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娟娟/安徽廣播電視大學阜陽分校
隨著世界范圍內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時代已經到來,人們對于網絡的依賴性越來越強,尤其是體現在大學生青年群體上,他們對于網絡的接受度和網絡活躍度都非常高。因此高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學時,要結合當前學生的特點,借助互聯網的優勢來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方法的創新,同時也要明確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挑戰,探索實施思想政治教學的新模式和新路徑。

圖1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和學習方式,逐漸衍生出了“互聯網+支付”、“互聯網+學習”等的新模式,充分的利用互聯網萬物互聯、高度共享的特征來進行一些信息數據的收集和網絡資源的整合,這對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都有著一定的幫助。學生如果正確的利用這些網絡資源能夠開拓眼界,改變以往閉目塞聽的情況,更加積極主動的了解一些重要的資訊,就比如一些先進的思想理論和政策宣傳,就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學內容的傳遞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也有利于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
互聯網+背景下,我們也要更加清晰的認識到互聯網絡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帶來的消極影響?;ヂ摼W的多元性和開放性使得各種各樣的思想以及文化交互碰撞,大學生在利用互聯網絡接收這些信息的同時很容易被一些不良的信息所影響和鼓動,從而使得當前許多大學生缺乏最基本的政治意識和道德素養,沒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另外由于網絡世界的虛擬性,讓大學生在進行交流和網絡人際交往的過程中缺乏規則和社會道德的制約,披著網絡的外衣展露出自私、背德和冷漠的一面,這些問題的產生無疑增加了高校實施思想政治教學的難度。

圖2
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學工作要善于分析互聯網的優勢,更好的利用互聯網的優質資源實施思想政治教學。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正確的看待互聯網,不能把互聯網絡視作洪水猛獸,而是要逐漸培養信息化意識,整合互聯網中的教育資源,利用互聯網傳播速度快、影響范圍廣的優勢來進行思想政治宣傳,將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和要求滲透進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提高學生的信息化參與程度。
高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要借助互聯網構建“互聯網+思想政治教學”綜合信息化平臺,從而實現教育方式方法的創新。利用這一教育平臺可以讓學生變被動為主動,學生只需要關注學校創立的思想政治教育公眾號或者直接登錄官網,用自己的學號進行登陸可以直接接收到一些最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并且通過這一平臺還能夠實現學生同教師的雙向互動和交流,針對一些熱點的社會新聞,可以在這一公開的平臺上進行一場有關思想和道德的網絡辯論,讓學生通過留言的方式各抒己見,提高教育的民主化,這樣也更加方便教師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并制定更加有針對性思想政治教學方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
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學還應當更加重視有關互聯網環境法治規范方面的教育,讓大學生明白互聯網并非法外之地,同時提高大學生對不良和有害信息的甄別能力,堅定自身的理想信念,不要被一些網絡言論輕易的操控和影響,并且要提高自身的責任意識和法律意識,文明使用網絡,遵守網絡紀律,平時多發表一些正向和積極言論和內容,為創造良好的網絡輿論環境做貢獻。

圖3
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學的有效開展需要借助豐富的互聯網資源和平臺優勢,用更加開放和民主的教學形式增強教學效果,讓學生更加主動自覺的接受思想道德教育和政治理論教育,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同時反饋到平時的上網活動中,有利于全社會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