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渭花/江蘇財經職業技術學院
大學生是社會進步與發展的重要動力,思想政治教育屬于意識形態范疇的教育,影響大學生的價值觀。大學生法律專業教育是培養法律意識,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途徑。從思想政治教育與法律專業教育的關系上看,二者在推動大學生全面發展上具有內在的邏輯統一性,在法律專業教育中堅持思想政治教育,以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法律專業教育,幫助其樹立正確的意識形態。
法律專業教育有助于提升大學生的法律知識與法律意識,形成較高的法律素養,并對當前我國的社會主義法律制度體系有全面系統的了解。對于法律專業的大學生而言,專業的教育能夠幫助大學生運用法律的知識理論解決現實的難題。大學生的法律專業教育屬于社會實踐活動,體現國家對于法律專業人才的培育與需求,其目標是借助法律專業的培育,培養學生的法律素養。馬克思主義理論中關于人的全面發展觀認為,人是處于一定條件下進行社會活動的個體,具有自由的自覺進行社會活動的性質,人的全面發展包括人的需要、人的社會關系、人的能力與素質、人的個性的全面發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屬于意識形態的塑造,其是建立在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上,其人才的培育目標與追求是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幫助大學生獲得立足社會、實現自我發展以及社會價值的才能,其中法律素養是實現大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能力。目前我國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主流的意識形態,法律專業教育的價值目標是要培育社會主義性質的法律職業人才,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從人才培育的價值目標上看,大學生法律專業教育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統一性。
高校大學生的培養方案中提出要培養綜合型、全面型的,符合社會主義建設需求的人才,大學生的法律素養以及道德素質都屬于高校人才培養的內容。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培育大學生成為社會主義建設的全面型的人才,大學生的法律專業教育能夠培養大學生的法律素質,使得大學生在我國的法律職業領域發揮主要的力量,大學的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成功的標志之一在于大學生對當前的中國國情有全面的認識,對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有深刻的了解,并提高大學生的法律素質。從人才培育的價值追求上看,思想政治教育屬于意識形態的教育,是要培育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以及價值理念,法律專業教育更加側重實踐型教育,法律專業教育能夠提高大學生的法律素質,法律與政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大學生的法律專業素質的培育,幫助大學生正確、理性的參與政治生活,在社會事業中發揮法律的才能,推動社會政治經濟生活的法治化。
長期以來我國的高校法律專業教育屬于大眾化、普法型教育,主要是為社會提供法律專業的人才,但是法律職業的準入考試要求高校的法律專業人才培育走精英化專業化的道路,現有高校的法律專業教育難以滿足實務型人才的需求,這種批量化的人才培育模式忽視個體,價值取向上存在一定的偏差。大學生法律專業教育側重于滿足社會的需求,而忽視學生的個體實際需求,從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的理論要求上看,大學生的法律專業教育培養的人才應當尊重大學生的自我發展的意愿,注重大學生的自我發展。但是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關注培育社會需求的法律人才,強調人才培育對社會的貢獻,在人才培育的價值取向上存在一定的偏差。
大學生的綜合素質中需要有法律素質作為基礎,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忽視法律專業教育,雖然人才培育方案中提出要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以及綜合素質提升,但是較少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培養計劃中具體提及法律專業教育的內容。雖然早在上世紀90 年代教改委發布的《關于加強學校法制教育的意見》中提出要強化法制教育,但是依然將法制教育納入到學校的德育教育中,時至今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依然將法制教育作為附屬部分,將法制教育的地位次于道德教育。同時,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中,法律基礎課程比重少,且教學創新的內容與方法少,導致大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對法律專業教育并不重視,興趣度無法提升。
社會意識反作用于社會存在,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是對新時期中國的國情與法制環境法制的一個反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取向需要關注大學生的發展,其中大學生的法律意識的培育是重要的目標。思想政治教育是培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人才,而法律專業教育能夠為社會建設提供法律職業人才,大學生的法律意識培育反映當前依法治國的社會需求。正如羅杰斯所言,教育活動的價值取向是以促進受教育者成長為中心,創造環境以及氛圍推動受教育者實現自我發展,促進其身心全面的發展為價值取向。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取向上需要關注大學生的法律意識的培育,讓大學生意識到自己接受法律專業教育的目的,把握法律知識的內容,能夠善于運用法律知識維護自身的權益,推動社會法治化的發展。
現代社會的發展使得網絡技術的運用更加的普及,而當代大學生群體成長于互聯網時代,對網絡教學等教學方法的接受能力強。網絡作為教學的方法能夠極大的豐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要借助網絡教學的模式,積極利用網絡法制教育課程,幫助大學生從互聯網上學習有關的法律課程知識。
同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中還可結合微博、微信作為法律專業教育的補充手段,互聯網平臺上信息資源豐富,可以融合互聯網上的案例內容,如“于歡殺人案”“昆山反殺案”“李心草案件”等網絡上的熱點法律事件進行教學方法創新,引起大學生關注與學習法律知識的興趣度。
此外,高校大學生的法律專業教育還可借助微課、微電影的教學手段,借助短小的視頻或者是微課的方式,讓學生聯系實際的生活,借助法制的內容進行法律知識的科普,更加深入的了解法律知識,增強法律信仰。
高校采用學分制的改革能夠更加全面的推動大學生的發展,在尊重大學生的差異化、個體需求的基礎上,將學分作為學生畢業條件的管理模式,有助于大學生興趣度的培養。學分制的改革是轉變公共課程是邊緣課程的選課理念,使得法律專業教育課程在大學生素質培養中的地位得以提升。當前高校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中法律專業教育的內容少,導致學生的重視度不足,在學分制的改革上,加入法律專業教育的課程學分,提高學生選擇法律專業教育課程的積極性。同時,強化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考核,對學生的法制素養、運用法律知識的能力進行全面的評價與考核,及時改進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中關于法律專業教育的內容,提升大學生人才培育的效果,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