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成剛 阮曉龍


摘 ?要:?設計與實現河南中醫藥文化遺跡的網絡化傳承平臺。在實地考察的基礎上,利用信息技術對考察過程信息與遺跡資源信息進行系統處理,建設包含文字、圖片、音頻、視頻數據在內的數字化資源數據庫,并以此為基礎構建河南中醫藥文化遺跡互聯網門戶平臺系統。完成了河南中醫藥文化遺跡數字化資源庫以及互聯網門戶平臺系統建設,實現了遺跡資源的數字化保存、管理與互聯網傳播。利用信息技術構建河南中醫藥文化遺跡網絡化傳承平臺,是發掘、整理、保存、宣傳河南中醫藥文化遺跡資源的一種有效手段,對河南中醫藥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具有重要的推進作用。
關鍵詞:?河南;中醫藥文化;遺跡;數字化;網絡化;傳承
中圖分類號: TP311.52????文獻標識碼:?A????DOI:10.3969/j.issn.1003-6970.2019.09.023
本文著錄格式:許成剛,阮曉龍. 河南中醫藥文化遺跡網絡化傳承平臺的設計與實現[J]. 軟件,2019,40(9):98-100+109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Network Inheritance Platform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al Heritage in Henan Province
XU Cheng-gang, RUAN Xiao-long
(He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Zhengzhou 450046,?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Design and implement the network inheritance platform of hena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al relics. Methods: on the basis of the field trips, we deal with systemically the process of information and the heritage information through the digital technology. The digital resources-database include the text, pictures, video and audio data. On this basis, we construct Hena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al heritage network communication platform.?Result: Finished the information collection and database constru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cultural sites in Henan province, and stucture the network communication platform of Hena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al relics.?Conclusion: It is an effective way for exploring, arranging, saving and publicizing Hena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al heritage resources, which through the digitization technology of building a resource database of Hena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al relics, and construct the network communication platform. It has the very big propulsion function for the heritage of Hena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Key words】: Hena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al; Relics; Digital; Network; Heritage
