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華鳳
摘 要:政治生態的海晏河清直接關系著黨的建設的質量,以及黨執政的效果。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嚴明黨內政治紀律、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培育黨內政治文化、不斷強化黨內政治標準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關于凈化黨內政治生態、推動政治生態持續向好的新觀點、新論斷和新要求,為我們在新時代進一步優化從政環境,不斷提高黨的建設質量提供了鮮明的政治導向,有力推動了我們黨在新階段的進一步完善和發展。新時代,加強黨內政治生態建設,不僅有利于推動中國化馬克思主義黨建理論的新發展,而且對于進一步鞏固執政之基、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具有重要時代意義。
關鍵詞:新時代;黨;政治生態
中圖分類號:D61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9)10-0001-03
習近平政治生態建設思想是立足于馬克思主義科學真理,并在科學把握國際發展大勢、分析和研究國內發展現狀、深刻總結黨內發展實際的基礎上形成的,并伴隨著我國改革發展的實踐不斷加以完善,它不僅有著深厚的理論和實踐基礎,同時有著重要的理論和實踐價值。我們黨始終是一個有著堅定的政治信仰以及明確的政治綱領和政治目標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這同時也是我們黨的一大鮮明特色和優勢,是我們黨能夠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始終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帶領國家和人民實現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關鍵所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在黨”[1]。政治生態宛如一把標尺,衡量著我們黨自身的領導能力和效果,同時也度量著國家發展的前途和命運。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優化黨內政治生態的一系列觀點和要求的提出,有著科學的理論和實踐依據,是我們在新時期進一步加強黨的建設、更好地彰顯我們黨的優勢和特色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們黨在新的歷史階段上以更自信的姿態帶領人民逐步走向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應有之義,具有重要的時代價值。
一、政治生態的基本內涵
(一)生態的基本含義
生態,即指生物的生存狀態,既包括其生活習性、生理特性在內的生物整體的生存狀態,同時也是在一定自然環境中,生物之間、生物與環境之間相互作用結果的一個整體狀況的反映。
(二)政治生態的基本內涵
政治生態這一概念第一次被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是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上。此后,在多個場合,習近平總書記都多次反復強調,良好的政治生態是我們開展一切工作的重要條件。政治生態即是政治主體生存和發展環境的集中體現,是主體生存環境內紀律、文化等各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結果的一個綜合反映。好的政治生態集中反映了主體生存范圍內良好的生活和發展狀態,也是主體各項工作有序并順利進行的重要體現。黨的政治生態即是黨員干部政治生活及發展狀況的總體反映,是黨內政治紀律、生活、文化等各個方面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結果的一個綜合狀況,也是黨風、政風、社會風氣的集中體現。政治生態的好與壞,關系著黨員干部的價值取向和行為選擇,也影響著黨和國家的發展進步。
二、習近平政治生態建設思想的主要內容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內政治生態建設的一系列觀點和論斷,不僅切合中國國情、合乎國家發展道路,同時也彰顯了中國特色,有助于凝聚中國力量。嚴明黨內政治紀律、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培育黨內政治文化、不斷強化對黨員干部的政治標準作為新時代黨內政治生態建設的重要內容,是我們在新階段科學管黨、有效治黨的重要依據,也是衡量我們黨的建設質量的重要標準。
