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祥/句容市茅山風景區社區教育中心
習總書記強調: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要不斷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不斷增強文化整體實力和競爭力,朝著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目標不斷前進。這些重要論述,為新時代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在各種文化中,紅色文化以其鮮明的政治立場、崇高的價值取向、深厚的群眾基礎、堅決的奮斗精神等,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強大精神動力。茅山作為全國六大山地抗日根據地之一,擁有得天獨厚的紅色文化資源,顯現出深厚的紅色文化底蘊。 “茅山紅色文化”游學項目承載著引領景區主流文化,服務景區和諧發展的時代重任。
營造景區紅色文化育人氛圍,突顯紅色文化內涵。茅山風景區紅色文化資源豐富,將“茅山紅色文化”中的經典,制作成展牌,置于景區民眾聚集場所,形成“紅色廣場”、“紅色長廊”;電子屏播放的茅山抗戰影視、新四軍軍歌;這一獨特的風景,用濃厚的紅色氛圍熏陶、感染民眾,勢必會使民眾受到耳濡目染。讓“茅山紅色文化”走近民眾,成為親民文化,讓鐵軍精神口口相傳,以突出紅色文化在意識形態中的重要作用。
打造景區主干道成“紅色大道”。在景區的主要干道兩側的路燈、路段指示牌、導游指示牌等融入“茅山紅色文化”元素,紅色標語、紅色詩詞、紅色故事等隨處可見,茅山腳下的這一抹紅,定會使置身于此的人們受到心靈的洗禮。
利用旅游站臺、綠化墻等,布置形成“紅色文化墻”。茅山新四軍紀念館、蘇南抗戰勝利紀念碑等標志性旅游景點介紹,“碑前放鞭炮,空中響軍號”的神奇,新四軍抗戰故事,小號手的悲壯,四代接力守烈士墓的人間真情,圖文并茂地展現茅山紅色文化的精髓,帶給人們心靈的震撼。
景區以景取勝。打造茅山紅色文化景區,就是要讓茅山景區永葆紅色;景,無處不在,隨處可見,人處景中,必能從中怡情悟道,懷著對革命家的敬佩、對烈士的敬仰、對紅色文化的敬意,自覺地、身體力行地擔負起傳承紅色基因的使命,讓鐵軍之魂薪火相傳,熠熠生輝。
“茅山紅色文化”既成景區主流文化,勢必要注重其引領、輻射功能,走進社區,親近居民,勢在必行。讓“茅山紅色文化”走進社區,擔負起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歷史使命。
組織“茅山紅色文化”宣講團、紅色文藝演出進社區。招募一批老革命、老黨員、老教師志愿者擔任“茅山紅色文化”宣講團成員,同時邀請一些當年戰斗在茅山的老革命的后輩加入宣講團,挑選文藝積極分子組建紅色文藝表演隊,制定好計劃,安排好時間,精心組織好進社區基層的活動。
宣講團的真情講述,社區居民聆聽著老一輩革命家的故事,追尋著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跡,無數次為之動容、潸然淚下;宣講團與社區居民互動,讓普通百姓對話革命家及烈士后代,采訪紅色精神宣講團成員,來感受他們心系先人、心懷感恩,從而生發敬佩他們傳承紅色精神的堅定和堅決,感受他們心中燃燒的革命之火不止,定永續;紅色文藝演出,一幕幕情景劇的精彩呈現,激發起社區居民對革命先烈們家國情懷的敬重,老一輩革命者的愛國之魂必將植根于心,必永存;革命先烈們的后人現場“讀家書、悟家訓、品家風”,在閱讀革命者們與家人的通信中,社區民眾敬仰這些革命者用最樸實無華的語言所傳遞的大愛和無私,字字句句中所彰顯的烈士之志,終永恒。