河南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要發祥地,中醫藥文化也同樣起源于此。河南作為中醫藥資源大省,有著眾多的中醫藥文化遺跡和中醫藥老字號,這其中既有如南陽菊潭[1]在內的物質文化遺產,也包含如禹州“四大蒸貨”制作技藝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些都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我們認真繼承、保護和弘揚[2]。但是,通過幾年來的實地考察和研究發現,眾多的河南中醫藥文化遺跡中,除了少數已被開發以外,大部分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與保護,更缺乏有效的發掘、整理、傳承與宣傳[3],正逐漸湮沒在歷史煙塵中。如何更好地保護這些寶貴的河南中醫藥文化遺跡資源[4],更好地傳承與弘揚河南中醫藥文化,是擺在我們面前的迫切任務。
構建河南中醫藥文化遺跡網絡傳承平臺,就是在對眾多的河南中醫藥文化遺跡及文化資源研究考證及現場考察的基礎上,通過現代數字技術,對各種遺跡及文化資源信息進行科學的、系統的采集和整理,并對獲取的有關文獻、圖片、視頻、音頻資料依據相關規范進行加工、處理,最終形成系統的、涵蓋整個河南中醫藥文化遺跡內涵的數字化資源庫。并以遺跡資源庫為數據基礎,構建網絡門戶平臺,從而實現文化遺跡資源的數字化保存、管理和多角度、立體化的傳播。
互聯網具有不受時間、地域、接受方式限制的先天優勢。基于互聯網的河南中醫藥文化遺跡傳承平臺可以使用戶通過任何網絡終端(例如計算機、手機、平板電腦等)輕松自如的實現遺跡點的訪問,其傳播速度、范圍、受眾人群都是其他媒體無法比擬的[5]。不僅如此,通過數字化處理,可以把各種遺跡資源信息保存在計算機數據庫中,占用的物理空間很小,非常有利于集中管理。此外,互聯網平臺的開放性,也使其成為其他各種媒體重要的信息源。平臺內的各種信息可方便的被其他媒體采納和應用[6],從而構建出以互聯網為基礎的,多種媒體相結合的河南中醫藥文化遺跡資源立體宣傳模式,取得最大的社會效益,成為弘揚河南中醫藥文化的一面旗幟。
建設河南中醫藥文化遺跡數字化資源庫[7],是構建網絡化傳承平臺的建設前提和數據存儲基礎。建設過程中,通過掃描歷史文獻資料、實地拍照、實地錄制視頻資料、與當地專家學者座談、訪談當地村民或知情人士等多種方式,獲得大量的、珍貴的第一手資料。每個遺跡點考察完成后[8],對各種資料進行匯總,并且根據數字化資源庫的存儲規范以及后期網絡平臺數據發布的相關需求[9],對這些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進行了篩選、分類以及數字化處理。篩選、分類以及數字化處理。
2.1各種遺跡資源的數字化處理
2.1.1??文字資源的數字化處理
包括考察筆記,文獻資料的掃描等,文字資料的數字化由于文字的復制性較強并可應用OCR[10]識別技術,實現技術相對簡單。
2.1.2??圖片資源的數字化處理
從圖片的分類標準、存儲格式、尺寸規格、命名編碼等進行規定,建立了《河南中醫藥文化遺跡網絡圖片處理規范》。以遺跡點為單位,通過PHOTOSHOP軟件對每一張照片進行裁剪、調光、調整尺寸、壓縮等技術處理,例如,為了更好的實現網絡發布,對每一張照片的尺寸從大到小進行了九個級別的處理,最大900×600像素,最小30×20像素。同時,對每張照片配以文字說明,形成滿足數據庫存儲以及網絡發布要求的圖片資料庫[11]。
2.1.3??音視頻資源的數字化處理
建立了河南中醫藥文化遺跡網絡音視頻處理規范,包括音視頻分類標準、文件格式、分辨率規范、存儲規范、命名規范等。對原始的音視頻資料按照標清、超清兩個級別進行壓縮處理,主要生成avi,wmv,MP4格式的視頻文件。后期制作使用非線性編輯軟件進行剪輯、配音、配樂、字幕處理,形成音視頻數字資源庫。
2.2遺跡資源數據庫設計
河南中醫藥文化遺跡資源數據庫系統的設計實現了數據分類存儲與管理[12]。考慮到數據讀取的實際需要,數據庫建設分為文件數據庫和SQL Server數據庫。系統核心數據存儲采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8,系統資源(圖片、文件、音頻、視頻)存儲在統一的文件服務器上。網站靜態頁面統一鏡像分發至系統的Web服務器。該設計模式,可實現不同類型的數據相互獨立,互不影響。一方數據損壞而不影響其他數據的安全和系統的可用性。