(一)嚴明政治紀律,把準政治方向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不以規矩則廢,黨不以規矩則亂”[2]。我們黨是一個有著九千多萬黨員的大黨,執政于有著十幾億人口的大國,黨的紀律和規矩是我們黨科學有效執政的重要保障,也是我們國家各項事業有序進行的必要條件。他反復強調,黨章是黨的總規矩,是黨進行各項工作的總依據,全黨上下要遵循黨章,時刻聆聽黨的聲音,并堅守黨的路線。要毅然維護黨的團結,堅決抵制一切割裂、阻撓黨內團結、損害黨和國家利益的行徑,增強政治自覺,站穩政治立場,握緊政治方向盤。要遵從黨組織安排,遵循組織規矩,不搞特權,不越界線,保持黨內空氣清新,營建心情舒暢的黨內氣候。要進一步健全主體責任制,保證管黨治黨方向明確,目標清晰。要完善監察體制,強化監督問責,緊攥巡視利劍,牢扎制度籬笆,堅決杜絕牛欄關貓,強力制止“七個有之”,把政治紀律這支利箭時刻扣在弦上,一觸即發。黨在長期發展實踐中形成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是共產黨人堅守黨性原則、凝合黨心民心的經驗總結,也是在新時代保證我們黨先進、強健的重要遵循,必須繼承和發揚。
(二)嚴肅政治生活,培養政治自覺
黨內政治生活的質量,是黨內政治生態好壞的重要評判條件。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嚴肅黨內政治生活,是錘煉黨性修養、增強黨員干部政治自覺的重要舉措。規范黨內政治生活,思想政治教育要抓牢、抓實,不容松懈。全黨上下要深入貫徹落實“兩學一做”“三嚴三實”“三會一課”,以及中央八項規定、黨紀國法等思想理論方面的學習,將其作為鞭策全體黨員干部提高自身理論水平、堅定政治立場的政治必修課,常抓不懈。黨內政治生活準則是黨內政治生活順利開展的重要保障,也是衡量黨員干部自覺意識和擔當意識的重要標識,必須自覺遵守和維護。民主集中制作為黨的根本組織原則,是黨內政治生活有序運行的重要法寶,全黨要一以貫之地堅持“四個服從”,保證黨內政治生活穩定、有序、祥和。黨內民主是保證黨內各項活動有效開展的關鍵,要堅決維護。要使批評和自我批評成為規范黨內政治生活的有效手段。人民群眾是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主力軍”,要始終堅定人民立場,維護人民利益,憂民所憂,樂民所樂,堅持民之呼即政之向,做讓人民信賴和滿意的好干部。要用好“陽光”這個天然防腐劑,“多開窗”“常敞門”,保證權力不變質,創制“陽光政務”,使黨內政治生活空氣清新,沁人心脾。
(三)培育政治文化,涵養政治定力
在關于黨內政治生態建設方面,習近平總書記始終強調,政治文化是黨內政治生活的靈魂,往往對黨員干部的生存發展產生著深遠、持久的影響,健康的政治文化在潛移默化中對于錘煉黨性修養、涵養政治定力起著關鍵性作用。他指出:“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3]。我們要深刻領會馬克思主義的精神內涵,并把握其精神實質,用其科學真理不斷去填補我們自身在理論素養上存在的不足,為黨和國家的發展進步提供更有效的理論指導,為推動我們黨在引領民族復興和順應時代發展的道路上闊步前行貢獻力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其感染力和震撼力歷久不衰,催人奮進,是黨的力量、人民的力量、中國的力量。要用好歷史這本教科書,重溫歷史,重拾革命情懷,重振革命信仰,重揚革命精神。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我們黨緊跟時代腳步,始終走在實踐前沿的推進器,也是新時代黨的政治生態建設的重要驅動力。黨的優良傳統以及黨在長期的實踐中積累的一些成功經驗是黨內政治文化的重要內容,也是新時代加強黨的政治生態建設的重要抓手。要堅決抵制各種腐朽文化侵蝕黨的肌體,保證黨身心健康、高效執政。全黨要竭力提高自身文化素養,才能最終得到人民群眾的認可和推崇,做好時代先鋒。
(四)強化政治標準,提升政治素養
“治國之要,首在用人”[4]。黨員干部是一個政黨構成的基石,是黨內政治環境建設的主體,也是關鍵。全體黨員要不斷提高自己在各個方面的本領,做到才高行潔、謙行奉公,并時刻謹記自己的每一個決策,以至每一句話、每一個行為都時刻代表著黨,代表著國家和人民,做好人民的守護者、黨和國家的捍衛者。要堅持大公至正,不徇私,不枉法,做到克己奉公、先公后私,努力做好先鋒,引好路。要匡正選人識人用人風氣,堅持高標準嚴要求,堅持全面、辯證地認識和評價每一位黨員干部,堅決抵制“四唯”取人觀,要做到不以顯績論英雄,也堅決不以潛績評高低,做到不錯用一人,也不錯失一才。少數高級干部要有決策者的風范,做到勤思、敏學、慎獨慎微,堅決不以權謀私,恪守政治原則和規矩,爭做“四有”“四鐵”干部,要努力做到以責人之心責己,堅持自省和自律,以高度的政治敏銳性和組織觀念性發揮好“關鍵少數”的先鋒引領作用。全體黨員要不斷提高自身政治素養,認真落實好干部標準,堅持嚴要求且不忘守防線,做到既在其位就力謀其職,正確行使權力并認真履行相應義務,忠誠于黨的初心和使命。要時刻聆聽時代強音,并始終站在為人類美好生活謀福祉的道義制高點,堅守初心,踐行宗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的形勢下,我們要堅持嚴要求、高標準,把提升干部隊伍的整體素養作為我們在新階段加強黨員隊伍建設的重要任務,從而為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質量創造有利條件。
