課堂中能經常聽到學生朗讀的聲音,可是近年來,隨著課改的深入,我們通過觀察發現,在初中語文課堂中朗讀卻存在著很多問題。在教學實踐中,長期以來由于“應試教育”的束縛,不少教師忽視“朗讀”這一重要的教學環節,引導進行的是無效朗讀,忽略朗讀,或者為了朗讀而朗讀,朗讀成了課堂教學的一種點綴。也有教師在指導朗讀時,淺嘗輒止,不注意方法的引導等等。只給學生提出一些方法上的指導,布置一些閱讀任務,但疏于監督和檢查,實際上朗讀就被束之高閣了。學生在課堂上誦讀目標不明確,誦讀時間不夠充分,加之學生的朗讀形式單一,缺乏技巧的指導,因而對朗讀的興趣不高,這嚴重影響了學生閱讀的理解和感悟能力,又因為課堂教學受空間和時間的限制,所以朗讀訓練未見明顯效果。
《初中語文中考說明》中強調:“能用普通話正確識讀常用漢字……準確劃分詩文語句的朗讀節奏”。《語文新課標》指出“各個年級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在這種背景下,為了更好的落實《中考說明》《語文課程標準》對朗讀的要求,讓學生運用好語言文字,我們幾位老師希望做好課內外的有效鏈接,試圖通過課內的朗讀指導,課外深入朗讀實踐來解決學生朗讀能力低下、閱讀能力較差的實際問題,達到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水平的研究目的,因而進行此項“指導初中生課外朗讀提升閱讀能力有效策略的研究”。
我們在學生、家長中開展關于學生語文課外朗讀情況調查問卷活動,了解我校當前學生課外朗讀水平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分析朗讀教學的現狀,探究誦讀方法和途徑,為有針對性地進行朗讀指導的有效性研究打好基礎,初步形成了語文課外誦讀的教學策略,具體做法如下:
1、我們運用智能時代下“歡樂誦”(朗讀軟件)和創建QQ朗讀群提供的便利和技術為師生提供上傳朗讀語音、視頻和交流的平臺,保證每天擠出20分鐘在線上線下研討交流,保障相關活動時間。
2、設置“朗讀打卡”統計表,統計每人、每天的朗讀情況,評選出每周“朗讀小達人”,并進行獎評。
3、選取有代表性的學生作為觀察對象,進行跟蹤觀察并分析其發展動態,進行比對后最終得出結論。
根據誦讀教學的特點,探索適用于學生的有效的誦讀教學指導方法,課堂上開展朗讀技巧討論交流,我們幾個教師之間也不斷在探索朗讀指導策略,以期提高學生朗讀、閱讀能力,培養其朗讀興趣。
朗讀軟件使用初期,由教師設計朗讀的內容,每天利用二十分鐘左右,師生朗讀打卡:第一周軟件中推送的短詩文——教師規定的課本現代文章——逐步過渡到自由選擇美文(內容、文體不限)——再到篇幅稍長的文言文。
我們還利用朗讀軟件,范讀領路,摹仿入境,培養課外朗讀常態化的習慣。
創造出多姿多彩誦讀活動方式,由淺入深地引領學生提升朗讀技巧。
力求“讀”的形式多樣,如在朗讀軟件上傳自己的朗讀作品,師生、生生互品,相互學習和激勵彼此,培養學生愿讀、樂讀的良好習慣。
開展課外活動,促進學生朗讀興趣。全班進行朗讀比賽,材料由學生自由選擇自己喜歡讀的文章。進行以上活動時,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喜悅,在參與中找到自信,在反思中提高朗讀技巧,在反復朗讀中欣賞佳作美文。
通過本次研究,我們希望達到以下預期目標:
1、培養學生的語感,擴大學生閱讀視野,全面提高了學生語文素養,同時促進語文閱讀技巧、語文成績的提高。
2、引導學生通過朗讀形成思想碰撞和心靈交流,能正確解讀文本的內涵。
3、通過朗讀的方式,在思維和情感的交互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最后,在朗讀指導實踐活動中,我們會做好活動記錄,并積極撰寫教學反思、心得體會。對資料進行整理和歸納,概括出研究的初步結果,并對實施過程、結果、條件以及研究情況進行考察評價,總結切實可行的有效的經驗,以便推廣,同時也總結存在的問題或失敗的教訓,以利于今后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