河南中醫藥文化遺跡互聯網門戶系統,是整個網絡化傳承平臺的信息展示、發布、檢索、瀏覽、傳播中心,同時也是網絡傳承平臺的運行管理核心。
3.1互聯網門戶系統的設計與開發
河南中醫藥文化遺跡互聯網門戶系統分為門戶網站支撐系統與后臺管理系統兩部分。門戶網站支撐系統是整個文化遺跡資源的展示平臺,包括河南中醫藥文化遺跡主站點和23個子站點(每個遺跡點為一個獨立的子站點),供訪問者對文化遺跡資源信息進行瀏覽、檢索。后臺管理系統則實現文化遺跡資源信息的發布、管理和運行。
整個系統基于微軟.NET平臺的內容管理系統,系統結構采用Web Service模式,使用B/S架構,用戶只需要瀏覽器即可實現對整個網絡平臺的瀏覽和管理使用。
整個門戶系統集成了網站群管理、多內容模型管理、站間數據推送、快捷模板切換、零干預網站建設等多項功能,采用MVC編程模式,結構清晰、易維護、擴展性強、性能穩定、安全可靠。同時,使用了全站點、全內容的靜態發布技術,不僅極大的減輕了WEB服務器的應用壓力,加快頁面訪問速度,而且有利于搜索引擎收錄。靜態發布能夠減少服務器的可攻擊漏洞,防止SQL注入,避免數據庫或管理系統故障時站點不能訪問的問題,提高了系統的容災性。
此外,整個門戶系統采用模板化技術,使數據源與表現樣式分離。利用模板解析引擎,快速智能解析系統標簽,不僅實現網站發布靜態化,而且滿足了每個遺跡點網站的個性化設計需求。
3.2互聯網門戶系統的建設特點
3.2.1??表現形式與遺跡點內涵相統一
每個遺跡點是一個相對獨立的網站平臺,根據每個遺跡點的類型、內涵和具體表現形式的不同,每個站點的設計采用不同的模板表現風格,以表達不同的文化內涵。?例如以紅色主題突出紅四方面軍后方總醫院的革命風格,以黑色主題突出龍門藥方洞石刻的神秘與厚重風格。
3.2.2??依據用戶認知習慣進行信息架構
每個遺跡點網站都以專家的考察過程和考察報告為信息主體,同時依據用戶認知習慣,精心設計每個遺跡點的信息架構。引導訪問者在中醫藥文化專家的帶領下,走進每個遺跡點,逐步了解它的歷史考證、地理環境、現狀發展、習俗傳說、交流訪談等等,用戶的瀏覽過程仿佛就是一次跟隨中醫藥文化專家的考察過程。
3.2.3??采用多種媒體結合的方式重現遺跡考察全貌
每個遺跡點網站中,都設置“遺跡訪談”和“圖說遺跡”兩個欄目。
“遺跡訪談”中,把考察現場的音視頻進行編輯,制作成兩種形式的在線視頻。一是考察過程音視頻,以真實還原展示考察過程為目的;二是專題片視頻,將該遺跡點的內容進行整合處理,以考察報告為主體內容,并配合以解說,其目的是為了讓訪問者對遺跡點有一個整體的了解(如圖1所示)。
“圖說遺跡”欄目中,將現場考察的照片進行分組、加工,形成以圖片內容為主線,配以文字簡介,通過圖集的形式直觀的表達遺跡的當前風貌,讓用戶全方位感受到遺跡的風采(如圖2所示)。
4河南中醫藥文化遺跡網絡化傳承平臺的建設效果與總結
河南中醫藥文化遺跡網絡傳承平臺已建設完成,平臺包括了南陽菊潭、西峽重陽文化、南陽醫圣祠、社旗山陜會館及藥王廟、固始縣吳其浚故里、新縣紅四方面軍后方總醫院遺址、新密岐黃文化遺跡、禹州藥都、百泉藥都、洛陽龍門石窟藥方洞、鶴壁五巖山藥王洞等在內的文化遺跡站點,具有代
表性的中醫藥文化遺跡資源,以數字化的形式實現了遺跡資源信息的長期存儲與動態管理,以網絡平臺的形式實現了中醫藥文化遺跡資源的多角度、立體化傳播。
河南中醫藥文化遺跡網絡化傳承平臺的數據信息均來源于中醫藥文化專家的實地考察和論證,具有真實性、全面性和權威性。同時,網絡化傳承平臺支持開放性檢索,將會為河南中醫藥文化的研究,提供重要的、有價值的元數據支持,為傳統的中醫藥文化與現代信息技術的相互融合,以及中醫藥信息化建設,探索出一條有益道路。
參考文獻
[1]?劉儀輝.?互聯網視角下中醫藥文化傳播網站的建設與思考.?科技傳播, 2016(19):?94-95.
[2]?張繼美.?“互聯網+”時代亳州中醫藥文化平臺模型構建.?無線互聯科技,?2016(11):?62-64.
[3]?劉新鷗, 申俊龍, 沈永健.?中醫藥文化傳播現狀及傳播模式分析.?中醫雜志, 2016,?57(10):?811-814.
[4]?袁士君, 艾中良, 李喻. 基于用戶需求特征的Web服務動態組合方法研究[J]. 軟件, 2015, 36(3):?69-74.
[5]?馬驥, 王夢媛, 王榮, 劉仍海.信息技術在中醫藥信息化建設中的創新應用. 世界科學技術-中醫藥現代化,?2016(7):?1113-1120.
[6]?楊勛姮, 段明璐. 軟件缺陷分析技術的研究[J]. 軟件, 2018, 39(2): 93-101.