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小畫/重慶市大渡口區新工小學
在新課改下,為了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中曾指出要培養學生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美術教育能提升學生的人文精神、愛國情懷、審美能力等,在不同的教育階段有著不同的教學要求,在小學階段,美術教育的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他們的學習興趣來確定教學內容,強調教學活動要具備綜合性,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進程。民間美術與小學美術教材的完美融合,能讓學生更好的體會學習的樂趣、領悟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形成一定的審美意識與愛國情懷,推動著民間美術的發展進程。
民間美術是人類生活產生的一種美術形式。由廣大人民群眾所創作,歷經多代藝術家的發展與傳承,民間美術涉及的范圍廣泛,在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度能經常性的看見它們的身影,同時也給人們的生活添姿添彩,民間美術不僅表達著藝術家的匠人精神,也表達著人們對于生活的一種情感追求與向往,民間美術在一定程度上來說,它是一塊瑰寶,更是我國的美術根基。
民間美術的種類繁多,牽涉廣泛,比如:剪紙、刺繡、雕塑、繪畫、風箏、編織等等,同時它也具有其地方特色,因為不同的地區,其發展歷程是不一樣的,從而形成一種各具特色的民間美術形態,比如,天津楊柳青年畫與蘇州的桃花塢年畫還有南方的木板年畫,它們之間既有著某種聯系,但是都具有各自的地方特色。民間美術的豐富性,為小學美術的教育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民間美術是我國傳統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民間美術有很多大功能,比如教育功能,這一功能大多體現在人民群眾的倫理道德上面,比如歌頌民族英雄、忠孝人物等。還有認識功能,由于我國的歷史悠久,地域遼闊,演變的風俗習慣及地區文化不同,注重民間美術的認識功能,應用在小學美術課堂中,能更好的讓學生的美術教學具有意義性,同時民間美術還有審美功能、生活功能與文化功能。這些都對學生的發展具有重大的作用。
民間美術運用到小學美術教育中得到了充分的價值體現,比如提高了學生的審美能力與創新能力,還對民間美術做到了有效的傳承作用等,具體的體現在以下五大方面:
學習美術的過程中,要想自己創造出優秀的美術作品,就必須要擁有一個較高的審美能力與健全的審美品位,審美能力包含著兩個方面,既要學會認識什么是美,也要判別什么是丑,審美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依靠著自己的人生閱歷和想象能力等,民間美術正好能為學生提供豐富且眾多的素材。民間美術大部分是一種天然純真的藝術之美,它蘊含著廣大人們的審美理念,屬于真、善、美的具體化,然后小學階段的學生,他們具有與生俱來的天真和善良的特性,能與民間美術很好的融合在一起。我國民間美術的十大藝術之一“舞龍舞獅”,小學生是非常喜歡龍虎傳說的,我國每年的元宵節或者慶典上都流行舞龍或舞獅來助興活躍氣氛,前幾日的70 周年國慶閱兵上,就有舞獅方陣,它鼓舞著人民群眾的士氣,在舞動的姿態下,加以愛國歌曲的融入,對學生的審美也產生了一種質變。
如今,在新課改下,對學生的發展提出了全面素質教育的新要求,而民間美術融入到小學美術的教育中,是適應學生素質教育的舉措,小學美術教學活動中要充分的尊重學生的學習興趣,關注學生的身心發展階段,還要重視教學活動中的探究性與綜合性,同時也要讓小學生正確的認知民間美術的真、善、美,健全他們的三觀。
例如,學生喜歡琴棋書畫,其中水墨畫是我國獨有的一個民間藝術,學生長期在學習水墨畫的同時,對他們自身的氣質和修養也會產生變化。民間美術蘊含著人們對于生活的情感、向往與信念,美術造型方面也極具千變萬化、多姿多彩,能為小學美術的教育內容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從而培養學生的視覺感知能力、創造能力,提升學生的創新意識,促進學生全面素質發展。
民間美術是人們現實生活中的一種客觀反映,呈現內容與生活緊密聯系,簡單易懂、豐富多彩、也極具吸引力,小學生正好處于美術的萌芽階段,這有利于學生們學習美術教育,所以民間美術的特性是符合小學生身心發展階段的,也與他們的審美觀念達成一致。總之,在小學美術教育中,把我國優秀的民間美術作品對學生進行欣賞,是有利于幫助學生增強美術基礎知識與基本繪畫技能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促使小學美術教育多元化發展。
民間美術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形式之一。為何說我們華夏歷史幾千年源遠流長、傳承至今,是因為眾多的先輩們發揮著匠人精神,無私奉獻,把各時期的民族文化一直傳承下來,我們如今才能看見民間美術的藝術之美,這是我們中華民族每一個人的責任與使命。在小學美術教育中,通過民間美術教學向學生們傳授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能有效的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與人生觀,健全他們的人格與健康心理,從而增強他們對于民族的熱愛之情,增強對民族的使命感與責任感。在小學美術的教學中融入民間美術,有利于民間美術的傳播與發展,就如前幾日的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 周年,這個對于我們全國人民來說都是極具重大意義的,我們受文化的影響,有著歌頌國歌、高舉五星紅旗的愛國舉動。在每年的端午節上,人們也有著劃龍舟、吃粽子、佩戴五色繩的習俗,民間美術改變著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師可以先把五色繩不僅能辟邪還有著祈福的寓意告知學生們,然后教學生們如何制作五色繩,并讓他們發揮自己的想象能力,制作完成后讓他們之間互相贈送或者送給自己的爸媽,這種做法實際上就是對傳統文化的一種保護與傳承。
民間美術來源于民間的藝術,是廣大人民根據自身的思想情感與追求而創作,同時人民群眾也是最具有創造能力的創作者,所以說,民間美術能有效的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創造能力。要想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就必須要讓學生具有較強的發散思維能力與豐富的抽象思維,這樣才能為創新奠定有利基礎。民間美術作品每一樣都具有吸引人的力量,美術教師可以利用這些有特點的作品對學生進行美術造型、色彩教學,民間美術作品形式眾多,例如,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先對學生進行剪紙、涂鴉、泥塑、彩燈等方面的講解,然后讓學生對優秀的民間美術作品(如風箏、剪紙)進行臨摹,隨后叫他們根據自身的收獲進行二次創作。比如在每年中秋節的時候,可以教孩子們制作我國十大民間藝術的彩燈,也稱為花燈,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還能讓學生們利用民間藝術的美來裝飾家園。
綜上所述,本文通過對民間美術的功能與概念進行了簡要分析,在此基礎上就民間美術對小學美術教育中的實踐作用進行深入分析,從而得出,在小學美術教育中,民間美術是其教學中重要的教學資源之一,它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對于美的敏感程度、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以及繼承與發展優秀傳統文化的作用等。改變著學生日常生活中的各方面。因此,在小學美術教育階段,對于民間美術應用在教學內容上面的重視程度要大大增強,同時也要對民間美術的資源進行深度的挖掘開發,以便提高小學美術教學效率,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