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晗 袁濤 金華職業技術學院 浙江金華 321000
前言:當今時代下,互聯網技術的應用更加廣泛,對學生思想行為產生較大影響,這種情況下,需要盡快轉變思政教育模式,以便保障思政教育功能的正常發揮。實際進行大學生思政教育時,要掌握學生思想動態,利用新媒體傳播模式,形成一種新的教育形態,進而推動思政教育事業良好發展。
在互聯網環境下,大學生思政教育要及時創新,能根據新時代下學生思想變化和社會發展需要,合理利用新媒體技術,形成合理的新媒體傳播模式,以便確保多元化價值理念能傳遞給學生,為學生思想素質發展提供正確引導。從新媒體對思政教育產生的影響來看,主要體現在打破傳統思政教育局限性方面,尊重學生個性化發展,為學生打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從這個角度來看,可認為新媒體的出現,對大學思政教育模式的創新有積極作用,發展新媒體基礎上的信息傳播模式,是思政教育必然發展趨勢,可提高思政教育質量。因此,在創新思政教育方式時,需要及時改變教育理念,以思政課堂為渠道,實現多元化信息在課堂中的傳播和交流。
在新媒體傳播渠道作用下,加快了思政教育信息傳播速度,當前發生的社會事件,可通過新媒體平臺實現廣泛傳播,拓展了信息傳播范圍。但是不同媒體對同一事件的描述相對簡潔,在報道角度和報道時間上存在差異,這就使得信息出現碎片化特點,無法保證用戶能通過平臺上的信息還原真實事件,是新媒體信息傳播主要特點【1】。由于碎片化信息的出現,勢必會對學生思想意識產生不同影響,這時思政教育中的信息傳播,要以提煉有價值信息為主,注重多元化信息資源的整合和分析,以便保證新媒體平臺上的信息傳播能對學生思想建設起到積極作用。另外,信息碎片化有利于實現受眾零碎時間的有效利用,對于大學生而言,可借助移動設備,在吃飯時間、等車時間快速瀏覽信息。教師應結合學生綜合素養培育需求,建立相應的思政信息傳播平臺,將有教育意義的文章、視頻傳輸到統一平臺上,從而為思政教育的高質量開展提供有利條件,逐步完善學生道德素養培育體系,為思政教育開展提供新思路。
在探索思政教育中新媒體傳播渠道構建措施時,要考慮到當前思政教育關鍵在于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這就需要保證思政教育信息傳播體現出個性化特點,根據學生心理發展特點為其提供相應的教育資源,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重要措施。例如,教師在進行思政教育時,會針對當前社會熱點問題組織學生展開討論,由學生自行收集相關材料。為了加大學生思想建設,在討論過程中教師可針對各位學生觀點,總結學生性格特點和思想建設水平,之后教師可為學生提供優質的教育資源,針對學生思想發展需要,為其提供正確引導。另外,還應確保在新媒體傳播平臺作用下,可實現信息傳播交互性。思政教育傳播方式主要是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間的傳播,在新媒體作用下,可實現傳播方式多樣化發展,可形成一對一、一對多等多種傳播方式,促使信息傳播渠道更加多樣化。并且新媒體環境下,信息傳播更加靈活,能最大程度滿足受眾信息需求,是新媒體技術在思政教育中取得較好應用的主要原因。為了充分發揮新媒體傳播渠道在思政教育中的應用價值,重點在于新媒體技術應用途徑的合理選擇,突出信息傳播個性化、交互性特點,從而擴大信息傳播范圍,確保思政教育的有效開展。
為了確保思政教育開展中新媒體傳播方式的有效性,需要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來實現思政教育信息傳播渠道的多樣化。傳統教育信息傳播渠道主要是課堂教學、社團活動的組織等,相對來講信息傳播范圍較小。而將新媒體引進思政教育中,能實現教育順暢傳播,從而保證教育實效性【2】。例如,教師可利用新媒體技術,建立班級微信群和QQ群,能打破師生交流的時空限制,有利于加強教育互動性。當前大多數班級都有1-2個微信群,由輔導員或者班委作為管理員,可通過這個平臺和學生進行溝通交流。除此之外,各學院還可成立新生交流群,能為學生推薦好的文章和刊物,形成先進思想傳播平臺,對學生綜合素質培育有積極影響。同時可建立創業小組、學習小組等大學生組織平臺,注重學生活動主體地位,確保信息在不同類別組織中的快速傳播。具體來說,新媒體傳播方式在思政教育中的應用,可為教育信息共享創造基礎條件,可提高思政教育質量,并且為個性化教育方案的實施提供保障,是保證大學生思政教育順應教育事業發展趨勢的關鍵。
結論:綜上所述,數字化技術的不斷發展,使得我國已經進步互聯網時代,信息傳播形式的轉變,勢必會對學生學習方式、思維方式等產生影響,這時需要教育者能掌握這種變化規律,探索新媒體平臺利用途徑,以便為思政教育開展提供有效的新媒體傳播方式,提高教學實時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