“茅山紅色文化”主題教育,特別是對未成人思想的升華、靈魂的凈化起到更加重要的引導作用。有人形容:“紅色文化”是中國人的精神脊梁。是的,茅山紅色旅游資源及其“紅色文化”,是推進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的有效載體。孩子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都在塑造之中,當他們處在紅色人文景觀,感受“紅色文化”,緬懷先烈偉績,對他們來說就是在進行著文化熏陶和思想洗禮,大大有利于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樸實無華的愛國情懷,在他們心中生根發芽。
送“茅山紅色文化”主題教育活動入校園。利用國旗下講話、主題班隊會等主陣地,通過紅色文化藝術節、紅色文化知識競賽、紅色詩詞朗讀會、紅歌賽等活動,在校園里掀起“弘揚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的熱潮;組織開展“我是紅領巾小導游”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主題實踐活動,讓孩子們親身體驗、弘揚家鄉的“紅色文化”,激發其愛國意識,以及建設家鄉、建設祖國的偉大志向,做共筑“中國夢”的好少年。通過一系列的主題教育活動開展,來增強學生對紅色知識和歷史的了解,加強青少年的愛國主義精神,同時以此來宣揚和傳承老一輩們的革命精神,使紅色文化伴護青少年的成長落到實處。
“茅山紅色文化”游學作為景區社區教育的特色品牌項目,可根據不同受眾需求,遵循游學、研學的教育規律,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由一般游學資源與教學形式到更高質量的游學資源與教學形式,使游學、研學過程易于接受、充滿期待,乃至情感體驗、回味無窮。“茅山紅色文化”游學就是由介紹、觀摩到動手、邁腿,再到思想波動、心靈震撼的情感體驗過程。
“茅山紅色文化”游學活動十分注重游客的情感體驗。游客身著新四軍服裝,重走鐵軍之路,尋紅色印記,存紅色印記。每一處紅色景點的參觀游覽,經由專業講解員逐一講解,使得每一處的故事讓游客熟知。新四軍紀念館里、蘇南抗戰勝利紀念碑前重溫入隊、入黨、入職誓詞;鐵軍營里,看紅色電影,重溫革命歷史,讀家書、唱紅歌、看紅戲,感知革命先烈們的家國情懷;竹林醫院、新四軍大壩的游覽,感受軍民魚水情深。
“茅山紅色文化”游學主題鮮明,蘊含著豐富的鐵軍精神和厚重的歷史文化內涵,倡導游客參與其中。針對青少年安排的“我是小導游”活動,成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主題實踐活動,相當于讓孩子們 “踏上英雄路”,尋找昨天的故事,訪問心中的英雄,是一種全新方式進行的紅色教育,讓青少年親身體驗、弘揚家鄉“紅色文化”,是真正意義上的寓教于樂的紅色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這種紅色教育主題活動,有力地宣傳了茅山的紅色旅游資源。當“小導游”們帶著游客,走進景區的新四軍紀念館、竹林醫院舊址、新四軍大壩等紅色景點,向游客介紹那里曾經發生的革命斗爭、烽火硝煙,這些紅色旅游資源的歷史便會鮮活、豐滿起來,走進更多人的心中。
茅山紅色文化教育需要更多這樣的創意。有創意才有吸引力,也才能激發青少年游客們的參與熱情,從而自覺成為“茅山紅色文化”的傳播者和踐行者。進一步建設好茅山紅色文化培訓基地,有效、有度地挖掘、整合茅山景區的紅色文化資源,培養一批道德水平高尚、專業素質出色、業務技術精干的人才隊伍,精心組織茅山紅色文化培訓,通過有序、有效的紅色文化培訓活動,使學員在游覽茅山紅色景點、吟誦紅色經典的過程中,讓紅色情懷充實人生情懷。
巍巍茅山,留下了無數的紅色傳奇,留下了永遠的紅色記憶。紅色文化的傳承是我們應當肩負的時代重任,我們有責任、有義務使紅色文化在祖國大地綻放更加奪目的光彩,讓年輕一代永遠堅守和弘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