(五)堅決反對腐敗,永葆政治本色
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群眾最痛恨腐敗現象,腐敗是我們黨面臨的最大威脅”[5]。新時代我們黨即將開啟新征途,反腐敗的任務任重道遠,我們要持之以恒拓寬反腐覆蓋面,強化反腐震懾力,竭力實現反腐無界限、零容忍。要加強黨內的廉政思想教育,通過多種形式、多個角度,開展不同層次的思想教育活動,不斷提高黨員干部的思想覺悟,培養其愛國、愛黨、愛民意識,努力實現腐敗現象早預防。要用好歷史這本教科書,中華民族在長期歷史實踐中形成的優秀廉政文化,在新時代依然是我們民族的寶貴財富,并發揮著重要的教化和引領作用,依然能夠凝聚力量、涵養精神,是我們在新時期管黨治黨的重要參考和借鑒。“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權才能贏得人心”[4]。我們要進一步推動反腐敗法治體系和檢舉平臺等體制機制的完善發展,徹底祛除黨員干部存在的特權思想,打破黨內暗存的特權現象,堅持權力在制度的規范和限制下運行,保證權力的行使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使不能腐、不敢腐、不想腐的威懾在全黨真正樹立起來,促進全體黨員干部自覺堅守防線,并恪守政治本色。
三、習近平政治生態建設思想的時代價值
黨內政治生態清正與否,不僅關系著一個政黨的發展方向,也直接影響著國家的前途命運。黨員干部的從政環境是國家一切工作開展的最基礎,也是最根本的環境,同時也是黨的先進性、純潔性建設的最重要的環境。新時代習近平關于政治生態建設的思想,對于營造良好的從政環境、進一步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加強和完善黨的領導、貫徹落實新時代國家發展基本方略、完成新時代黨的歷史使命和任務具有重要指導意義,發揮著重要作用。
(一)駕馭國際國內復雜環境,鞏固執政之基,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科學指南
當今,國際形勢變幻無常、波譎云詭,我國社會主義事業也方興未艾,與此同時,來自各方的挑戰和考驗也層出不窮。矢志不渝增強黨的政治勇氣和政治魄力,是情勢所迫,也是時代所求。管黨治黨沒有休止符,黨內政治生態的建設,影響著我們管黨治黨的效率和效果,關乎新時代黨和國家建設的各個方面。黨員干部隊伍是引領黨和國家發展的先鋒力量,只有自身足夠強,黨和國家的發展才可盼可期,良好政治環境的創建,對于我們在新時代竭力提高黨員干部的政治素養和從政水平、錘煉黨員干部的政治修養、培養其政治認同感和國家榮譽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從而為我們不斷優化黨的領導和執政方式、提高黨的政治領導力和號召力、更好地適應時代需要提供有力保障。新時代,我們黨依然肩負著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偉大使命,新時代的國家雖前景光明,挑戰卻也依然嚴峻,習近平政治生態建設思想,為我們在新時期推動黨內政治生態的持續向好、完善黨的領導、更好地駕馭國際國內復雜多變的環境、從容有效應對各類風險和挑戰、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提供了重要指導,也是我們在新階段順應全面從嚴治黨新常態的科學指南,對于我們在新時期更有效地管黨治黨,提高我們黨的戰斗力和向心力,把我們黨更好地建設成為有魄力、敢擔當、與時俱進的先進政黨有著重要的時代價值。
(二)豐富馬克思主義黨建理論,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客觀需要
自我們黨成立以來,馬克思主義就一直寫在黨的旗幟上,它為我們指明了國家發展的方向,使得中華民族一步步走向興盛和強大,它的科學性早已在我們黨和國家的發展中得以充分彰顯,它的命運也早已與我們黨和國家的命運緊密相連。“理論的生命力在于不斷創新,推動馬克思主義不斷發展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神圣職責”[6]。馬克思主義是開放的、與時俱進的理論,在新的階段,黨和國家發展面臨一系列新的難題和考驗,離不開新的、科學的理論來引領,只有在實踐發展中不斷去推動馬克思主義的發展,才能更好、更充分地體現馬克思主義這一科學真理的當代價值和力量所在。我們要時刻熟練掌握好馬克思主義這一“看家”本領,始終以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去認識世界,并用其指導我們發展變化著的實踐,使其成為我們在新時代治國理政的重要思想引領。習近平關于政治生態建設的一系列主張和要求,是我們黨在研究和分析新階段國家發展實際基礎上的理論總結,同時也是對馬克思主義科學真理的又一次繼承和發展,具有科學性,更彰顯了時代性,將為我們在新階段把握國家發展規律、緊跟時代發展潮流、推動我們黨在新時代更好地解決各類矛盾和挑戰、更有效地領導國家各項事業的長足發展、實現新一階段的國家振興注入活力,最終為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增添新力量。
