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露/貴州師范大學歷史與政治學院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進入了社會主義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新時代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堅持馬克思主義,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當前高校所進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密不可分,是其重要內容,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容與自黨成立以來一代代杰出的共產黨人不屈不撓、頑強拼搏的歷史息息相關。因此,新時代有必要加強大學生的紅色教育,從而更好地推進高校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主導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我國所進行的紅色教育主要是指教育主體運用紅色資源而進行的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
紅色資源主要包括中國共產黨成立以后,以黨在帶領人民群眾進行戰爭、革命等手段,在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所形成的一些先進人物,先進事跡、有紀念價值的物品或建筑等等。而紅色教育就是以這些紅色資源為載體,以其載體所承載的光輝歷史、先進革命事跡以及悠揚的革命精神等等為教學內容,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的對教育對象進行的理想信念、革命傳統和愛國主義教育。
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們黨要在新時期深入推進黨的建設這個偉大工程,這個偉大工程是我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之所在。黨的建設離不開校園黨建工作,而校園黨建工作更離不開對大學生開展紅色教育。
大學是一個人形成自己理想信念的關鍵時期。現在很多大學生功利心重,入黨是為了步入社會后能找到更好的工作,有更多的晉升機會。如果一個人在沒有認真學習黨章,沒有深刻領會黨的宗旨的情況下就入黨,那可以說這個人的入黨動機是不純潔的,這就不會有利于我們中國共產黨的純潔性建設以及它的先進性建設。但是在如今的高校校園里,這樣的現象屢見不鮮,很多同學是為了利益而入黨。而且很多學校的入黨選拔機制并不嚴格,并沒有真正考察學生的入黨動機。有的學生黨員甚至不了解當下的一些國際形勢以及國家政策,面對相關機構所開展的一些黨的宣講活動,也只是采取一種消極應付的態度。高校可以創新利用紅色資源于黨的宣講活動中,是宣講活動形式不是那么單一,且無趣。對大學生進行紅色教育,開展和拓寬校園紅色教育渠道,將紅色資源、紅色文化融入到傳統教學方式與新型教學方式中,這是學校進行教育教學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創新途徑。
思想往往決定了一個人的行為舉止,通過不同的方式,有計劃、有目的、有針對性的開展紅色教育,鼓勵學生不僅在行動上積極向黨組織靠攏,更要在思想上認同黨。我們現在生活的環境非常復雜,校園雖然是一個比較單純且干凈的環境,但是隨著網絡技術不斷發展,學生獲取信息的途徑更加寬泛。有的學生了解的東西甚至比老師都還多。所以學生就很容易受到不同思想的影響,提高學生自覺抵制各種消極思想的能力,增強學生的黨性修養,將革命精神與校園文化精神融合到一起,校園黨建工作是黨的建設過程中一個重要內容,對大學生進行紅色教育,是校園黨建工作的助推器。
1、豐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
紅色教育的教育內容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有大致相似,但是也有不同的地方。比如政治觀中的愛國主義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在不同國家不同地區有不同的內容,新時期我國愛國主義教育主要是結合馬克思主義與當前國際政治形勢,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國情,并將愛國主義與擁護社會主義實踐活動結合起來。與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愛國教育相比,紅色教育中的愛國主義教育涉及范圍更加廣泛,也有豐富的資源可以加以利用,大學生在以這些資源作為媒介的學習過程中也會有不同的體會和感想。進將紅色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融合相互貫通,有利于豐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內容,從而進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成效。
2、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的開發
隨著社會發展,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已不能滿足學生更好的認識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這些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需要覆蓋面更加廣泛、操作更靈活、形式更加新穎的載體。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核心價值觀融入進校園文化建設,離不開紅色文化教育載體的開發。紅色文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先進文化的組成部分,在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中具有重要地位。紅色文化的資源非常豐富,既包括物質資源,比如偉人故居、革命遺物、紀念物、革命紀念地和會議遺址等;又包括精神資源,比如息烽精神、焦裕祿精神、鐵人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等等。紅色文化承載著自黨建設以來一代代共產黨人在革命時期以及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歷史經驗、崇高道德理想等,具有極高的教育意義,可以說紅色文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重要載體,利用紅色文化資源的來進行的紅色教育活動作為一種新型活動載體,幫助學生在活動中更好地達到接受教育者教育以及自我教育的有機統一。
3、創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
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課程本身具有抽象性,其過程是教育者用一些理論觀念對受教育者開展教育活動的過程。紅色教育革命性、創新性、有趣性、實踐性的特征,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具有有創新的作用,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更好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
紅色教育具有創新性的特點,創新在于載體的創新,紅色教育活動是一種新型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載體。
無論是紅色教育中的物質資源還是精神資源,都是在革命戰爭時期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中形成的,其本身蘊含著豐富的歷史價值。但是精神是永遠不朽的,紅色教育中所蘊藏的中華民族精神是永遠不會消失的,在不同的歷史階段有不同的意義。紅色教育的創新性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表現為思想者政治教育的時代性。這種時代性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體現為學生不在拘泥于某個時代某個環境,而是潛移默化中,在新時代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實現他我教育與自我教育的有機統一,可以說是一種教育方式以及教育途徑的創新。
紅色教育具有強烈的吸引力、趣味性濃厚的特點,有助于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趣味性,這主要體現在紅色教育資源的故事性中。
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比較單一,一般來說,高校普遍采取的是教師授課學生聽講的形式。紅色教育資源比較豐富且有趣,比如相關影視作品、偉人事跡等等,這些資源本身具有故事性,故事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吸引力。同時還可以利用這些故事設置情景,讓學生來參與到情景活動中,既鍛煉了學生各方面的能力(組織能力、表達能力等), 又收獲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這種趣味的學習方式對學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是一種讓學生有興趣去學習,在學習中培養興趣的影響。
紅色教育具有實踐性的特點。現在高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是采取灌輸的方法。灌輸理論是二十世紀初由列寧最先提出來的,但是列寧所說的灌輸是針對俄國無產階級革命時期背景下的工人階級,工人階級不了解相關知識,只能通過灌輸這種方法。不僅時代背景不一樣,現在的大學生與工人的思想狀況也不一樣。傳統的理論觀念的灌輸已經不能滿足學生多元化、開放性學習方式的學習訴求,會增強學生對相關課程的反感。而紅色教育中的紅色資源包括很多物質資源,比如紀念館、偉人故居、紅色旅游景區等等。學校可以開展多種活動方式,比如組織學生到革命老區進行參觀學習,到紅色旅游景區旅游,觀看相關影片等等,這些方式感染性極強,更加的貼近生活與實際,學生在這種參觀、旅游等“娛樂”的過程中學習,逐漸的實現教育與自我教育的統一。紅色教育富含趣味性的特點,真正的體現了一種寓教于樂的方式。打破傳統理論的枯燥感,真正實現寓教于樂,是思想政治教育亟待解決的問題,而紅色教育就可以做到這點。
新時代對大學生進行紅色教育,有利于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是大學生成長成才路上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當大學生真正的了解歷史、了解黨、了解先進人物為黨為社會主義做出的貢獻后,他們的心靈會得到熏陶,人格會得到升華。紅色教育對大學生思想的促進作用,必將轉換為大學生進入社會后投身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