(三)新時代進行偉大斗爭、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的必然要求
黨內政治生態建設是一項系統性、長期性的工程,它不僅貫穿于黨的建設的各個環節,同時也伴隨著國家發展進步的始終。風清氣正的黨內政治生態是一個政黨長期、有效執政的重要保證,也是我們國家各項事業實現更好發展的內在要求。站在新的起點,面對各種新的不同選擇和來自各方的挑戰,保持政治生態的海晏河清是我們在新階段積極有效地應對各方挑戰、有條不紊地開展各項工作的重要保障。人民是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最根本的決定力量,黨的智慧和力量來源于人民,國家的發展進步依靠人民,人心向背是決定一個政黨以及國家前途命運的關鍵性因素,黨內政治生態建設工作的進一步加強,對于進一步密切黨群聯系、改善黨群關系、推動中國共產黨進一步落實執政理念,鞏固執政基礎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從而為更好地認識并清晰地把握社會主義建設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奠基。新形勢下,面對新的時代重任,我們迫切需要一個與時俱進,并具有強大領導力、號召力和戰斗力的先進政黨來引領我們新時代的步伐,來助力我們新時代的夢想。站在新的歷史方位,習近平關于政治生態建設思想,對于不斷優化黨內政治生態、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水平、保證我們黨在面對來自各方的風險和挑戰時,仍然能夠從容不迫,并始終保持身心健康發揮了重要引領作用,是我們在新時期推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想的必然要求。
把握時代脈搏,永做時代先鋒。在新的發展階段,加強黨內政治生態建設,是順勢而為,也是利國之舉。黨的政治生態的不斷優化,將為我們在新時代管黨治黨注入新力量,也將為我們黨在新的歷史方位上引領時代、開創未來創造有利的發展環境。管黨治黨沒有完成時,政治生態的廉潔與否,關系著我們黨在未來的發展前途和命運,長期清廉的政治生態,才能使我們黨得以面對其他政治力量的分裂和破壞,依舊能夠堅定立場,不迷失政治方向,能夠竭力抵御各類風險和阻力,化解各類復雜矛盾,緊抓機遇,迎接挑戰;才能使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得以充分顯現,使一切有利于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政治條件充分涌現,為在新時代進一步推動黨的各項事業的順利實施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和保障。習近平關于政治生態建設的觀點和要求,是在新的階段把握國家發展新常態、更好地迎接黨內發展新考驗的理論應答,進一步彰顯了我們黨在新時期的政治勇氣和智慧,不僅有利于在新時代有效化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而且也為在新的時代下建設美麗中國、助力實現富國夢和強國夢提供了政治保證。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習近平關于全面從嚴治黨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6.
[2]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54.
[3]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07-02.
[4]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411,385.
[5]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7-10-18.
[6]習近平.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8-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